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授為何發出“不該錄取你”的感嘆?| 美國

一篇題為“美國教授寫給被開除的中國留學生的信”的文章近日在中國的社交媒體和網絡上被大量轉發。據媒體報導,這篇文章為美國某大學的一名華人教授所作。作者在文中對這名被開除的中國學生說:“我不該錄取你。”這位教授為何發出這樣的感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馬釗8月3日作客美國之音的《美國觀察》欄目,就這一話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公開信的作者在信中直言不諱地指出了被開除學生存在的許多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抄襲。作者在信中也提到曾多次想挽救這名學生,但該生一直堅稱自己沒有抄襲。

中美兩國的學術傳統和學術規範有差異
中美兩國的學術傳統和學術規範有差異

根據美國的留學服務機構厚仁教育發布的《2016年留美中國學生現狀白皮書》中所做的不完全統計,超過三成(32.5%) 被美國高校勸退的中國學生都是因為學術不誠信。學術不誠信已成為中國留美學生被勸退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學術表現不合格。

針對公開信中提到的問題,馬釗教授認為,中國留學生的學術誠信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海外的留學生需要學習、認識所在國家的教育體系和規矩,不應想當然地完全按照在中國求學時的習慣在海外學習。

馬釗教授指出,留學生的語言能力有限,有時想借用比較好的英語語句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但是卻不加引號,這實際上就屬於抄襲。此外他認為中美兩國的學術傳統和學術規範有差異。

他說:“在國內(中國)的大學,有些時候在論文引用、注釋這些方面做的可能沒有美國大學那麼嚴謹。我們也說有的時候國內(中國)所謂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也不是很強,這就包括學生在引用別人的文章、觀點的時候不注意要把作者寫進去。所以有時學生可能不是有意地違規,而只是他不懂規矩。”

馬釗教授還說,適應能力對於留學生避免學術不誠信很重要。他說,學生應主動了解美國的行業體系和規範,要注意觀察,注意學校、學業、學科是如何建構起來的,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主動與他人溝通尋求改進。

公開信寫道:“你失敗的原因,有些是你自己的責任,有些是把你教成這種樣子的教育模式和社會環境的責任,有些是我的責任。”

有人質疑,把這名學生被開除的部分責任歸咎於“教育模式”和“社會環境”是否有些小題大作了?馬釗教授認為這不是小題大做。他認為,作者所說的“社會環境”有多個含義,其中包括這名被開除的學生本身成長在中國的教育環境裡。

馬釗說:“現在對於中國國內的教育、科研環境的批評還是很多的。”他說,歸納起來,問題體現在治學浮躁、行政對學校的干預、學術有所謂的“小圈子化”。

他認為比起本科就在海外院校就讀的學生來說,出國攻讀碩士和博士的學生“多多少少都是在國內的學術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也因此“多多少少都會受到這些問題的影響”。馬釗認為,美國的導師和中國的學生都要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此外,馬釗表示,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適應美國的環境。

他說:“我們經常提醒學生,你來到美國學習之後要學會和你在國內學習中養成的一些習慣保持一些距離。要帶著開放的心態去了解美國體制自有的特點。”

有網友對這封信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這封信中講到了做學問的一個重要標准就是要求真務實,但是現在出國留學就是一門生意,現在的留學生更像是客戶而不是學生,很多留學生出國的目的就是想鍍層金,並不是真心要做學問。他們認為,這封信錯在用做學問的標准來要求只想出國鍍金的學生。對此,馬釗表達了不同意見。

馬釗認為,學校的發展和學科的訓練只能遵循學術的標准,學校不是文憑復印機,老師也不是商人,對於所有學生都應按照學術規範來要求,不會因不同國家、不同背景而有差異。

此外,馬釗提到留學產業化服務可能助長了一些留學生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切實際地擇校、選專業,導致入學後無法正常完成學業。馬釗說,留學生在接受留學中介服務時或許可以持有一種客戶的心態,但在攻讀學位時是不能等同對待的。

美國之音多次嘗試聯系這封公開信的作者,但尚未得到任何回復。

(據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