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学区房,孩子就完蛋了?”——新西兰华人家长的故事

作者:中文先驱特约专栏作家 大狗熊

读公立学校?还是交高额的学费去读私立学校?或者去优质的社区购买价格很高的学区房?三个选择,我们会选哪一个?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会怎么选择?

1.

前段时间的一个周末,阳光明媚,天气虽然很凉,但还很适合出门逛逛。我们全家一起出门,去离家不太远的一个新区海边溜跶,顺便看了看一处预约的房子,然后我就郁闷了……

什么情况呢?

我们预约去看的房子,不是在新西兰最常见的 house(独栋)或是 Unit(联排),而是一套 Apartment(公寓)。通常,公寓都是在市内居住的选择,但我们前往看房的 Hobsonville,是奥克兰的新区,类似国内上海的浦东新区,或是北京的望京,规划前景不错,学校的教育资源评分也非常高,因为如此,这个区的房价不便宜,也就是所谓的“学区房”。

我们看的公寓,是一个标准的三口(最多四口)之家能住的两房,楼下客厅饭厅厨房就是一个整间,楼上两间卧室,加上小阳台,没啦。整体空间感觉60-70平方米的样子,比起常见的house面积要小不少,目前价格是67万纽币,大约合人民币330万元左右。同样的价格,在普通的区域(比如我们现在住的西区)应该能买一个house,但在这个区域只能买一个6、70平米的公寓,这就是学区房的价格。如果是你,也有一个小孩之后需要考虑读书,你愿意多花钱为孩子购买一套学区房吗?

这套公寓的主人也是一对青年夫妇,应该是考虑想换套大一些的房子吧。

这就是我在想的问题,因为没有想出答案,所以我郁闷了。

你可能会说,不是说国外都是一样的教育吗?怎么也会有学区房啊?

2.

我之前在国内时,觉得西方是小孩的天堂,学校教育都很棒,小孩没啥压力,也没啥竞争。后来发现是自己想得太天真了。国外的公立教育的确让小孩没啥压力,成天玩,但压力就被转移到了父母身上:这一天到晚只是玩,小学程度了连加法都不教,怎么面对之后社会上的竞争啊?要么就花不菲的费用上私立学校,要么就选择评分和口碑都好的公立学校。大家都想孩子上好学校,但资源有限,而公立学校是根据区域选择的,于是就有了国内的朋友一定不陌生的“学区房”概念。到了新西兰我才知道,这里也有学区房!其实,全世界都有学区房啊。美国加州为什么物价房价那么贵,好学校多就是个重要的因素!

奥克兰的杂志Metro每年都会做一期“奥克兰最佳学校”系列文章,会将学校排名列出,这也会成为很多家长(特别是华人家长)择校的一个重要标准。新西兰,对学校有一个评分机制:Decile评分。这个评分与学校的教育质量无关,仅是教育部对学校所在社区经济情况的评分,分数越高代表该学校所处社区越富裕,而教育部分配给该学校的资金补助则越少。也就是说,Decile 分越高,说明学校的有钱家长越多。这个指标也就成为卖房中介最为强调的购房因素。简单说,按这个标准,好学校 = 富爸爸多的学校!

最近一期Metro杂志的主题就是“奥克兰最好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排名,父母们当然会非常在意。

Decile这个“社区富裕”指标有没有用且不讨论,但新西兰的奥克兰,或者说世界上大多数城市,一定有学区房。一条街的两边房子,因为不同的学区,价格可能差了十几万。奥克兰最顶级的两所中学——Auckland Grammar和Epsom Girls Grammar周边的学区房,2016 年,典型三居室的房价中位数,已经超过了200万纽币(约 1000 万人民币)的“天价”,而平均房屋租金也超过了700纽币(3,500 元人民币)/ 周。

我们家 Molly 虽然现在才2岁不到,但教育的问题就已经放在了作为父母的熊爸和熊妈面前。到 Molly 开始上学读书的时候,是随遇而安地不考虑评分,读公立学校?还是交高额的学费去读私立学校?或者去优质的社区购买价格很高的学区房?三个选择,我们会选哪一个?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会怎么选择?

3.

