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的母校是伊頓,女王的母校是哪裡?

由公眾號『小留學生』原創發佈,ID:TeenStudents

英國溫莎王室,從1917年起統治英國及其海外領地,可能是這個地球上近100年來最具名望的家族。

近一個世紀以來,無論是王位繼承、王室婚禮、子嗣誕生、還是子女教育,家族成員的一舉一動無不在聚光燈下,被媒體爭相報導,也被世人津津樂道。

這個月,家族新新一代的喬治小王子入讀幼兒園 West Acre Montessori School(韋斯泰克·蒙特梭利學校幼兒園) 又在英國上了頭條。當然,這並不算什麼,小王子的父親,英國儲君威廉王子中學入讀伊頓公學、大學戀愛在聖安德魯斯的事蹟早就傳遍世界了。

反倒是現任的、全英聯邦的最高元首,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她的母校,鮮為人知。

 

你知道嗎,女王的母校是哪裡?

結局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女王沒有學位,也並沒有母校。

事實上,如果用queen這個英文詞來表達(英文當中並不區分女王/王后,都叫做queen),那麼,等到威廉王子成為國王的那天,成為王后的凱特王妃倒是很有可能成為第一位擁有大學學位的queen。

 

如果女王沒有母校,那她所受的教育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如果你問女王,她也一定會從她的英格蘭談起。

 

1066年,當諾曼人國王威廉一世(歷史上稱為征服者)征服英格蘭的時候,全英的教育程度都十分低下,包括富人。整個國家,教育程度最高的是教士。那時的英國,所有的教育都極為昂貴,勞動階層無力承擔。

但社會發展需要教育,商業繁榮也需要教育,尤其是拉丁語,作為歐洲各國的通行語,對於國家間的商貿往來十分重要。於是,大的商業城鎮首先建立起語法學校(Grammar School),教授拉丁語語法,所有科目用拉丁語教授,只收男生。且由於當時條件所限,學生是沒有課本的,在中世紀的英國,書籍絕對屬於奢侈品(抄寫一本聖經就需要300張羊皮,以至於教會中的聖經都被用鐵鏈鎖了起來)。

到了16世紀,英格蘭的各大城鎮都建起了語法學校。儘管學校非常嚴格,學生無論寒暑全天上課,一旦犯錯便會抽打懲罰,但能接受這樣教育的仍是少數幸運兒,而他們中的優等生可以進入英格蘭最古老的大學,牛津和劍橋。

比起入讀語法學校的富家子弟,農民的兒子只有得到莊園主獲准才可以接受教育,私自教育屬於非法,會被嚴厲懲罰。

至於平民女生,幾無機會接受教育;貴族小姐則可以在家裡接受老師一對一的輔導,少數也會出國學習,但無論在何處接受教育,她們學的也只是相夫教子之道,加上一些歌舞培訓。

 

那麼,女王呢?

同處16世紀,輝煌於世界歷史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則接受了那個年代乃至至今為止英國「最好的教育」,儘管她從未在任何語法學校或牛津劍橋或任何其它的大學學習過一天。

 

接受最好的教育前提有二:

先天資質,後天資源。

伊麗莎白從小就極為聰明,作為國王的女兒,在臨近劍橋的哈德菲爾德,她和哥哥愛德華六世共用tutor(私人導師)接受一對一私家教育,當然她的tutor們就來自與近水樓台的劍橋大學,且各個都是當時社會最博學的人物。

伊麗莎白的啟蒙女老師叫Kat Ashley,是一位當時極為少有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她用最大的熱忱啟蒙了年幼的伊麗莎白,或許是因為同為女性,她們都無比的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在那個書籍極為寶貴的年代,Kat用羊皮卷書和特質的字帖,教授伊麗莎白英語語文和語法,直到5年後伊麗莎白進一步學習更難的課程。

Kat之後,伊麗莎白跟著她的大學者導師們(主要有Richard Cox伊頓教務長;William Grindal劍橋大學者;Roger Ascham同樣來自劍橋,是William Grindal的學生;Jean Belmain法語老師;John Dee數學和天文老師)接著進行了多年的學習。

那些年間,伊麗莎白學了很多貴族課程,語言、語法、神學、歷史、修辭、邏輯、哲學、數學、文學、地理、音樂;跟語法學校的時間安排一樣,伊麗莎白的私家課程也分上午、下午。

到11歲時,伊麗莎白已經能夠熟練掌握六種語言(法語、希臘語、拉丁語、西班牙語、威爾士語、英語),後來的她又學了意大利語,為意大利語作品的翻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除了學術課程,年輕的伊麗莎白還熱愛課外的各種活動,縫紉、刺繡、舞蹈、音樂、箭術、馬術、狩獵都有專人傳授,且樣樣精通,當然女王的書法也是超群。

 

至此,關於現任女王的教育,答案也已明朗。

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伊麗莎白一世一樣,接受的是一對一私家教育。

 

女王的tutor是伊頓公學副教務長Henry Marten,同時也和坎特佈雷大主教學習宗教,接受法國專人女教師的法語輔導,課外學習藝術、音樂、馬術,由於戰時關係,年輕的女王還接受了民防、駕駛、電學技能的培訓。

以上,就是女王的教育,領袖的教育

 

世人自然羨慕女王,但女王並非沒有煩惱。

民眾與子女,孰重孰輕?在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上,女王也在不斷嘗試,拿捏平衡。

在歐洲各國王室爭相做出親民姿態的背景下,英國王室的子女教育如何做到融入大眾而又維持領袖水準?

 

從查爾斯王子遠赴蘇格蘭入讀私立寄宿學校 Gordonstoun School(戈登斯敦學校)繼而升入劍橋,到威廉王子就近入讀伊頓公學後選擇聖安德魯斯,再到喬治小王子日前入讀平民幼兒園,女王總是能在為子孫獲得最好的教育資源與適度突破社會階級壁壘兩者間找到最佳平衡,贏取民心。

 

Long live the queen…

Long live the queen…

 

拜過女王大人,

回到吾民的日常,

在領袖教育與平民教育之間糾葛的我們,

又該何去何從?

 

吾民居左,吾主位右

 

王室典故:

  • 伊麗莎白一世的父親,亨利八世,是第一個受過學校教育的英國國王,但亨利之所以被安排去學校也是因為他的父親本只打算讓他成為一個神職人員,沒有想讓他繼位,只是哥哥的死才使他成了王位繼承人,並改寫了歷史(因為歷史上有說法:亨利八世一生最大的貢獻其實是生了伊麗莎白一世)。
  • 之後的故事還有,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母親,約克公爵夫人,希望年幼的女王去公學學習,被當時的國王愛德華八世否決,認為公主不適合與平民一同接受教育。後來老夫人又希望孫子查爾斯王子去伊頓公學,然而因王室傳統原因又未能如願,直到曾孫威廉王子入學伊頓,方才圓滿。

而威廉王子的父親查爾斯王子,也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大學學位的王子。

228

本文系居外網度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