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隆坡买房的中国人告诉你:马来西亚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是中国人,妻子是马来西亚人,我们刚在吉隆坡买了一处房子,虽然刚刚入住新房,但是我在大马也生活了很多年,当然打算在这定居是遇到了老婆以后。在这度过的岁月,总体来说也算是自在安逸,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一说我眼中的马来西亚是什么样子。

国人大多对马来西亚不甚了解,我出国之前也是一样,只是大概知道梁静茹、阿牛之类的明星是马来西亚华人,知道这个国家有一部分人是会讲华语的华人,多少算是有一点亲切感吧。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从来没出过国门的我,一个人飞往了这个陌生的热带国家!

首先说一下环境吧,大马的自然环境相当的好,森林多、空气好,虽然分旱季和雨季,但是即使在旱季空气也非常滋润。我喜欢大马的雨,来的快去的也快,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感。

这边天气好,人们普遍睡很晚,小伙伴们可以脑补一下国内的夏天遍布的街边烧烤啤酒摊,大概就能想象到大马的夜晚。吉隆坡是个不夜城,你半夜十二点去大排档、食摊和甜品店,可能都找不到位子坐,这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路边一顿丰富的大排档大概就能抵消你思乡的忧愁。

吉隆坡的街头美食

这的人大部分都会买私家车,养车成本及其低,汽油只有国内价格的一半还少,油品也好。吉隆坡开车真的很舒服,开车人的素质普遍比国内要好出大一截,打灯一般后车会避让,挥手示意错车也会避让、不是一些特殊原因很少鸣笛的,更不用说错车不开远光灯这么常识的东西了,所以这边的开车感受真的很舒心。

工作了一年以后就遇到了我现在的太太,她是一个温婉中又带点活泼的马来西亚女孩,也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一来二去就熟悉了。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爱情故事,没有跌宕起伏但是温柔坚定。

我们结婚后就合计要在吉隆坡买房并定居下来,当然如果我们决定回国的话,我也打算在大马购置一套房产,为了方便日后度假旅游,还可以顺带投资。

我们这套房子面积大概有80平,这里的面积可是实打实的实用面积,总房款大概在人民币110万左右。这个价格跟国内的一线城市比起来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跟我在北京的朋友比起来,我这套房子的全款连付他的首付都不够。

房子位置不错,去哪里都方便,配套设施也齐全,底下有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室内羽毛球场,周边至少三家手冲咖啡店,去宜家等商场走路也就5分钟。

居外推荐吉隆坡帝丽雅公寓,位于吉隆坡交通枢纽附近Mid Valley谷中城地区,该地区是本地中高层居民聚集区。一站到吉隆坡中环KL Sentral,有10条公共轨道,还可换乘机场快轨直达机场。面积141平方米,房价约¥256万。
居外物业编号:50819895 点击查看房源详情

吉隆坡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建设也许在某些程度上不及北上广深,但是从生活舒适度来说,真的远超于中国的好多城市。

首先房价便宜,设备齐全的公寓大致上100-200万,购房压力小,自然生存的压力也小,对于国内普遍大学毕业就要买房结婚的紧张节奏,在这里生活要舒心的多。

其次吉隆坡是多点发展的城市,不一定要住市中心才方便。基本上每个区域都有购物商场和众多餐馆。大马虽然前几年遭遇了经济危机,但毕竟发展得早,跟国际的联通比中国一些城市要好,这体现在很多生活细节里。比如在北京刚出现第一间Marks & Spencer(玛莎百货)的时候,这个英国连锁店在大马已经至少开了15年了,售价也比北京划算。

再者食物真心好吃啊,选择也多,档次高的饭店自不必说,路边摊大排档都各有千秋。对于一个吃货来说,这里真的是美食的天堂。天气也好,天天能晒到太阳,虽然偶尔也有霾,但是跟北京真的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点击查看居外网上过千套在售马来西亚房源

最后,我们决定在吉隆坡定居也是出于对孩子的教育和医疗方面的考虑。

在大马英语是通行语言,对孩子来说,掌握英语会很快。我发现我一些朋友家的孩子在北京学的英语虽然口音好听,但她们大多只会念,说起来不太流畅,这也许就是环境对语言的重要性。马来西亚是个合适的教育踏脚石,等打下基础,再去欧美深造。

顺便说说,吉隆坡双联课程很盛行的,就是在吉隆坡读1年之后出国再读2年的那种,学院的选择特别多。

吉隆坡的满家乐国际学校(Mont’ Kiara International School)

大马的医疗也是很值得称道的。之前看到《科学美国人》上的报道,说是马来西亚的医疗水平和服务在全球榜单中排名第三,亚洲区排名第一。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这些排名也没什么概念,不过比起在国内看病,在大马还是方便多了。

平时有个感冒发烧这种小病,我们一般都去公立医院看,整个过程只要支付挂号费就可以了,一般是2块钱(人民币),当然这项福利是针对大马人的,不过如果外国人拥有了第二家园身份也可以享受同样的待遇。

如果是大病需要住院或者手术的话,我建议大家还是去私立医院比较好。等待时间短,设备和技术也相对先进,服务态度当然也更好。

前几个月朋友的小孩咳嗽、发烧,我陪着他们去了附近的私立医院。到了以后我问医生要不要打针,她说我们这边小孩一般不打针。最后根据宝宝的情况选择用一次雾化治疗来化痰,加配一瓶咳嗽药,一瓶呕吐药,一瓶流鼻涕药,还有雾化用的氧气面罩(可以带回家继续使用),总共花了200来块钱(人民币)。拿药的时候护士还特意询问朋友家里是否有退烧药,朋友说有,她就说那就不用帮你配了。

总体来说,这里的医院不太会给病人过度治疗,他们提供的医疗服务大多恰到好处,也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而加收额外的费用。

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的太子阁医疗中心

还有一个我比较喜欢大马的原因就是这里的生活氛围。大马人很和善,没去过的,脑补一下港剧里那种街市的气氛,吵闹却温馨。这个国家地方不算大,却容纳了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种族,开放和包容自然也是刻在骨子里的。

当然,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个完美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每个国家也都有她可爱的地方,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一叶障目,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马的优点就在于,生活安逸,环境优美,教育医疗发达,这些都是现阶段我比较看中的东西。这个因人而异,需要自己体会。我爱大马,Satu Malaysia

居外网是房源量最大的海外房地产门户中文网站,有超310万讲华语用户,平台上的280万房源分别来自90个国家或地区。居外网连续两年中国电子商务评估机构选为中国优秀海外房地产网平台,并荣获著名“红鲱鱼”(Red Herring)全球百强创业企业奖。欢迎点击查看居外网上马来西亚在售房源,或致电 400-041-7515 谘询马来西亚房产的投资机会。

 

来源:万联移民
责编:Zoe Chan

远程买房5年上涨85% 眼光比资金更重要——上海金领德国买房投资的故事

买家档案

L小姐
身份:上海金领/金融圈从业人员
买房区域:德国柏林
房屋类型:市中心小户型公寓
买房目的:长线投资
购房资金:物业总价8.6万欧元,连同各项交易费用约10万欧元,贷款约4.5万欧元

今年5月,我在德国度假期间,特地到柏林去看了一下自己四年多之前买的房子。因为租客还在,即便是房东没有得到租客的允许也不能进入房间的内部,所以只能观望下房子的外景和周边。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这套买了四年多的房子,我至今也未曾进入过,里面的庐山真面目不曾看过,连现在入住的意大利房东也未曾谋过面(管理都由当地的管理公司在打理,日常的沟通主要通过英语邮件)。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当地周边
公寓外观

起因:深爱德国的环境与文化

我的这项投资交易是在2014年底确认、2015年初完成的。其实投资柏林对我而言也绝非完全偶然。毕业不久,我曾在一家德企工作,培训期间在德国纽伦堡住过4个月。虽然此前在英国留学,但初到德国的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国家的环境和文化,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高度信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2年夏天,我男友在柏林度假顺便买了一套房子,当时我也在,并且陪着他走完了整个买房交易的全流程。因此对于如何以外国人的身份买房、怎么找中介、律师、按揭经纪、管理公司等,已经非常清楚了。男友是美国人,他的父辈是二战期间被迫离开柏林的犹太人,虽然这个交易中不免有些感情成分,但促使他当机立断做买房决定的最大原因是当时柏林的房价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城市相比都是“便宜到难以想象”。后来,我上海遇到一位以色列人,也是前几年在“寻根”柏林的时候顺便买了套房,他至今仍为这项投资感到无比的骄傲。