在继续讲述我的想法之前,我先分享两个我们在奥克兰遇见的华人家长的故事。

第一位,是乘自家的帆船穿越太平洋航海来到新西兰的小波一家。他们家的两个女儿,住在相对狭小的船上空间,读书也并没有在评分特别高的学校,但都知书达礼,有教养程度秒杀我见过的绝大多数国内同龄小孩。“知书达礼” 这个词一点都没夸张:大女儿很早(中学不到)就读完了托尔金的全部作品英文版(包括很晦涩难懂的《精灵宝钻》),自己绘制《魔戒》里白城的图腾雨伞去市集上卖,还在写小说,做志愿者,二女儿也气质出色,小小年纪已经很有穿衣品味了。

两年前我在小波家的船里拍的照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他们的父母没有在学区房上投资,而是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对于生活的热爱投资给了孩子们。

另一位,是熊爸认识的一位妈妈。这位妈妈坚信学区房是正确且唯一的选择,是孩子的必选出路。但他们家的经济情况目前也很难购买学区房,所以她显得很焦虑。这位妈妈性格比较 “直接”:在公开场合对老公和孩子稍不满意就大声指责,完全没有顾及他们的感受。

好吧,我承认我举的这两个例子描述得太有倾向性了。但我有种不太善意的假设:如果第二个例子里的妈妈购买了学区房,以她目前这种礼貌意识和行为习惯,就读优秀学区培养的小孩未必会比没有学区房的小波两个女儿出色。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买学区房是这个目标的必须条件吗?

其实我想说的是,学区房肯定是给予孩子成长的一个好条件,但不是特别重要的决定条件,更不是唯一的全部。如果一个小孩去一个评分很高的学校读书,但回到学区房的家里冷冷清清,父母也没有更多去陪伴关爱他,而是花所有的时间去赚钱供房,这样的高分学校与孤独童年,对于孩子的人生而言,到底是帮助还是阻碍呢?

国内的地产商已经瞄准了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这样的广告当然会放大父母们的焦虑。

4.

我当然也会操心Molly之后的教育环境,而学区房贵成这样,不焦虑是不可能的。但我同时也在努力直面自己的内心:读好学校是培养出好孩子的最重要条件吗?我不知道有没有正确的答案。我会努力工作,尽力给她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但我相信,比起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潜移默化影响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比起和有钱的家长做邻居来影响孩子,更重要的是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如果我想让Molly之后能够关心别人,有一颗善良的心,我需要自己先做到去关心他人,帮助别人。与其对她说一百遍要关心别人的训导,不如带她去做几次志愿者。

如果我想让Molly有融入集体,与人和睦健康相处的性格,我就必须走出自己的宅男世界,去结识更多的朋友,并与他人有更多面对面的相处。在与朋友们的互动中,Molly会观察与模仿着我的模式,我如果能礼貌待人讲规矩,她也自然会培养出相同的习惯。

如果我想让Molly有对于世界充满好奇的眼光,时刻渴望学习,我自己需要先做到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如果一个天天拿着手机玩《王者荣耀》的人对你说,你要好好学习啊,你能听得进去吗?而现实中,很多父母正是这么做的。

你的行动,会成为你孩子的榜样。

孩子学校的伙伴当然很重要,但父母给予他们的影响,其实要更大一些。

5.

话说回学区房,到底买还是不买?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需求不同,孩子的特点不同,都需要单独讨论。对于狗熊家来说,可能我们还是会努力工作,争取今后购买学区房。但这只是个人的选择,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作为父母,除了需要在工作上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你想要孩子具备的那些优秀品质上,同样加倍地努力才行。而不是说,努力赚钱,买套学区房,然后孩子就会自动成为优秀的孩子了。

如果你无法想象出未来是什么样子,那么你如何能创造出一个未来呢?

努力让自己优秀,孩子自然会跟随着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个体。

这也许就是孩子给我们这些作为父母的人的最大礼物: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居外网juwai.com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海外房源门户网站,有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2百多万用户查询居外网上的280万条分布在90个国家的挂牌房源,也是华人海外留学和移民的专业向导。欢迎致电 400-041-7515 谘询新西兰留学、移民和投资的机会。

 


来源: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

责编:Zoe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