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大灣區發展引人注目,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接受《大公報》訪問時透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於今年上半年推出,而且相信很大機會在兩會後就會公佈。他認為,大灣區發展其中一個重點,是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而香港有良好的大學和科研人才,應該與其他灣區城市結合,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聶德權強調,要做到人流、物流、資金流互聯互通,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會透過協調機制,與相關部委逐項商討,並且會與業界保持緊密聯絡。
去年七月一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國家發改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勾畫出大灣區發展的重點領域。
發展創科是重點
聶德權上任以後走遍大灣區九個城市,對此他有很深的感受。“大灣區(位於廣東省的)九個城市都充滿活力,因為大家都看到,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予他們發展的機會,所以他們會有一些具體規劃的項目。”他強調,第二點感受很深的就是“香港有優勢”,最近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論壇,很多國企、央企亦有出席,並且與香港各個不同專業行業領袖交流,香港的優勢仍在,重點是怎樣擅加發揮、利用和鞏固。
對於香港有哪些產業能夠在大灣區受惠,聶德權指出,《框架協議》提到建立一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透過河套,將來有一個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當整個園區推動創新科技產業的時候,當中可能會遇上人員流動、資金流動、科研樣本流動等受到限制;當局會就此與科技部再作商討。他續說,重點就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並且進行生產和銷售,這肯定要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
鞏固提升港金融等優勢
“在整個灣區發展方面,對於高端的現代服務業的需求大,香港在這方面有優勢,無論是金融、航運、物流、專業服務、法律服務,這些我們都有,我們更加要鞏固和提升這方面的工作。”聶德權提到,“一帶一路”沿線幾十個國家,當中有很多內地企業需要“走出去”,而大灣區是國家其中一個很開放的區域,香港與內地企業一起“並船出海”,在這過程當中,高端專業服務很多發展的空間。聶德權強調,政府的責任是提供更多資訊,而每個行業亦要親身瞭解大灣區有何發展機遇。
大灣區包括九個城市、兩個特區,三個獨立關稅區,如何做到人流、物流互聯互通呢?聶德權指出,仍然有空間和彈性去做。舉例而言,現時廣州黃埔海關設有電子鎖,方便跨境物流,減少通關手續。這樣既能控制風險,又能夠保持到大家獨立關稅區的要求。“在‘一國兩制’前提下能夠做到這些流通,當中政策創新與突破,就是這些工作。所以具體地一項一項這樣去商討,有些要與廣東省政府商討,有些要與中央相關部委商討,所以這些就是未來要做的具體工作。”他強調,《規劃》出台之後,特區政府就會制定年度計畫,訂立優次。
助港保持國際化特色
至於是否會推出一些便民措施,例如取消漫遊費用,聶德權說,留意到坊間已有大灣區的電話數據服務計畫,相信市場有力量作出一些改變。又例如流動支付,他指出,這也是當局會考慮的問題。“所以很具體地這些便利港人,包括年輕人,在內地讀書、工作、創業、生活,甚至養老的一些政策措施,能夠怎樣幫到,我們都會一直儘量去做。”
“我不只考慮大灣區,還考慮整個世界。”聶德權指出,大灣區規劃著眼的不僅是區域本身,更是放眼整個世界,通過大灣區平台,香港將更有效地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而“一帶一路”正是一種全球視野,從這一角度而言,大灣區規劃不僅使香港分享國家發展成果,更有助香港保持一直以來的國際化特色。
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記者馮瀚林
責編&排版:Shelly 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