房屋所在街道
当地传统高档小区环境

交易:全程 “遥控”指挥 顺利入手

2014年,我在香港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工作,工作性质使我在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上受到严格的限制。但自己当时手头有五六十万港币的闲置资金,到上海或者香港置业是绝对不够的,于是也萌生了投资柏林的念头。虽然当时的房价与2012年相比,已经有了不小的涨幅,但价格依然便宜。2014年夏天,我与闺蜜到欧洲度假,把柏林定为最后一站,找到了当时为男友办理交易的律师,提供了自己的护照复印件,签了律师的委托函,就离开柏林了。后续的房子搜寻、交易确认和与中介、律师和按揭经纪人的沟通都是在网上以邮件形式进行的。

柏林是个很大的城市,而且由于冷战时期东西分割的特殊历史,加上这些年创意和高科技产业在当地的迅猛发展,各地区房价变化差异很大,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要找到适合自己投资的地段并不容易。所以我采取的策略是锁定西柏林的老牌黄金地段,以著名的选帝侯大街为中轴开始搜索。

最后选定的标的是位于柏林市中心西南面Wilmersdorf区Pfalzburger Straße街一栋二战前老公寓楼的单间公寓,大概是28平米。前房东是德国人,带每月470欧元的租约。凭借固有的认知,我一开始担心28平米是否太小,但德国的房屋是按实际面积计算的,对单身人士来说空间不算局促。在柏林当地,这样地段好、面积小、租金水平不低的小户型算市中心黄金地段的“上车盘”(香港俗语,指用少量的钱成为有房一族,登上楼市发展的列车)。由于外来人口不断涌入,柏林的房屋供应极为紧张,因此房东掌握了较大的主动权。

还好,有个尽心尽职的房产中介帮忙!这位房产中介是一位德国老先生,常年为西门子公司的员工提供房产租赁买卖的服务,对我的服务也很到位。因为无法实地查看,他就拍视频给我看了大楼的外观、附近的环境和公寓的内部结构。

投资:“绝不贬值”的长期资产

经过查看图片、视频资料和与经纪人的沟通,我很快就确定这是我想要买的房子!交易的第一阶段,总的花费大约在10万欧元左右,包括8.6万欧元的物业总价、房价7%的中介费、律师费和按揭经纪人的服务费。我的首付大约五成,其余的来自贷款。由于我不是欧盟公民,在当地银行系统无法取得贷款,按揭经纪为我找到的贷款提供方是北德一个行业退休基金,虽然3.5%的利率和当地银行按揭利率相比高了不少,但相比国内仍是要低了很多。租金用于还一部分房贷,其余每年再贴一万多元人民币,预计2023年贷款还清。

房屋购买后,延续之前的租约。由于我无法直接管理租客,律师为我推荐了一家当地的物业管理公司,主要负责收租、交税、还贷等行政工作,每月收费大约25欧元。另外,我没有开设德国银行账户,而是开设了一个第三方托管账户,进行日常资金的往来,我和物业管理公司对账户有控制权。

而房子本身的物业管理费大约在150欧元左右。这个管理费在德语中称为Hausgeld,直接的意思是“房子的钱”,也可以理解为“房子基金会”,所有对房子的管理修缮的费用都从这笔钱出,不存在再次向房东集资的情况。

粗略估计,这套小公寓的目前的市价大概16万欧元左右,较购买时的价格上涨了85%左右。

居外网共搜罗超过500套德国房源马上查看

在有些人看来,通过网上的沟通,“遥控”购房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在这国外并不稀奇,比如有报道说一些英国买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海外房产投资交易。另外,不得不说,德国的诚信社会和法治环境也给予了我这样做以很大的信心。我的中介在交易完成后就退休了,他发了邮件对我说:“这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单生意,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你做了一项明智的投资,除非发生战争,否则这个房子是绝对不会贬值的。”

居外推荐德国柏林市西部心脏地带的优质投资公寓:位于柏林Eisenzahnstrasse大街上的住宅和商业综合体,于2019年进行了全面翻新, 拥有23至60平方米的居住空间,设1-2个房间的公寓,是自用者和投资者的理想之选。房价约¥191万。
居外物业编号:49977523 点击查看房源信息

 

更多居外华人的海外买房故事

 

居外网是房源量最大的海外房地产门户中文网站,有超310万讲华语用户,平台上的280万房源分别来自90个国家或地区。居外网连续两年中国电子商务评估机构选为中国优秀海外房地产网平台,并荣获著名“红鲱鱼”(Red Herring)全球百强创业企业奖。欢迎点击查看居外网上更多德国在售房源,或致电 400-041-7515 谘询德国留学、移民和投资的机会。

 

撰文:Leanne Wang
责编:Zoe Chan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买家故事|23岁留学党的零成本留学之道

现今,将孩子送出国留学的家长们背负的压力似乎越来越沉重。

学费高昂且还有一路上涨的趋势;衣食住行、医疗保险以及个人消费等生活成本,件件都是笔不小的开销,其中,“住”,更是绕也绕不开的支出“大头儿”。

学费生活费高昂,这对不少中产阶层家庭也是一笔沉重的支出。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既能保障孩子生活质量又可以降低留学成本呢?

在史先生的这篇买家日记里有答案。

史先生 23岁 澳洲留学

仔细算一算的话,这应该是我在澳洲的第四个年头。

我现在在昆士兰大学念研究生,大学也是在本校念的商科。

坦白说,出来呆这几年,虽然我花钱不算大手大脚,但算上学费、房费、生活费这些必要的花销,零零总总算起来开销也真的不少。

去年大学临近毕业季那会儿挺迷茫的,因为那时候在准备着考研,但挺多以前的朋友、同学都开始工作挣钱了,而我老大不小,用钱还是只出不进,心里当时就挺难受的,也是那时候开始盘算怎么能挣钱。

我当时玩得比较好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同学,老早靠父母帮着在布里斯班买了套房。有次我们聊天,说起不想靠着父母坐吃山空这个事,她就问我要不要考虑自己买个房,然后挣租金。

她说她现在靠着奖学金和房租的收入,基本可以能够支撑在这面留学的所有开销。

也就是从这,我开始有了以房养学的想法。

以房养学,也就是靠海外购房供养海外留学,即在海外买房,利用房子的升值来补回留学所花费的费用。如果房子升值快,那等到出手时还能赚不少。

我查询了一些这方面相关的资料,首先以升值空间来看,由于政府扶持和投资力度的加大,布里斯班正在努力赶超墨尔本及悉尼,正在成为又一澳洲投资热土。

以2018年来看,布里斯班就是全澳房市表现最好的首府城市。在2018年,墨尔本悉尼进入高位的调整期之后,布里斯班后来居上,全年房市都以小幅度的优势领涨全国。

据BIX Oxford对未来四年的预测,布里斯班将会以约13%的累计涨幅领涨澳洲房市。

点击图片查看房源

其次从房屋空置率和投资回报率来看,根据我查的SQM research 发布的2018年 6月的报道,布里斯班的房屋空置率已经连续5个月下降,布里斯班内城区的租房空置率仅仅只有2.1%,意味着一年仅仅只有7.6天空租,作为对比,同年国内租房空置率是22%。而18年度布里斯班的投资回报率,更是超越墨尔本悉尼,在全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十。

即是说,等到几年后我们把房子转手卖掉,基本也能保证会赚上一笔。

另外我大致算了笔账:我一年的生活费用大概是16000澳元,布里斯班这面单间的房租大概每周200-230左右,一年的房租大约要11000澳元,三年下来,刨除掉学费净支出就有81000澳元。

