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看北美气候的特点与形成原因

科普:看北美氣候的特點與形成原因

下面的引述材料詳細解釋了美國氣候的特點與成因。

北美洲的地形結構對氣候有什麼影響? 北美洲以三大南北縱列帶為特徵的地形結構,對於大陸氣候的分異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科普:看北美氣候的特點與形成原因
科普:看北美氣候的特點與形成原因

影響最顯著的是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它由三重山脈和一系列山間高原、盆地組成,不僅高度相當大,寬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陸的海灣。因此,科迪勒拉山系一方面成為極地太平洋氣團向東侵入的重要障礙,使溫和濕潤的海洋性氣候僅侷限於北緯40°以北的西岸,處於背風位置的山間高原和山間盆地成為半乾旱和乾旱氣候;

另一方面,極地加拿大氣團和熱帶墨西哥灣、大西洋氣團,由於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也不能西侵,因而只能活動於大陸的中、東部。科迪勒拉山系的東帶落基山也是大陸東、西部之間氣候上的重要分界線,它不僅導致東、西部的降水量大不一樣,對氣溫也有一定影響。

一般說來,落基山以西,除北緯40°以北的沿海和迎風山坡外,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以下,冬季降水佔優勢,夏季少雨或乾旱,冬季氣溫則高於同緯度東部各地。落基山以東除高緯度的北部地帶以及緊靠落基山的大平原部分地區以外,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夏季降水比率增高。斯波坎和蒙特利爾的氣候資料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當然,造成這種差異同大氣環流、洋流等因素也有關係。

落基山以東為中部平原地帶,地勢低平坦蕩,無東西向山脈阻隔,向南北開敞,並有哈得孫灣、五大湖、密西西比水系、墨西哥灣等水域相互貫通。這樣的地形條件有利於南北秉性不同的氣團暢行無阻。

冬季,乾冷的極地加拿大氣團可徑直南下,造成寒潮天氣,使當地氣溫驟降;夏季,熱帶墨西哥灣、大西洋的溫濕氣團可自由北上,直達哈得孫灣沿岸,帶來悶熱多雨天氣。中部平原成為南北冷暖氣團交綏、爭逐的場所,氣旋活動頻繁,冬季尤為活躍。因此,中部平原天氣多變,是北美洲氣溫和降水季節變化最大、大陸性較強的地區。

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高度和寬度都不大,山脈的連續性也較差,並不構成氣候上的顯著界線,但對局部地區的氣候仍有很大影響。例如阿巴拉契亞山的西北坡,冬季面迎經過五大湖地區並略有變性的極地加拿大氣團,往往形成大雪;山地南部因高度較大,對熱帶墨西哥灣、大西洋氣團產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成為北美洲多雨區之一。

北美大陸的氣壓配置圖式與亞歐大陸相似,為什麼北美洲東岸不具備亞洲東岸那樣典型的季風氣候?季風,就是大範圍地區的盛行風向隨季節而有顯著改變的風。

所謂顯著改變有各種不同的說法,目前比較流行的意見是:

(1)一月與七月盛行風向的變移至少有120°;

(2)一月與七月盛行風向的乎均頻率超過40%;

(3)至少在一月與七月中有一個月的平均合成風速超過3米/秒。這種隨季節而改變的風,冬季由大陸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陸。隨著風向的轉變,天氣和氣候的特點,也跟著發生變化。

例如西伯利亞的北冰洋沿岸,冬夏風向相反,有季風現象,但因北美洲冬夏氣候差異不如亞洲東部、東南部和南部顯著,故不列入季風氣候類型。北美大陸的氣壓配置圖式與亞歐大陸相似,具有四個活動中心,即:兩個副極地低壓中心—北大西洋冰島低壓和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壓;兩個副熱帶高壓中心—北大西洋亞速爾高壓和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壓。另外,在大陸內部也有一個冬高夏低、冬夏交替的氣壓活動中心。

上述四大氣壓活動中心的強度和中心位置也因季節而變動。

在北美大陸,由於冬夏海陸熱力差異不如亞洲顯著,高、低壓的強度相對較弱。冬季時,兩個大洋的副極地低壓勢力增加,兩個大洋副熱帶高壓中心南移,強度減弱,大陸上則為高壓籠罩,其中心位於西北部一帶,它與兩個大洋副熱帶高壓連為一體,其北緣呈舌狀向北部伸展,隔斷了阿留申低壓與冰島氣壓系統。但是北美大陸高壓遠不如亞洲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強大,且常受氣旋活動干擾,實際上是低壓與高壓在不斷交替著,天氣不穩定。

