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 脫歐會怎樣影響世界

英國脫離歐盟這一事件,猶如潘多拉打開魔盒。未來的金融環境只能用一句話概括:更加充滿風險,充滿不可預知。

由於人們普遍具有「厭惡非常態事件」的人性弱點,所以在此之前的「留歐」呼聲被無意間放大並製造了「不可能脫歐」的市場幻覺,而一旦超預期的極端事件發生,很難說投資機構、各國央行們已經做好相應的準備。

此外,一個金融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重大事件發生後,一定會有連鎖反應,未來「黑天鵝」也許會競相飛出。

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壓力巨大

隨著英國公投脫歐,避險貨幣匯率飆升,6月24日公投當天「美元指數」便大漲2.5%。由此,便被動地加大了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壓力。為了「打預防針」,當天人民幣中間價下調118個基點。

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來後,國際匯率市場隨即出現巨幅波動。其後的第一個交易日(6月27日),中國央行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幅下調599個基點,下調幅度0.9%,為2015年8月11日匯改啟動(當天人民幣一次性貶值1.1%)以來最大貶值幅度。

6月2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繼續下調153個基點,跌破6.65,報6.6528,創2010年12月以來新低。

連續3個交易日人民幣貶值幅度達到1.3%,這個幅度已經超過今年1月那一輪人民幣快速貶值的幅度(1.09%)。

不過,與1月份相比,此次人民幣屬於被動貶值,源於英國脫歐這個上半年以來最大的「黑天鵝」事件。而1月份那一輪貶值,則是為了抑制美聯儲加息而引發的資本外流,屬於主動性的貶值。

民生銀行(600016,股吧) 在獲悉脫歐結果後,發佈了一份對人民幣匯率影響的評估報告:按照不同情境的壓力測試來看,最優情境,英鎊、歐元同跌10%,美元指數升至99,人民幣中間 價理論最大貶值壓力為跌2.53%,至6.74;最差情境,英鎊、歐元同跌30%,美元指數升至114,人民幣中間價理論最大貶值壓力為跌7.5%,至 7.0。

對於5月份以來的人民幣下跌,多數學者認為「6.60」是階段大限,當時市場沒有充分考慮脫歐的可能性。然而,在脫歐公投表決當天在岸人民幣已經跌至6.61。28日,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65關口,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價格更是盤中跌破6.68關口。

可以說,因為脫歐這個突發事件,人民幣本輪貶值幅度已經遠超市場預期。

對此,興業銀行(601166,股吧)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英鎊、歐元的貶值,美元被動升值,將帶來人民幣匯率下跌的壓力。而一旦未來英鎊反彈,美元就有可能有所回調,人民幣也會有機會反彈。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只能說未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可能更大了。」

英國脫歐公投當日,央行行長周小川正在參與國際會議,他在發言中也暗示「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會更加市場化」。

他指出:「下一步人民幣匯率制度應符合市場經濟的更高要求,即匯率更加靈活,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資金流動更加自由,本外幣兌換更加方便,並能為本國和外國投資者提供風險管理工具。」

從數據上看,2016年以來人民幣波動幅度加大,振幅在200個基點以上的日子,佔過去22年的一半。截至6月2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在一年之內貶值的幅度約為7%。

人民幣兌英鎊:大幅升值

在24日上午「脫歐」票數領先的時候,外匯市場就出現了瘋狂的場面:英鎊兌美元連續幾波大幅下探,盤中一度跌幅超過11%,最低觸及1985年來新低1.3226。當天截至收盤,英鎊兌美元收於1.3678,較上一交易日下跌8.1%。

8.1%這個跌幅不但創了英鎊歷史最高紀錄,而且差不多是1992年「黑色星期三」跌幅4.1%的兩倍,當時英國被迫退出歐洲匯率機制引發匯率大跌。因此,用「核爆」、「血流成河」來形容英鎊的慘烈也毫不誇張。

28日,英鎊兌美元盤中再度創下新低——觸及1.3122。

由於英鎊兌美元的劇烈貶值,也帶來人民幣對英鎊的被動式升值。

6月27日,是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爐後第一個交易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人民幣對歐元中間價上漲超過1250個基點,人民幣對英鎊中間價上漲更是達6705個基點。按照中間價計算,人民幣兌英鎊一日內漲幅就達6.99%。

6月28日,人民幣兌英鎊中間價繼續上漲1202個基點,報8.7992。

雖然英鎊已經「蹦極」般暴跌,但市場普遍預期這僅僅是噩夢的開始。

德銀分析師表示,儘管最初的跳空下跌主要受頭寸調整和流動性驅動,然而英國退歐對英鎊的中期影響還沒有顯現出來。

匯豐銀行預計,今年年底歐元兌美元將跌至1.10,這意味著英鎊兌美元匯率在目前低點位置還有約15%的下跌,人民幣兌英鎊的被動式升值也將持續。

投資、消費:有喜有憂

由於英鎊兌人民幣短期內大幅貶值,用人民幣換英鎊去英國消費則相當於撿了大便宜。例如去英國旅行、購物、留學,都比脫歐公投之前打了一個大折扣。

就簽證政策而言,英國的簽證一直都是單獨的,因此不受脫歐影響。同時,從2016年1月1日起,中國遊客可申請2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簽證。即便是脫歐後,英國政府針對中國遊客的這些簽證政策優惠短時期內也不會有變化。