假设买下一套3卧的房子,1卧自住,租出去2卧,那每个月既能省下我自己的房租,剩下的钱又能补齐我的生活费和一部分学费。

点击图片查看房源

所以跟父母商量着,年初的时候在学校附近的地段买了套3卧的公寓,父母资助了30%的首付。剩下的2个卧室租给了两个比我小一级的同校学生。

除了学费还要爸妈帮忙,收租的钱支撑我的生活开销和还房贷完全够用,算下来还要比租房子划算得多。

以上。如果有澳洲留学意向的同学看到这篇文章的话,那不妨考虑考虑“以房养学”这种形式,相对于租房上学,这样既能够保证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剩下很大一笔费用。不过这毕竟是一项长期投资,大家在购置房产之前先有一个长期的资金规划是相对稳妥的选择。

点击图片查看房源

 

买家故事|我找到了被逼问“怎么还不结婚”的最好回答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只要生活在社会之中,没有人能逃脱的了规则和社会压力的束缚。而对于生活在推崇“秩序”的亚洲国家的人来说,这一点似乎体会的格外明显。

社会规则将个人的意志空间挤占得更小——就好比“结婚生子”这四字,某种程度上已经与人们自身对于”爱情”或“亲情”的期望脱节,更多的是出于“我到了该结婚的年纪”、“父母希望我有个家”“身边的人都结婚了,我也很着急结婚”等理由,与自身的意愿关系并不怎么明显。

我们似乎很难对这种“我们应该…”的社会职责说“不”,尽管很多时候做的事并非出于我们的本意。

不过确确实实有人在社会压力和做“自我”中找到了微妙的和谐。

前阵子居外在西班牙项目交房时碰到的一位奉行“不婚主义”的姑娘,她就做到了。姑娘和我们说了蛮多她的经历,以下是经同意整理后发出的她的口述。

卢小姐 外企高管 33岁

我跟家里人说“我不打算结婚”说了多少年,基本上就和家里抗争了多少年。

虽然现在大家对边缘取向边缘婚姻观似乎包容度越来越高了吧,但是其实,很多时候大家喊着口号支持,是因为事不关己。

等到真落到自己身边尤其是很亲近的人身上的时候,大家还是难免会拿根深蒂固的那思想去定义去要求身边的人。

就比如我爸我妈都是医生,在他们那辈人里面算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在之前我跟他们聊些不婚啊这些东西的时候,我爸妈也都态度淡淡的,没表现什么抵触情绪,还跟我说:“那都是人家自己的事,他们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呗。”

所以我也压根没料到,我跟他们说我不婚的时候,他们会这么抵触。

一开始是规劝“等你年纪再大点就知道,还是结婚好”,之后就给我疯狂安排相亲,每次我一说不想去,爸妈就开始说什么,我太自私,他们这辈子只有子孙绕膝家庭美满这个愿望,然而我只考虑自己。

等到家庭聚会的时候就更是个修罗场,七大姑八大姨,什么“不忠”“不孝”“自私自利”“没人情”这种话我真的,没少听,每个人都能理直气壮地对你自己的人生指手画脚,你还逃不脱不能撕破脸,这种事我烦透了。

别墅内的所有客房都可以找到整齐的线条和丰富的光线。设计师的细节和高高的天花板以及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流动性曲线使得这个别墅脱颖而出。

马德里别墅 居外ID:7491907 4卧4卫 约486万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对于我而言,西班牙是个很有魅力的国家,一是因为世界闻名的“奔牛节”,让人很直观就能感觉到西班牙的奔放、热烈,这样的气氛很有感染力;另一方面,西班牙是女权程度很高的国家,我不用再面对身边“你一个女人,这么大年纪还不结婚?”这种质问的尴尬。

所以也还蛮感谢居外这么个平台的,帮我规避了不少在海外买房会遇到的问题,少走了很多弯路。包括像是在西班牙买房、移民的一些政策细则,到买房具体什么价格更为合适,居外都会给出一些很中肯的建议。

位于120平方米有宽敞露台,优越的地理位置由三间配有衣柜的双人卧室,两个完整的浴室,客人厕所,休息室用餐室组成,可进入50平方米的露台,享有美妙的大海和城市景观。

瓦伦西亚顶层公寓 居外ID:7491936 3卧3卫 约463万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就比如因为“申请人只要购置一套价值超过50万欧元的房产,就能拥有西班牙的移民资格。”这条移民规定,所以当时相中了一套价格卡在50万欧元上的房产,但之前没考虑到的是如果在房产重新估值的时候房产贬值,可能会对移民身份都会影响。也多亏居外的专业人士提醒,加上后来我也更仔细地去搜了西班牙的移民政策,所以最后敲定了另一套价格稍高的房源。

现在我在西班牙也算有个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我现在真的开始期待马上就要到来的,一个不被人干涉的自己的人生,一个完全由自己支配的生活。

 

撰稿人:REBECCA SUN
责编:KYRA WANG

此文为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我,34岁,在希腊给自己造了个乌托邦

人生的过程,似乎是追逐理想的热情逐渐消减的过程。

财产、家庭、社会地位等等等等越来越沉地压在了背上,那些曾经抱有热情的执着,好像正在变成越来越没无用的东西。随着年龄一年一年地往上加,好像也越来越少在身边的人看到,那些透着鲜活气的“无用的坚持”。

然而几个月前,居外接到了这么一位客户,正打算从4A广告公司辞职,打算移民去希腊,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然而到底是什么让林先生毅然决然放弃现在安稳的环境,到另外一个地方开始全新的生活?居外采访了林先生,以下为经过整理的林先生的口述。

客户介绍:林先生 34岁 某4A广告公司创意部经理

往前推个十年,我刚毕了业出学校的那会儿,还是个特标准的文艺青年。

当时在个证券公司,干得是个特基础的活儿,业务上手也不熟,每天加班加点儿地干着活,结果还是天天被上司提溜着耳朵骂。那时候心气儿高啊,还不晓得得踏踏实实地从基础累经验,只天天觉得特憋屈,觉得现实跟理想差了一大截儿。

当时就天天想着,大不了老子辞职一走了之,去大理摆个摊儿卖啤酒多乐呵,钱算个屁,怎么还不能活。

 

 

这么扛了大半年,赶上上司业务出了岔子结果甩锅给我,我也没告诉家里就直接递了辞呈,定了月底去大理的火车票,满心欢喜盼着我的新生活。然而月中的时候接了个家里的电话,说让我抽空回家看看,说是我爷爷,因为脑梗病倒了。

住宅拥有2间带衣柜的卧室,带壁炉的客厅,厨房和浴室。其设施齐全,配有古董和运行良好的家电。整个地板和房屋的墙壁都由木材和石材等材料组成。希腊AtticaAthens房产的本物业也可作为爱彼迎(Airbnb)民宿经营,是一项很好的投资

约125万元  居外ID:46911086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那通电话简直是兜头的一棒。那些之前我特地不去想的责任一下子落到了肩上,那个时候才是真真正正有了实感的——我不光是为了我自己活,还有亲人,还有责任,有必须得承担的东西。

后来就踏踏实实地步进正轨。我得把性格里面支棱出来的那些刺儿都磨掉,去适应处处横着“不得不”的生活。但心里还总还是有这么股子劲儿,和生存必需一样强烈地推动我的劲儿去逃离生活,哪怕短暂的。

 

希腊于现在的我而言,和大理对于二十来岁的我一样,用被写烂的词儿来形容,那就是心口的朱砂痣,心上的白月光。我去过希腊好几回,那些奇幻神话、悠久文明、那片爱琴海,是我对生活的热情被日复一日的“不得不”扑腾灭的时候,能够提神吊命的乌托邦。

希腊买套房子这事其实我盘算了挺久。之前去希腊的时候,真真是被这地儿迷住了,不止是文化、美景,希腊人的生活状态也是真的让人羡慕。

希腊的生活好像总是慢悠悠的,每天只工作六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基本上就是打盹、晒太阳、再或者,去海边坐游艇吹风。他们节假日多,物价也不高,所以当地人时不时出去旅行,生活悠闲又舒坦。

 

 

我们广告这行,加班到十点十一点是日常,赶上节日,一星期睡的觉加起来都是个位数,工作把生活填得满满当当,在亲眼看到之前,希腊这么自在的生活真的想都不敢想。

所以我想着,试试从现在的生活里,跳出去。

年头儿的时候,在居外看上了套房源,当时也飞过去实地看过,一个拥有木制旋转楼梯的小二层楼,开车十二十分就是海。我最中意的地方是那宽敞阳台,想着以后要种上很多植物,应该会挺好看。

