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不防老?看日本養老有哪些花式方法|居外專欄

前段時間有個“同時患癡呆癥的老奶奶和她的狗狗重逢”的視頻在網上走紅,視頻溫馨感人催人淚下。

日本東京的石關孝子奶奶和丈夫收養了一只柴犬克羅,丈夫去世後,石關奶奶和克羅相依為命12年。不幸的是,81歲的石關奶奶患上了老年癡呆癥住進了敬老院,隨後同樣高齡的克羅也被確診患上癡呆癥送往了寵物醫療院,他們就這樣消失在彼此的世界裏了。

在他們分開的一年後,日本一檔節目暗地裏安排了一場重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因為患癡呆癥而喪失記憶、生活不能自理的他們居然瞬間認出了彼此。 

讓人感受到人間的溫情不止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也有著一份難以割舍的情感,甚至超越生理限制。日本人把這種細微堅韌的情感稱作——“羈絆”。

感動之余,也有人註意到了石關奶奶的養老生活。石關奶奶在丈夫離世後沒有跟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在患癡呆癥初期與愛犬一起搬進了高齡看護所。這其實是日本社會養老的形態之一。

日本社會養老保障體系

眾所周知日本是養老制度和老年護理比較健全的國家。日本的老年福利公共政策始於1963年《老年人福利法》的出臺,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日本形成了多層次的養老保險制度。

日本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下,除了單純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介乎保險業業都形成了保障老年生活的有效屏障。其中養老保險又分三類。

01

國民年金(又稱基礎年金)

凡20歲以上60歲以下、在日本擁有居住權的所有居民,都必須參加國民年金保險。所有參加保險的公民都必須繳納保險費,在繳納一定年限的保險費後才能受領保險金。

但對一些特殊對象,如無收入的老人、單親家庭、殘疾者、5人以下小工業者的被雇傭者等,則采用非繳費型福利年金制度,費用全部由國家負擔。

02

與職業相關聯的雇員年金

按照加入者職業的不同,又可分為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其中 5 人以上私營企業職工的年金稱為厚生年金,而國家公務員、地方公務員、公營企業職工、農林漁團體雇員、私立學校教職員工參加的年金則統稱為共濟年金。

03

私人養老保險

主要是私人機關經營管理者的職業養老金或公司養老金,包括厚生年金基金、適格退職年金、國民年金基金等種類。加入此類養老保險的人必須要在加入前兩種保險的基礎上進行。

介護保險

還有一種我們聽起來陌生,但是在日本養老中充當重要角色的介護保險制度。

所謂“介護”,可以理解為“長期照護”。 “介護”是綜合“身體照護”和“家務服務”的雙重概念,可視為介於“照顧”與“護理”之間的工作,包括身體清潔、協助飲食起居以及家務服務等。

日本介護保險籌資主要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國家稅收支付50%,另外50%由個人支付。其中需要個人支付的籌資對象是居住在日本的40歲以上的人,保護對象是65歲以上的老人,以及40-65歲患有早期癡呆等15種疾病的人。

如此一來日本介護行業的人才需求也大。在日本新放寬的工作簽證政策中,介護就是14個行業之一,以便積極引進該行業的外國勞工。(具體可點擊文末鏈接閱讀)

有了這些社會機制的多重保障,公民基本都能找到契合自己需求的基本養老保障。在基本的養老保障實現之後,日本人進入65歲大關之後可以享受哪些養老服務呢?

日本社會的三種主要養老形態

01

養老院

養老院是最基礎的養老形態,很多日本老人都會選擇住在養老院。養老機構在充分競爭後已經運營得比較成熟,服務人員都經過專業培訓,裏面的基礎設施也越來越人性化。

市場上養老機構五花八門,老人在領取養老金後選擇一家合適的養老機構就可以在裏面安享晚年了。可以跟其他老人生活在一起,不會顯得孤單。

02

居家式養老

由於養老院一般建在郊外,親人探望不方便,容易產生一種“老人被社會遺忘”的感覺。因此,進入21世紀,日本養老的重心逐漸從養老院轉向居家養老。

 

老年人是最富有的一個群體,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人掌握了全日本50%的儲蓄。加上之前交的養老保險、介護保險,晚年生活在家裏也可以過得滋潤。

 

對於65歲以上退居在家的老人,政府方面會提供這些資助:

1)日本政府會提供一筆20萬日元(人民幣約1.2萬元)的資金,用於其個人住宅的改造。譬如,家裏各處要裝護手,廁所要進行適當的改造,要添置老年人專用的浴缸等等,都可以向當地的市政府去報銷。

2)購買老年人專用生活用品,比如輪椅、手杖、護理床等,90%的費用由政府承擔。

3)日本政府會根據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作出護理等級評定,然後支付不同金額的護理保險費,用來請專業的護理人員上門介護。

 

前文視頻中的石關奶奶一開始就是居家式養老,後面不幸患上癡呆癥,才選擇搬進專門的看護機構。如今越來越多的日本老人選擇居家養老。

03

社區互助

這種方式是由民間的非營利組織促成的,以社區為載體,整合周邊養老服務資源,幾乎所有相關設施都是在居民們的共同支援下建立起來的。

他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對政府觸及不到、又被人迫切需要的服務往往有著第一手的觀察,並能第一時間尋找解決之道。更重要的是,這種組織往往還有上下溝通的作用。

養老不僅是要在物質上保障,精神上的贍養往往被忽略。現在經常能在公園看到老人牽著自己的愛寵,就像石關奶奶一樣有一只寵物陪伴在身邊。這並不是說,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薄。如今社會壓力大,子女有自己的生活要忙碌,老人能理解,但同時也需要一個感情寄托。

回到我們國內,目前主要還是靠“養兒防老”。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還沒有健全的情況下,只能倚靠自己和子女。之前2035年養老金將耗盡的消息也牽動了很多人的神經,如何讓所有人都“老有所養”是需要長時間探索但又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日本置業權威/暖燈中國社長桂小科專欄全集

columnist

 

 

如需咨詢或有疑問,歡迎隨時發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們會盡快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