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治坚
上个星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把自己最近拍的一张照片发给友人。他脱口而出:你一看就是个新加坡人。不知不觉,我从中国来新加坡已经接近20年了,友人的无心之言,让我感慨万千。
回顾自己的移民之路,实事求是的说,在一开始的10年,是比较辛苦的。作为一个移民,想要融入任何国家,都不容易。别说国家了,就是移民去同一个国家的另一个城市,都很不容易。如果不相信,可以去问问那些在上海,北京等地拼搏的第一代“新上海人”和“北漂”。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很不习惯新加坡式英语。不管用中文,还是英文同本地人沟通,都感到不够顺畅。闻到榴梿和咖喱的味道,我会急忙掩住鼻子,希望能够逃得越远越好。我记得刚来新加坡时,对新加坡人的印象是:做事刻板(好像任何事情都能搬出一套规章制度),谨小慎微(任何沟通都要白纸黑字写下来并签好,口头答应不算),不通人情(在规章制度面前,通融的空间很小)。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些饮食喜好和行事作风让人很不习惯。
让我真正感到自己越来越融入本地社会,成为“我们新加坡人”的一分子,可能是在这里结婚生子以后。
我的孩子都去了同一所靠近住家的邻里小学。通过我的孩子,我认识了更多的新加坡父母朋友。在我住的地方,有了一群相识多年的固定的邻居朋友圈,有时候一起出游和打球。每个星期,我同另一群新加坡足球爱好者,一起切磋球技,或者看球聊天。
我的孩子从小就自认是新加坡人,张口就是地道的“新加坡式英语”。他们的朋友圈,都是新加坡本地的同龄人,以后他们都会去当兵。每年国庆日,我们都会在窗台上挂出新加坡国旗。
虽然有时候搭乘德士时,司机还是能够轻易分辨出我的“外地口音”,但用不了几分钟,我就像一个本地人一样,和对面素不相识的新加坡人开始热聊新加坡的房价、领导人的八卦、哪条街上的美食、小孩学校里的学业,或者其他一些只有本地人才关心和熟悉的话题。
我希望我的亲身经历,能够给更多的新移民一些启示: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熟悉的朋友圈,到一个新的地方去打拼,肯定不如留在原地那么舒适。但是移民这个群体,其共通的基因之一,就是勇于面对挑战,敢于追求梦想。移民这条路是自己选的,更务实的态度是做出努力,尽快融入新的环境,找到让自己感到舒适的生活圈。
我也想告诉像我孩子这样的“本地人”:一个国家,有竞争才有活力。闭关锁国,没有前途。等你们长大,会面临各种竞争,包括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的竞争。这是生活的一部分,没什么可抱怨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有很多新加坡人会走出国门,去中国、印度、美国等地学习工作,甚至成为那里的新移民。努力增强自身实力,从移民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才是正道。
但是不管身在何处,“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永远不会改变。记得有一年在北京,我在机场听到一名新加坡人和中国人因为一些小事发生纠纷。我下意识的上前分别用“新加坡式英语”和中文,为双方调解。大家很快小事化了,和气收场。
对于很多人来说,移民之路固然坎坷,但是多年之后,当我们回顾自己走过的那些经历,细细体会从中收获的满足感,才会发现,移民并且融入的过程,以及由此伴生的体验、智慧和感悟,才是值得我们一辈子珍藏的宝贵财富。
居外网juwai.com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海外房源门户网站,有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2百多万用户查询居外网上的280万条分布在90个国家的挂牌房源,也是华人海外留学和移民的专业向导。欢迎点击查看居外网上的新加坡在售房源,致电 400-041-7515 谘询新加坡移民、留学和投资的机会。
来源:联合早报
责编:Zoe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