 

现在的打算是,先挣钱,每年腾出时间,在这里住一段时间当休假。不住的日子就把它租出去,或者当个民宿也好,横竖之前打听过,希腊这面的房租收益还挺可观。

再过个几年手头再有点积蓄,就移民来这里重新开始生活,我暂时也没结婚的打算,到时候就我爸妈也一块接过来。

希腊的移民政策挺宽松,没语言要求,非欧盟公民在希腊有套25万欧元以上的房产,就可以申请移民。而且只要一人具备申请资格,申请人的配偶和21周岁以下未婚在读子女以及申请人的父母、配偶的父母都可以一同申请获得永居身份。

按理来讲,30朝上的年纪,工作和生活都已经朝着稳定奔,再谈梦想啊,辞了职去远方啊这玩意儿,怎么听怎么像是梦还没醒的理想主义。但我想,如果我的生活只剩了对生存必需品的这点儿追求,天天被生活撵着走,那我活着…也忒没劲了。

也万幸,我还有勇气去重新开启另一种生活。

(自述完)

理想这东西,并不是热血上头的小青年的专属。如果对于现在的生活感到麻木,那尝试着跳出去,也总好过一直在自己都感觉不到丝毫热情的生活里继续打转。

而每一个今天都是余生的第一天,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尝试改变,而只是把理想放在一个又一个永不会到来的“以后”,步上眼见着能望得到头儿的并不期待的未来,那未免,也太令人绝望了。

但我们其实真的还有循规蹈矩以外的选择,不如从现在开始,把自己那些隐秘的希望落到现实,拥抱自己心中的那个理想国。

此文为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华为员工改行卖房,伦敦客户一次买30套

很多时候,他们是国人走出国门置业的第一站,“中介”,可能在中国并不是那么让人有好感的职业称呼,但是对于很多国家来讲,是在当地购买房产的必经之路,负责一系列繁琐的程序。

他们见证了海外购房的主体从机构到个人,从金字塔顶端到中产蔓延的过程,也亲眼见证了很多人抄底后不断增高的收益。

“在伦敦,我见过不少中国买家一次购下30多套公寓”

留学是房地产专业,到英国第一份工作也是在研究房地产,过去的15年里,萧克经历了整个中国海外购房的进程。

2005年,当他还在一家欧洲最大的房地产研究机构做投资组合策略分析和房地产市场研究时,中国到英国的买家还很少。

开始活跃是在四五年以后,伦敦是全球最大、最发达的金融中心之一,也是开放度最高的金融体系之一,是金融机构的聚集之地。2009-2010年,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先后在伦敦买下与英国央行一街之隔的10层写字楼1 Lothbury大厦和伦敦金融城81 King William Street大厦,作为伦敦总部所在地。

“因为之前有一定基础,所以我参与了这个过程,当时华人在伦敦从事房地产的人比较少,大多还主要是从事科技、学术和金融等行业。”萧克在伦敦真正对接中国的买家,是在2012年。

期间,他的团队作为战略顾问,为中国险资、房地产公司等机构提供了国际房地产投资最佳实践和海外房产市场趋势的培训。一年后,他到了全球著名的房地产咨询顾问机构。“大量的主权基金、险资、房地产机构开始成规模地挺进伦敦市场,平安人寿、中海、保利地产、万达、绿地、首开这些企业先后在伦敦落地。你可以看到从最初的5亿-10亿英镑的规模,到几十亿英镑的规模增长,就是在那几年发生的。”

最显著的爆发发生在2016年,以上市公司、私人企业主等民营资本开始把伦敦房产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单笔投资可以达到10亿英镑以上。”萧克说。

正是因为国人在伦敦投资的热情不断高涨,所以在2014年底,萧克跟同事创办了一家专为提供英国房地产配置的投资管理平台,取名“盛金石”。现在这家公司,基本上算是伦敦商业房地产市场最大的中资服务团队。

“2013-2015年旺季时几乎每周都有两三个投资机构在伦敦寻找投资机会,中国主权基金、险资和房地产公司每周都有人轮番过来看不同的项目。同时,2012-2015年,中国在英国投资移民也掀起高潮,那时候投资移民的门槛很低,才100万英镑,20万英镑可以卖房子,再有80万债券股票之类的就可以换取投资移民的签证。绝大部分投资移民来了就有购房需求,很多家里有实力的太太在这里主要是带小孩,所以买房看房就成了她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萧克说,最多的一年,有几百个投资移民落地伦敦,从自住到投资。

“那时候从事这个行业的华人不是很多,但是需求旺盛,所以很多开发商愿意跟我们合作,即便我们是小公司、新公司,他们也愿意,因为那时候中国投资者的成交中,市中心的新房、中高档楼盘所占的比例相对比较高。”作为中介,一端的问题解决,还要解决另一端,就是购房的客户。

“我们当时就靠服务,很多投资移民刚到伦敦,一个妈妈带一个小孩,语言不通,会遇到很多问题,有时候去银行开户、买东西都有很多困难,需要帮助。所以一开始,我们就从这些繁琐的小事入手。”

萧克笑着回忆说,“有时候半夜小孩生病,客户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立刻开车带他们去医院,这事儿我们干过好多次。”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后,业务自然就多起来,“他们要投资,自然就找我们,因为信得过,还会给我们介绍好多客户。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联系,已经成了朋友。”

通过投资移民发现了华人置业的市场后,萧克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内,最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海外房产投资还算是小众行为,所以他们只是通过私人银行、投资移民等有效的方式发现客户群,2015年以后才开始对接国内的搜房网-房天下,那是国内做海外房产市场最早的一批平台,最早开始对接海外中介机构。

“但是从大众媒体过来的客户,投资的单笔数额就比较少,但客户数量在不断增多,且大多是投资需求,这部分投资需求在整个伦敦购房的占比越来越高。”萧克说。

根据他们的统计数据,用于自住的买家客户数占比60%-70%,用于投资的客户数占比30%-40%,但是从成交套数来看,这个数值正好反过来,“这证明,很多投资的买家是一次买很多套的,比如这两年就有一次同时在两个位置很好的楼盘购买30多套公寓的买家。”

萧克说,自己是这个行业的幸存者。

最早在2006年的时候,他加入了一个房地产行业的小圈子,房地产俱乐部,俱乐部成员大多是在英国的大机构,比如基金、开发商、顾问公司、金融机构等的从业人员,最开始只有20-30人,后来慢慢变大,这些人大多是做房地产投资、分析和管理工作,有着专业机构背景,受到过专业系统学习和培训,是从大公司的底层一步步做上来的。

但在2008-2009年,因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行业经过了一次大洗礼,“很多人回国,也有很多人转行。现在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大多已经不在伦敦从事房地产行业。”

当2012-2013年,市场进入下一轮增长的时候,很多人涌入这个行业,或是刚毕业,或是从金融、教育、旅游这些手上有客户资源的行业转来。

如今,来自国内的需求一直在增长,“现在很多租车公司还会给我们介绍客户。”他笑着说,“客户过来我们当然不会拒绝,但是基本上聊几句就会知道客户大概是什么情况,需要我们花多长时间,需要被服务到哪个程度。”

“我从日本房产中介,做到开发商、民宿运营商,最近还在卖药妆”

在日本14年,周一楠在说中文时还是让人熟悉的东北口音。

从国内大学毕业后去日本读金融专业的研究生,截止到这一段的履历,可能跟大多数做海外房产的人差不多,因为很多海外房产中介,都是从留学开始的。

不一样的是,他是大阪第一个“吃中国螃蟹”的人。

在中国,很难想象一个在银行工作的人会辞职去做房产中介,在日本这件事并不那么荒唐。刚工作的时候,周一楠按部就班地在银行入职,“日本的银行业跟中国的完全不一样,每天循规蹈矩的工作,等级制度又很严格,所以当你进入公司的一瞬间,基本上就可以看到40年后的样子。我想去做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有变化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熬年头,虽然那样也能把日子过得很舒服。”

