中國香港iBond抗通脹:“有姿勢,無實際”︱居外專欄

中國香港政府剛宣布今年會重推通脹掛鈎債券(iBond)。今年 iBond 的最低保證息率,由以往的 1 釐大幅提升至 2 釐。香港經濟受疫情打擊,出現通縮的機會很大。銀行的港幣存款息率接近零息。相比之下,iBond 似乎很有吸引力,但若從實際角度考慮,iBond 是否能夠“抗通脹”?

首先,債券發行量只有 150 億。 2017 年最後一次發行時,有 50 萬人申請,結果每人最多可獲派三手,每手一萬元,即每人最多只能獲得三萬元的債券,即每年獲派利息 600 元,債券年期也只是 3 年,合共 1,800 元利息。認購 iBond 可抗通脹,純粹美麗的誤會,甚至可謂“得啖笑”。

談到抗通脹,民間智慧一般都會認為購買黃金更實際。黃金上一個大漲是 80 年代,因石油危機,金價由 1977 年 100 美元升至 1980 年的 850 美元,去到今年金價又升破 2,000美元,比上一次 850 美元高點升了 235%,合共經歷了 40 年。若從過去 20 年表現,金價由 1999 年低點的 300 美元起步,至今 1,900 美元,上升了超過 6 倍。

黃金在 08 年之後,每一次顯著升幅都跟美國的 QE (量化寬松)關系很大。今年疫情又令美國擴大 QE,黃金升勢又破頂,所以黃金在對抗通縮果然系一個不錯選擇。

在中國香港,民間智慧告訴我們置業買磚頭來抗通脹,實際效益又如何?2019 年政府的樓價指數是 383 點,相對於 1997 年的高 163.7 。剛好跟黃金一樣,上升了 235% 。相對於 2003 年的低點 61.1點,樓價上升也超過 6 倍,數字上香港物業的升幅跟黃金差不多。

但當中最大的分別,黃金是沒有利息,還有貯存及保安的費用,物業則有租金收益

再者,購買物業可以做貸款,杠杆很容易。只要取出首期,租金收益足夠利息的話,升值的幅度就可倍大數倍(視乎首期多少)。再簡單來說,一般市民很少能用現金購買幾百萬的黃金來抗通脹。相反,向銀行貸款買幾百萬的物業,卻是易如反掌,也是司空見慣。

所以在考慮至實際操作層面,置業無異是抗通脹的最佳手段!

 

“真心待您”李峻銘與您全析香港房產市場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詢或有疑問,歡迎隨時發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們會盡快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中國香港投資定居對資金數額、來源、投資方式有何要求?

在提出投資移民中國香港申請前的兩年,主申請人必須持續擁有不少於港幣1000萬元的凈資產。

在向入境處遞交申請書前的6個月內,或在申請獲入境處原則上批準後的6個月內,主申請人必須把不少於港幣1000萬元投資在獲許投資資產類別(存款證投資除外,這類投資必須在申請獲入境處原則批準後的六個月內作出)。

可投資的金融產品包括基金、股票、債券等,投資放置在主申個人名下,投資需滿7年,7年間可以轉換投資產品,但初始投資款和收益都不可以取出,如有虧損也無需補齊,7年後投資可撤回。

在遞交申請的過程中,主申請人必須提供不少於1000萬港元個人凈資產證明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