上述氣壓配置圖式,決定了冬季北美大陸各地的風向。在太平洋岸主要吹海風,其中北緯40°以北多西南風,北緯40°以南為西風和西北風,到北緯30°以南轉為東北風;整個大陸,冬季基本上吹陸風,所以大西洋沿岸盛行西風和西北風,皆離岸風。

大陸東南部(密西西比河下游以東)另有一個局部高壓,故在阿巴拉契亞山、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之間,有時吹南風和西南風;墨西哥灣沿岸吹偏北風;佛羅里達半島南部處於信風帶,盛行東北風。夏季時,大陸增熱,在西南部形成大陸低壓中心,副熱帶高壓破裂,其中心位置向北部擴張,勢力增強。這時亞速爾高壓中心移到北緯35°附近,其控制範圍可伸展到大陸東南部;夏威夷高壓遠在北緯40°,它控制著整個西岸的天氣。而冰島和阿留申低壓向北退縮,勢力減弱。

在這樣高低氣壓佈局之下,風向分佈大致與冬季相反。在太平洋沿岸,北緯50°以北吹西南風,北緯50°~40°之間由西風轉為西北風,北緯40°以南轉為北風和東北風;整個大陸以吹海風為主,大西洋與墨西哥灣沿岸盛行東南風,大平原吹南風。

北美東部冬夏季風向雖也隨季節而更替,但遠不如東亞顯著和穩定。其原因一是北美大陸面積小於亞洲,而更重要的是缺橫跨大陸東西的地形障壁把從北方來的寒冷乾燥的空氣與來自墨西哥灣的潮濕空氣分開,屬性不同的氣團交綏,氣旋活動頻繁,季風環流就遭破壞。

洋流對北美洲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影響北美洲的海流,在太平洋有阿拉斯加暖流、加里福尼亞寒流;在大西洋有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灣暖流。

在太平洋,日本暖流(黑潮)到達北緯35°附近之後,東流至東經160°附近,在西風的作用下繼續東流名為北太平洋暖流,到了北美西岸哥倫比亞河口附近分為兩支:北支依反時針方向流動,名為阿拉斯加暖流,南支稱加里福尼亞寒流。

阿拉斯加暖流,它把大量的熱量帶到高緯度海區,使北緯40°以北處於西風帶的太平洋沿岸,深受其溫濕的影響,但這股海流在強度和影響範圍上,遠不及北大西洋暖流對歐洲的影響。這是因為:黑潮弱於墨西哥灣暖流。另外,北美大陸西部山地逼近海岸,阿拉斯加向西伸出,迫使阿拉斯加暖流轉向西流。

而歐洲大陸西部,地形平坦,海岸曲折,且大西洋與北冰洋暢通,使北大西洋暖流得徑直北流,從而擴大了其影響範圍。加里福尼亞寒流主要影響北緯40°以南的太平洋沿岸地區氣候,它使該地區氣溫、尤其是夏溫下降,並且多霧。估計每年每平方釐米喪失60千卡熱量,約相當於所獲取的太陽輻射總量的一半,同時也使該地區降水減少。 在大西洋方面,拉布拉多寒流攜帶北冰洋冰塊自巴芬灣向南流動,表層水溫小於10℃,使拉布拉多半島沿海地區夏季很涼爽。

墨西哥灣暖流也稱「灣流」,是世界上最強勁的一支暖流,其表水溫度在26℃以上,流量8,200萬立方米/秒,相當於地球上所有河流流量的60倍。但是這股暖流與北美大陸海岸之間,經常隔有一條較冷的水帶,冬季灣流與沿岸水溫之差,在哈特拉斯角附近為8℃,在紐約與波士頓一帶水溫差竟達12°~15℃,加之冬季北美東岸風向為離岸風,所以更難受到暖流之惠;夏季,由於沿岸海水溫度增高,與灣流水溫之差就不大明顯了,這時東南風越經灣流登陸,氣團更趨濕熱和不穩定,對北美大陸東部氣候有重要影響。

墨西哥灣暖流至紐芬蘭島外側與拉布拉多寒流相遇,使寒流所攜冰塊溶化,並提供了氣旋活動和成霧條件。墨西哥灣暖流由此偏向東北,流向歐洲西北海域。255.北美洲的氣候有哪些基本特徵?為什麼說這裡以溫帶大陸性氣候佔優勢?北美洲氣候的基本特徵有:一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佔優勢。

北美洲面積緯向延伸比較廣,但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同時,地形結構以三大南北縱列帶為特徵,西部山地、東部高地,特別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縱貫南北,形成了海洋氣團運行的重要障礙。因此,北美洲的氣候主要屬於溫帶和亞寒帶氣候類型,特別是亞寒帶大陸性氣候佔優勢。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互聯網資訊綜合整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