2010年,工作中的一家房产中介客户向他提出邀约,希望他能负责做日本华人圈的业务,他接过了橄榄枝。

跟想象的不同,日本的华人圈子很小,刚开始的三个月,他几乎颗粒无收。于是,周一楠开始有了试试香港市场的念头,“当时的想法很朴素,就觉得总得给公司创造价值。”他说。

因为之前没有过先例可以借鉴,周一楠就像传统的销售一样,上网搜香港跟日本有关房地产的机构,“先写邮件、再打电话,还不能直接电话,那就太失礼了。”就这样又过去三个月后,一家香港中介介绍了一个来日本的客户,非常轻易就成交了,迈出了他在日本中介市场的第一步。

之后,他开辟了香港三家合作伙伴,业务量多到凭他自己一个人已经无法支撑,所以又招了第二个、第三个人,直到他这个部门的人数已经是公司日本本土部门的2倍。

后来他把香港的市场转手给其他同事,自己又开始拓展台湾市场,不到半年时间,业务量已经是香港的好几倍。

“2015-2016年高峰时期,我一个月的成单量是15套,基本两天一套。接触的大多是台湾的一些名人,演员、明星、作家,每周都要去台湾开一场说明会,最大的一场是在体育馆。”他现在仍然觉得那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虽然打开大门后,看起来一路顺风顺水,但是因为此前并没有大规模国人在日本买房的先例,所以程序上的探索,耗费了他很大的精力。

“以前很少有人做过这种事,怎么给外国人开收据,外国人在日本买房需要什么手续,怎么汇款、怎么让客户相信、怎么让合作方相信,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客户,就要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模版。我们不断开会研究,做方案、文书、PPT。”他笑着说,“直到现在很多中国的中介做日本房产推介时用的模版还是我那时候做的。”

大陆市场的开拓并不像香港和台湾进行的那么顺利,刚开始大陆投资者对日本的热情并不高,“我们做宣传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日本还有房地产?一个岛国,还地震。很多这样的想法,但有一些金融界的人士最先看到机会,在2015日本房产刚刚抬头的时候进来,现在回报非常丰厚。”

韩国“萨德”事件后,去日本旅行的国人多了起来,那时候台湾在日本炒房的消息也逐渐传到大陆,所以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在日本置业。

顺理成章的,在2016年年末,周一楠自己创业,创办了现在的株式会社東和ステージ。

“火到什么程度呢,2017年的时候,日本开饭馆的都在卖房子,真是群魔乱舞的年代。”他说。

竞争开始变得激烈,不仅是同行参与主体的数量增多,主体也开始多样,其中就包含多路资本。“如果资本介入,想要短时间内做到很大规模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我们很难抗衡。”

所以,他开始改变思路。

现在的他也反思过,自己作为国内机构在日本独家代理的那三年,虽然占尽资源,但同时也错过了一些时机,那时候他们逼得很多同样想做大陆生意却没有他们那么好的客户群体的公司,转型成他们的服务商,替他们找房源。“没有房源怎么办,自己开发,所以那部分人被逼转型成开发商。”

“后来在竞争者多了以后,我们发现这种模式很可行,所以也开始转型,跟别人合作拿资质、拿地,变身开发商。”

再后来,周一楠发现大量客户投资了房产后需要人打理、运营,于是又开始拓展包租业务,经营民宿。“运营这一块的利润很高,包租就是我负责运营,给房主固定收益,其他利润全部归我。当他们要转卖时,我们也懂得怎么把这部分房子再卖给日本人。”逐渐的,他把业务拓展成一个链条。

他坦言,并不是自己的眼光有多远,这些业务都是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所做的改变,其中还包括药妆店。

“药妆店是因为我们自己开发的一个楼盘,位置很好,底商有门面,我想那还不如自己做药妆,因为国内很多客户对日本化妆品的需求非常大。”2019年4月,他把药妆店落户在天津。

外界或许很难再把他跟“中介”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就连他们公司的名字都很难看出房地产的踪影。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所有的业务都是不动产衍生出来的,只是他已经不再冲到第一线跟客户真刀实枪,而是退到他们身后的上游端。

“很多女性客户,在国内看看图片、视频,就下单美国房”

邱芳做房地产,是转型的结果。

之前她在华为的海外部工作,后来因为生活变动,定居上海,开始进入海外房产行业。

她进入海外房产领域很偶然,刚开始做网站的运营,后来逐步发展到线下,开始接触真实的买家,并将之前全球房产的业务范围逐步聚焦到美国房产上,目前她所服务的公司叫领路,用她的话来说,这是她在跨境置业领域里想要扮演的角色。与其他很多做美国市场的平台不同,他们的业务覆盖范围并不是美国全境,而是逐步聚焦到最主流的几个置业州。

“现在的投资者有很大一部分是做足了功课来的,或者是被‘培训’过的,他们很了解美国,有的甚至比很多中介还了解,他们转过很多地方,要求非常高,这意味着,如果你三句话接不上,那就结束了。”所以邱芳把精力集中于美国的某几个区域,希望做的更专业。

“就像你突然问国内最大的中介机构或者咨询机构,一个四线城市的房价是什么情况,这对于他们来讲要求有点太高了,但是客户不会这么想,他会认为你做美国市场,你就应该了解,所以你只能做得更专更精。”

也有另一部分客户是完全不了解海外市场的,他们会把很多国内的思维带到海外房产的投资上来。

“经常会有一些投资者更倾向于让我们替他找美国当地的开发商谈,要直接从开发商那里买,认为这样价格上就会透明,但实际上,在美国购买房产,根本离不开当地中介,否则就无法交易,有一些地区,比如加州,就规定不能和开发商直接签合同,必须通过中介完成交易。即便是可以跟开发商直接签合同的地区,因为涉及的程序非常繁琐,是个人很难完成的,退一万步讲,如果可以一家一家机构地找,最终也能买房成功,但里面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而且后期对房产的管理、出租等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个人找的机构,专业性很难判断,这都是不少第一次在海外买房的国人没有想到的。”

她回忆,不止一次,有客户过来请她帮忙出租美国的房产,“我只能说很抱歉,你不是从我这里买的,我没办法帮你。”

很多时候,邱芳需要在22点到凌晨2点之间工作,据她所知,行业里有人会工作到凌晨三四点。

“因为时差的问题,会存在时间上的不同步,比较勤劳的经纪人会在北京时间22点后上班,稍微晚点的会在23点以后才能跟你沟通。”尤其在房屋交割的时候,办理贷款等会有很多问题需要确认,所以在选择合作机构的时候,她要选配合度高的,“有些中介在美国生活久了,就会适应那边的闲适,不愿加班,还要过周末,所以很难合拍。”

最初的几年,她会经常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做“飞人”,但是这两年,基本上一年就去一两次,去考察考察项目,有时候也带带客户。

“现在很多客户都不过去看房,有的就见面聊一下,看一下我发的资料、图片和视频,然后就下单了,一周之内就完成交易。甚至有的客户连面都不见,直接在网上交易,还介绍亲戚朋友都在我这里买房。”她笑着说,这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部分下单快的客户,快到我都吃惊,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在买房子这件事上有着天然的直觉和果敢,而男客户偏理性,喜欢考虑和分析,结果越考虑越多,就不买了。”结果是,当时果断下单的客户,现在享受到了收益,32万美元入手的房子,现在每个月的租金大概在2000-2200美元左右。

但是这两年的情况确实不如此前,“前些年风口来了,闭着眼睛随便买房,都可以有不错的收益,但是现在需要有技术门槛,投资的话要找有潜力的区域,才能兼顾增长和租金现金流。”

这并没有阻挡在海外置业人数的逐年增多,“最初是高净值人群中很少一部分人的游戏,现在大量的中产涌了进来。只要手里有100万-200万,哪怕不是现金流,在了解美国房产投资后都会出手。当然也有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对海外置业居然一无所知。”

市场可能会越来越难做,竞争者越来越激烈,投资者要求越来越高,就在跟她聊的当天,她得知自己早期参与创业的一家美国房产数据公司关闭的消息,从2016年至今,这家公司彻底结束了。

“这是一个在外界看来可以赚大钱的行业,但如果初衷就是快速收益,靠资本做大,最终可能结果都不会很好。”邱芳说。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凤凰周刊智库」(id:fhzkzk) 授权转载

居外推荐伦敦房源

英国英格兰伦敦房产的莉莉广场(Lillie Square)是伦敦最大的私人居民俱乐部所在地,拥有占地18,000平方英尺的设施。近大学。2卧1卫,价格约¥1261万。

居外物业编号:41130328 点击查看房源信息

1981年之前的日本建筑物,耐震方面有哪些风险? | 居外专栏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日本的耐震构造和其风险。

1.建筑基准法

日本的建筑物都是以按照【建筑基准法】建筑的。日本首次制定【建筑基准法】是1950年。之后每经过一次大地震,都会有一些改订。其中称为重要转折点的就是1981年6月1日。这是受1978年宫城县冲地震而做的大幅度的改订。

地震

发生年

建筑基准法改订年

建筑基准法改订内容

福井地震

1948年

1950年

首次耐震基准法制定

新潟地震

1964年

1971年

木造建筑基础需

钢筋混凝土(义务)

十勝沖地震

1968年

1971年

公寓的钢筋混凝土

柱子部分需要加固

宮城县沖地震

1978年

1981年6月1日

新耐震基准

兵库县南部地震※

(指阪神・淡路大地震)

1995年

2000年6月1日

地盘调查,耐力壁的设置,金属配件的明确化等

现在,一般在日本1981年6月1日以后受建筑确认的建筑物称为【新耐震建筑物】。之前的建筑物称为【旧耐震建筑物】。在这里值得要注意的是是否是新耐震建筑物指的是【建筑确认完证书】的交付日,不是建筑物的完工日。因为要建筑公寓等建筑物,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即使是1982年完工的建筑物,建筑确认完证书的交付日在1981年6月1日之前的话,也是属于旧耐震建筑物。

那新耐震和旧耐震的建筑物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地震规模

旧耐震基准

新耐震基准

中程度地震(震度5左右)

不会倒塌

停留在轻微的裂缝

大地震(震度6~7左右)

没有规定

不会倒塌

可以看出,按着新耐震基准建筑的建筑物对地震的耐震能力可以说是非常强的。

有人会说,那么震度7以上的大地震来临的话会怎么样?解答这项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地震。

2.地震的震级和震度

地震发生时,我们可以在电视上经常看到震级和震度,那这两者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震级:震级是表示地震能源大小的尺度,英文叫Magnitude(缩写M)。

・震度:震度是表示地震动强度的指标,日本气象厅把震度分为10个等级。(0,1,2,3,4,5弱,5强,6弱,6强,7)

在日本到目前为止观测到的最大的震级是M9(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冲地震-东日本大地震),观测到震度7是一共有5次。大地震都有一定的周期和特征。现在关东地区所担心的地震是震级M7左右的大地震(日本气象厅)。

理解地震以及防灾知识不但可以维护周身安全,也可以维护重要的财产。

3.地震的损害损害(建筑物)

让我们再看一下【旧耐震建筑物】和【新耐震建筑物】的发生地震时损害情况的差距。

◆阪神・淡路大地震(一户建+公寓)

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引起的建筑物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而且从下图当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建筑物的损害都集中在1981年前建筑的建筑物上。

出所:国土交通省

◆东日本大地震(公寓)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对大家还是记忆犹新的。在这场甚大的灾害当中,公寓的建筑物大破的情况还是没有被确认的。(社団法人高層住宅管理業協会调查所属的46365栋,232万7400户公寓)

调查对象

东北6县+关东1都6县

建筑物损害

建筑年代

大破

中破

小破

轻微・

无损伤

合计

~1971年

0栋

0栋

41栋

1507栋

1548栋

0.00%

0.00%

2.65%

97.35%

100.00%

1971年~

1981年

0栋

10栋

202栋

7248栋

7460栋

0.00%

0.13%

2.71%

97.16%

100.00%

1981年~

0栋

34栋

941栋

36382栋

37357栋

0.00%

0.09%

2.52%

97.39%

100.00%

合计

0栋

44栋

1184栋

45137栋

46365栋

0.00%

0.09%

2.55%

97.36%

100.00%

对地震和建筑物的知识是否比以前理解一些了呢?

日本确实是一个地震多的国家,不过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日本的建筑技术也得到了飞跃性发展。正确的掌握知识将会减少盲目的担心。

责编:Adam Chen

日本置业专家数据大拿姜华专栏全集

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新移民融入新加坡困难么?中国老移民这么说

作者:伍治坚

上个星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把自己最近拍的一张照片发给友人。他脱口而出:你一看就是个新加坡人。不知不觉,我从中国来新加坡已经接近20年了,友人的无心之言,让我感慨万千。

回顾自己的移民之路,实事求是的说,在一开始的10年,是比较辛苦的。作为一个移民,想要融入任何国家,都不容易。别说国家了,就是移民去同一个国家的另一个城市,都很不容易。如果不相信,可以去问问那些在上海,北京等地拼搏的第一代“新上海人”和“北漂”。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很不习惯新加坡式英语。不管用中文,还是英文同本地人沟通,都感到不够顺畅。闻到榴梿和咖喱的味道,我会急忙掩住鼻子,希望能够逃得越远越好。我记得刚来新加坡时,对新加坡人的印象是:做事刻板(好像任何事情都能搬出一套规章制度),谨小慎微(任何沟通都要白纸黑字写下来并签好,口头答应不算),不通人情(在规章制度面前,通融的空间很小)。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些饮食喜好和行事作风让人很不习惯。

让我真正感到自己越来越融入本地社会,成为“我们新加坡人”的一分子,可能是在这里结婚生子以后。

作者说,不管身在何处,“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永远不会改变

我的孩子都去了同一所靠近住家的邻里小学。通过我的孩子,我认识了更多的新加坡父母朋友。在我住的地方,有了一群相识多年的固定的邻居朋友圈,有时候一起出游和打球。每个星期,我同另一群新加坡足球爱好者,一起切磋球技,或者看球聊天。

我的孩子从小就自认是新加坡人,张口就是地道的“新加坡式英语”。他们的朋友圈,都是新加坡本地的同龄人,以后他们都会去当兵。每年国庆日,我们都会在窗台上挂出新加坡国旗。

虽然有时候搭乘德士时,司机还是能够轻易分辨出我的“外地口音”,但用不了几分钟,我就像一个本地人一样,和对面素不相识的新加坡人开始热聊新加坡的房价、领导人的八卦、哪条街上的美食、小孩学校里的学业,或者其他一些只有本地人才关心和熟悉的话题。

我希望我的亲身经历,能够给更多的新移民一些启示: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熟悉的朋友圈,到一个新的地方去打拼,肯定不如留在原地那么舒适。但是移民这个群体,其共通的基因之一,就是勇于面对挑战,敢于追求梦想。移民这条路是自己选的,更务实的态度是做出努力,尽快融入新的环境,找到让自己感到舒适的生活圈。

我也想告诉像我孩子这样的“本地人”:一个国家,有竞争才有活力。闭关锁国,没有前途。等你们长大,会面临各种竞争,包括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的竞争。这是生活的一部分,没什么可抱怨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有很多新加坡人会走出国门,去中国、印度、美国等地学习工作,甚至成为那里的新移民。努力增强自身实力,从移民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才是正道。

但是不管身在何处,“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永远不会改变。记得有一年在北京,我在机场听到一名新加坡人和中国人因为一些小事发生纠纷。我下意识的上前分别用“新加坡式英语”和中文,为双方调解。大家很快小事化了,和气收场。

对于很多人来说,移民之路固然坎坷,但是多年之后,当我们回顾自己走过的那些经历,细细体会从中收获的满足感,才会发现,移民并且融入的过程,以及由此伴生的体验、智慧和感悟,才是值得我们一辈子珍藏的宝贵财富。


居外网juwai.com
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海外房源门户网站,有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2百多万用户查询居外网上的280万条分布在90个国家的挂牌房源,也是华人海外留学和移民的专业向导。欢迎点击查看居外网上的新加坡在售房源,致电 400-041-7515 谘询新加坡移民、留学和投资的机会。

 

来源:联合早报
责编:Zoe Chan

在清迈买房 先听听过来人的经验 | 泰国

泰国是个美丽的东南亚国家,去过泰国旅行的朋友们都知道,每年从世界各地来泰国参观旅游的人非常多。仅2017年上半年赴泰旅游的国际游客就达到1733万多人次,为泰国带来综合收入约为1.37万亿泰铢(约合2750亿元人民币),同比提高了6%(数据来源:泰国旅游和体育部)。而中国仍是泰国入境游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

其中2017年清迈的外籍人士数量已超过4万人,并且呈持续快速增长之势,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到泰国清迈购房,中国大陆的人尤其多,这些中国家庭主要被清迈更低的房价和这里国际学校更低的教育成本所吸引。清迈和国内诸多城市都有直飞航线,并且中泰铁路项目即将开工,以后可以从昆明坐高铁去泰国,预计车票来回只要700元人民币。泰国非常欢迎各国人士来此养老,聚居了大量欧美、日韩人士,安度晚年。

而且,泰国的房产价格不高,在清迈,约36万人民币起就可以在中心地段买一套全包的精装公寓公寓面积按照使用面积计算,永久产权,也不会出现强拆现象。中国房价摆在国际上都算贵的,动辄几百上千万。

泰国旅游人气这么旺,公寓的出租率也很高,无论是投资还是自己度假居住都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特别是清迈,清迈地处泰国北部的内陆地区,与缅甸、老挝离得都很近,受到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并且当地有很多华裔后人,英语、泰语不好的国人在此居住、生活也基本无压力。于是,我在清迈买了一套公寓

以下是资深买家清迈置业的一些实际操作中的记录和经验,仅供参考:

1、泰国房产面积的计算:泰国房产一般以套内使用面积(A)来做销售参考,不同于国内的建筑面积(B),面积换算基本等同于A/0.75~0.85=B。TIPS:泰国房产的阳台部分是包含在使用面积里的,国内房产则是阳台部分仅算一半的建筑面积。

2、泰国房产套内设施:国内基本是毛培房或所谓精装修,精装修也不包含家具、电器只有软装。泰国房产则基本包含套内的所有家具—沙发、床、桌子、电视柜、衣柜、茶几等;家电包含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等;软装包含所有装潢。所以泰国房产真正实现拎包入住。

TIPS:具体家具、家电开发商在签约合同上都会列举清单并标注品牌,如该品牌的家具、家电没有货也会用同价位的商品替代。

3、泰国房产期现房:泰国销售的房产分为期房和现房。期房购置初期只须缴纳总房款的30-40%(最多),临近交房时才缴纳尾款。现房购置则分为定金(50000泰铢)、首付(30%含定金)、尾款三部分,付款周期一般为2-3个月。TIPS:定金额度、首付款比例、付款周期须根据不同楼盘而定。

4、泰国房产的产权:泰国房产基本为永久产权,土地是你自己的,房屋是你自己的,没有人可以剥夺你的权利。外籍人士的物业所有权和泰国人一样受到法律保护,就算有开发商或者政府要购买你的房屋,也只有征求你的意见,不能强制购买或拆迁。而国内房产的产权是40-70年。TIPS:以上仅指公寓,泰国的别墅是不能由外国人持有的,必须是当地人持有或公司持有,后面会专门讲到。

5、泰国公寓的朝向选择:因为是热带国家日照很好,公寓楼盘的建设朝向基本是偏南北向,没有正南北的。建议选房时尽量选择朝北方向的公寓,泰国基本上也是朝北的最贵;其次选择朝东,最差是朝西和朝南的。

6、泰国公寓的所须缴纳费用名目:总房价、契税、印花税、过户费、物业费、维修基金、会所年费、水电开通费、银行开户费,基本罗列如上,如还有遗漏再行补充。

7、泰国公寓的投资回报:泰国公寓租赁率很高,一般是房价的5-8%,也就是50万人民币的公寓年租金2.5W-4W人民币的回报。租赁分为酒店托管和长租两种,可以开发商代持、物业代办或当地中介代租,请自行瞭解选择。在对比国内的高房价、低租金、环境差后,会是相当好的投资选择。

8、泰国看房:中国中介会联系当地中介,买房人须告知出行时间及入住酒店即可,当地中介会前往酒店接送买房人前往楼盘实体或样板间看房。如看房人较多,中国中介还会统一组织出行。看楼盘实体也就是具体房间时,一般为空房,但洁具、卫浴等软装都已做好,只是家具和家电没有配置,在买房人付完所有费用后开发商会按照签订合同的要求进行添置。一般从看房到购置,最少须前往两趟。

以下是关于各类税费的问题

1、泰国置业的税费:新房交易涉及契税和印花税,还有就是过户费。公寓的契税一般为2%,开发商和买方各付一半;印花税是0.5%,基本由开发商缴纳;过户费因为还未缴纳,具体费用不详,待缴完再行告知。

2、泰国的物业费:泰国的物业费基本是国内房产的3-4倍,30-120泰铢/平米,具体根据楼盘而定。物业费高有高的道理,提供的服务也是国内房产不能比的,安保、社区保洁、公共设施维护、停车均含在内。同时购房时须一次性付清2年的物业费用。

3、泰国的维修基金:泰国的维修基金300-500泰铢/平米。过户时候要一次性付清维修基金。

4、泰国房产的会所年费:公寓基本上都有健身会所,这个费用也是必须缴纳的,基本是3000-6000泰铢/年,一次性缴纳2年。会所大致包含健身器械、泳池、桑拿。

5、泰国房产继承:泰国房产继承仅需缴纳一定的过户费,基本没有继承税,孩子20岁成年即可办理。TIPS:签订买卖合同时就须注明买方的父母和子女的名字。具体也要根据当地法律情况而定,办理前须再次确认。

6、买卖合同的签订:新房一般开发商会提供英泰双文合并的合同。国内看中意向房产后,可通过中介向开发商索取电子档的合同英文版本先做了解。TIPS:先期电子档的合同与正式签约会稍有出入,请务必注意。

7、款项支付流程:看中所选房产后,就须向开发商支付定金,一般为50000泰铢;签订买卖合同;接着带上买房人护照、签订的合同前往当地的银行开户,将国内资金转入该账户;分两次将该账户的首付(已扣除定金金额)和尾款支付给开发商;另外还须将维修基金、物业费、会所年费、水电表开户费、税费等一并交由开发商代缴。

8、货币结算:泰国房产均要求美元结算,公寓费用一般都超过5万美元。国内每人每年可兑换的外汇为5万美元,所以基本需要2-3人兑换。海外汇款间隔最好7-10日,每次不超4万美元。钱款到达海外账户时,海外银行自动根据当日该行汇率兑换为等价泰铢后,即可支付相关费用。

TIPS:国内外的汇率会有差距,请有意置业的人士务必关注。(1人民币=4.9568泰铢)

9、泰国房产产权详解:外籍人士来泰基本是持护照只能购买当地的condon,也就是公寓。整个公寓项目也不是所有房子都卖给外籍人士,必须有51%的房产销售给当地人。当然售价也不相同,售给当地人的价格明显较低,从当地别墅的超低价格就可以看出。有人担心售给当地人的公寓价格低,会不会有人把当地人购买的公寓拿来炒房。其实这点不用担心,因为泰国当地政府限定了5年内的新房当地人转让给外籍人士,当地人需要缴纳高额的转让所得税,这就决定了当地人所持公寓基本就是自住或租赁。

又由于泰国整体是个旅游国家,清迈的公寓开发项目又不像曼谷、普吉、芭提雅那么密集,所以投资前景还是不错的。至于大家关心的别墅或是联排,价格和品质那是真心的不错!但由于泰国的法律规定,是不能直接销售给外籍人士的,只能以租赁或公司持有的方式让外籍人士入住,也就是外籍人士无法获得合法的产权!

10、租赁方面:可以一次性签订30年的租约,并且可以续租2次,也就是90年。有最新消息,泰国政府准备修改租赁期限,一次性签约由原来的30年延长至50年。至于公司持有方面,须外籍人士在泰国当地开办公司,当地人须持股51%以上!并有用人要求,也就是要聘请一定的当地员工!那费用就更是繁杂了!

(以上内容均是与当地中介沟通交流总结所得,仅供参考)

 

来源:m.premier-capital

排版:Shelly Du

“买不起学区房,孩子就完蛋了?”——新西兰华人家长的故事

作者:中文先驱特约专栏作家 大狗熊

读公立学校?还是交高额的学费去读私立学校?或者去优质的社区购买价格很高的学区房?三个选择,我们会选哪一个?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会怎么选择?

1.

前段时间的一个周末,阳光明媚,天气虽然很凉,但还很适合出门逛逛。我们全家一起出门,去离家不太远的一个新区海边溜跶,顺便看了看一处预约的房子,然后我就郁闷了……

什么情况呢?

我们预约去看的房子,不是在新西兰最常见的 house(独栋)或是 Unit(联排),而是一套 Apartment(公寓)。通常,公寓都是在市内居住的选择,但我们前往看房的 Hobsonville,是奥克兰的新区,类似国内上海的浦东新区,或是北京的望京,规划前景不错,学校的教育资源评分也非常高,因为如此,这个区的房价不便宜,也就是所谓的“学区房”。

我们看的公寓,是一个标准的三口(最多四口)之家能住的两房,楼下客厅饭厅厨房就是一个整间,楼上两间卧室,加上小阳台,没啦。整体空间感觉60-70平方米的样子,比起常见的house面积要小不少,目前价格是67万纽币,大约合人民币330万元左右。同样的价格,在普通的区域(比如我们现在住的西区)应该能买一个house,但在这个区域只能买一个6、70平米的公寓,这就是学区房的价格。如果是你,也有一个小孩之后需要考虑读书,你愿意多花钱为孩子购买一套学区房吗?

这套公寓的主人也是一对青年夫妇,应该是考虑想换套大一些的房子吧。

这就是我在想的问题,因为没有想出答案,所以我郁闷了。

你可能会说,不是说国外都是一样的教育吗?怎么也会有学区房啊?

2.

我之前在国内时,觉得西方是小孩的天堂,学校教育都很棒,小孩没啥压力,也没啥竞争。后来发现是自己想得太天真了。国外的公立教育的确让小孩没啥压力,成天玩,但压力就被转移到了父母身上:这一天到晚只是玩,小学程度了连加法都不教,怎么面对之后社会上的竞争啊?要么就花不菲的费用上私立学校,要么就选择评分和口碑都好的公立学校。大家都想孩子上好学校,但资源有限,而公立学校是根据区域选择的,于是就有了国内的朋友一定不陌生的“学区房”概念。到了新西兰我才知道,这里也有学区房!其实,全世界都有学区房啊。美国加州为什么物价房价那么贵,好学校多就是个重要的因素!

奥克兰的杂志Metro每年都会做一期“奥克兰最佳学校”系列文章,会将学校排名列出,这也会成为很多家长(特别是华人家长)择校的一个重要标准。新西兰,对学校有一个评分机制:Decile评分。这个评分与学校的教育质量无关,仅是教育部对学校所在社区经济情况的评分,分数越高代表该学校所处社区越富裕,而教育部分配给该学校的资金补助则越少。也就是说,Decile 分越高,说明学校的有钱家长越多。这个指标也就成为卖房中介最为强调的购房因素。简单说,按这个标准,好学校 = 富爸爸多的学校!

最近一期Metro杂志的主题就是“奥克兰最好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排名,父母们当然会非常在意。

Decile这个“社区富裕”指标有没有用且不讨论,但新西兰的奥克兰,或者说世界上大多数城市,一定有学区房。一条街的两边房子,因为不同的学区,价格可能差了十几万。奥克兰最顶级的两所中学——Auckland Grammar和Epsom Girls Grammar周边的学区房,2016 年,典型三居室的房价中位数,已经超过了200万纽币(约 1000 万人民币)的“天价”,而平均房屋租金也超过了700纽币(3,500 元人民币)/ 周。

我们家 Molly 虽然现在才2岁不到,但教育的问题就已经放在了作为父母的熊爸和熊妈面前。到 Molly 开始上学读书的时候,是随遇而安地不考虑评分,读公立学校?还是交高额的学费去读私立学校?或者去优质的社区购买价格很高的学区房?三个选择,我们会选哪一个?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会怎么选择?

3.

在继续讲述我的想法之前,我先分享两个我们在奥克兰遇见的华人家长的故事。

第一位,是乘自家的帆船穿越太平洋航海来到新西兰的小波一家。他们家的两个女儿,住在相对狭小的船上空间,读书也并没有在评分特别高的学校,但都知书达礼,有教养程度秒杀我见过的绝大多数国内同龄小孩。“知书达礼” 这个词一点都没夸张:大女儿很早(中学不到)就读完了托尔金的全部作品英文版(包括很晦涩难懂的《精灵宝钻》),自己绘制《魔戒》里白城的图腾雨伞去市集上卖,还在写小说,做志愿者,二女儿也气质出色,小小年纪已经很有穿衣品味了。

两年前我在小波家的船里拍的照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他们的父母没有在学区房上投资,而是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对于生活的热爱投资给了孩子们。

另一位,是熊爸认识的一位妈妈。这位妈妈坚信学区房是正确且唯一的选择,是孩子的必选出路。但他们家的经济情况目前也很难购买学区房,所以她显得很焦虑。这位妈妈性格比较 “直接”:在公开场合对老公和孩子稍不满意就大声指责,完全没有顾及他们的感受。

好吧,我承认我举的这两个例子描述得太有倾向性了。但我有种不太善意的假设:如果第二个例子里的妈妈购买了学区房,以她目前这种礼貌意识和行为习惯,就读优秀学区培养的小孩未必会比没有学区房的小波两个女儿出色。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买学区房是这个目标的必须条件吗?

其实我想说的是,学区房肯定是给予孩子成长的一个好条件,但不是特别重要的决定条件,更不是唯一的全部。如果一个小孩去一个评分很高的学校读书,但回到学区房的家里冷冷清清,父母也没有更多去陪伴关爱他,而是花所有的时间去赚钱供房,这样的高分学校与孤独童年,对于孩子的人生而言,到底是帮助还是阻碍呢?

国内的地产商已经瞄准了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这样的广告当然会放大父母们的焦虑。

4.

我当然也会操心Molly之后的教育环境,而学区房贵成这样,不焦虑是不可能的。但我同时也在努力直面自己的内心:读好学校是培养出好孩子的最重要条件吗?我不知道有没有正确的答案。我会努力工作,尽力给她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但我相信,比起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潜移默化影响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比起和有钱的家长做邻居来影响孩子,更重要的是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如果我想让Molly之后能够关心别人,有一颗善良的心,我需要自己先做到去关心他人,帮助别人。与其对她说一百遍要关心别人的训导,不如带她去做几次志愿者。

如果我想让Molly有融入集体,与人和睦健康相处的性格,我就必须走出自己的宅男世界,去结识更多的朋友,并与他人有更多面对面的相处。在与朋友们的互动中,Molly会观察与模仿着我的模式,我如果能礼貌待人讲规矩,她也自然会培养出相同的习惯。

如果我想让Molly有对于世界充满好奇的眼光,时刻渴望学习,我自己需要先做到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如果一个天天拿着手机玩《王者荣耀》的人对你说,你要好好学习啊,你能听得进去吗?而现实中,很多父母正是这么做的。

你的行动,会成为你孩子的榜样。

孩子学校的伙伴当然很重要,但父母给予他们的影响,其实要更大一些。

5.

话说回学区房,到底买还是不买?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需求不同,孩子的特点不同,都需要单独讨论。对于狗熊家来说,可能我们还是会努力工作,争取今后购买学区房。但这只是个人的选择,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作为父母,除了需要在工作上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你想要孩子具备的那些优秀品质上,同样加倍地努力才行。而不是说,努力赚钱,买套学区房,然后孩子就会自动成为优秀的孩子了。

如果你无法想象出未来是什么样子,那么你如何能创造出一个未来呢?

努力让自己优秀,孩子自然会跟随着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个体。

这也许就是孩子给我们这些作为父母的人的最大礼物: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居外网juwai.com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海外房源门户网站,有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2百多万用户查询居外网上的280万条分布在90个国家的挂牌房源,也是华人海外留学和移民的专业向导。欢迎致电 400-041-7515 谘询新西兰留学、移民和投资的机会。

 


来源: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

责编:Zoe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