不少旅遊業的專業人士都預計,今年暑期預訂赴英旅遊產品人次同比將大幅增長。

與此相反,在英國購買了房產的中國人,則要焦慮一陣了,主要原因是房價下跌預期。

仲量聯行預計:「脫歐後,預計倫敦等地2016年上半年房價漲幅將在下半年被抹去,而且2017年至2018年房價跌幅將在3%~5%之間。」

   值得關注的是,戴德梁行為瞭解房產投資者對脫歐的反應,曾對歐洲境外的不動產投資者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英國退出歐盟,超出三分之二的房 產投資者表示會減少其在英國的投資;12%的投資者表示,如果英國退出歐盟,他們將於今年或者明年拋售掉所有資產;另外四分之一的投資者表示可能會觀察一 段時間之後再拋售。

該項調查時間是在脫歐結果公佈之前,目前脫歐已經不可逆轉,金融市場的動盪也超出預期,因此英國房地產投資的前景更加不樂觀。

買好房子的還不是最悲催的,在脫歐之前剛剛兌換英鎊,正準備在英國買房的人有可能最為受傷。

在脫歐投票之前的6月23日,人民幣兌英鎊的中間價是9.7242,換100萬英鎊需要972.42萬元人民幣;到了6月28日,人民幣兌英鎊的中間價是8.7992,同樣換100萬英鎊,只需要879.92萬元人民幣,僅僅幾天時間,就可以節省92.5萬元人民幣。

此外,匯率巨幅波動帶來的「匯兌損益」也讓在英國有大量投資的中國企業很受傷。

其中,最具代表的恐怕就是李嘉誠了。統計數據顯示,李嘉誠56%的投資在歐洲,其中英國是「主戰場」,大約佔到37%。如今,英國近三成的天然氣市場、近三成的電力分銷市場和約5%的供水市場都由李嘉誠旗下公司實際控制。有英國媒體甚至因此形容李嘉誠「買下了大半個英國」。

然而,脫歐之後,李嘉誠旗下在中國香港上市的公司股價均大跌。僅在24日當天,李嘉誠旗下的5家主要上市公司,市值合計就蒸發逾425億港元。

有機構分析認為,這些公司的業務很大比例在英國(長江基建、電能實業、長江和記,其英國業務佔比分別為72%、63%和21%),要賺取英鎊,再轉換為港元以計入利潤,因此「匯兌損失」的擔心是造成李嘉誠旗下公司近期股價暴跌的主要原因。

全球股市:A股一枝獨秀

受英國脫歐影響,美國、歐洲、亞太股市普遍大跌。尤其是24日當天,德國股市重挫6.82%、法國股市下滑8.04%、英國股市跌3.15%、美國股市三大股指下跌均超3%、日經225指數重挫7.9%。

美國標準普爾公司最新數據顯示,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後,全球股票市場24日蒸發2.08萬億美元,創有史以來最大單日損失,超過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災。這一損失金額相當於全球股市容量的4.7%。

27日,股市繼續下跌,兩個交易日蒸發市值達到創紀錄的3萬億美元。標普全球廣泛市場指數下跌了近6.9%,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兩日跌幅。

相比較全球股市而言,A股市場卻一枝獨秀,24日當天上證指數僅小幅下跌1.30%,遠遠強於中國香港、東京等亞太股市。

分析其中原因,「國家隊」護盤有功是重要因素。當天下午開盤後,上證指數也有一波大幅跳水,但在跌至2810點左右,「國家隊」兩大砝碼——券商股、銀行股齊齊拉升,終於確保沒有出現大跌。此後27日、28日兩個交易日連續上漲。

對於A股的後期走勢,目前市場分歧較大。

樂觀派認為,風險事件釋放後,「吃飯行情」又來了。例如長城證券認為:「在消化英國脫歐公投結果這只黑天鵝後,市場將迎來一個喘息的時間窗口,反彈總體幅度或在10%-15%。」

海通證券(600837,股吧)認為:「過去兩個月國內外利空因素不斷,如國內經濟下滑、A股未加入MSCI、產業資本減持等。隨著英國脫歐的黑天鵝事件落地,階段性的利空已基本得到釋放。目前市場情緒處於較低水平,頻頻落地的利空和投資者偏謹慎的心態,將使得短期市場走勢的天平更有利於多方。」

但在悲觀派眼裡,人民幣持續性貶值始終難以迴避。

瑞銀證券指出,如果人民幣近期貶值,則A股市場可能承壓。海外經驗表明,新興市場上每一輪的本幣貶值都伴隨著資本流出和股市回調。就行業板塊而言,金融、房地產、航空行業受到的負面影響最大。

(短評)理解風險

和訊網: 劉 暢

英國真的脫離歐盟了!今年最大的一隻「黑天鵝」飛出來了!

既然事先就知道有脫歐可能,為啥還是「黑天鵝」事件呢?這是因為,一個重大事件發生後,我們可以知道它是負面的,但是卻沒有人會知道負面的程度會有多深,依然是超預期的。

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在這類重大金融事件面前沒有做好準備,既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也可能錯失輕鬆獲利的機會。如何在風險事件來臨之前做好準備,這就涉及到對「風險」的認識和管理。

投資經典書籍中有兩本值得反覆閱讀,一本是芒格所著《窮查理寶典》,另一本就是橡樹資本創始人霍華德的名著《投資最重要的事》。

脫歐事件發生後,再次閱讀《投資最重要的事》,又碰撞出新的發現。

首先,「風險」是什麼?霍華德認為,「風險」就是確定的損失。這是從投資效果上來看的,並不全面。

從哲學層面、本質含義上看,風險即不確定性或多種可能性。從表現形態上看,多與某些具體的事件相對應。

這些事件可以又分為兩類:一類是事件發生了,而市場要有一個過程才能意識到風險來臨了,如2014年6月初證監會發文嚴打場外配資,這個事件成了股災的導火索;另一類是市場已經有充分共識的事件,一旦發生,一秒鐘都不需要,災難即已來臨——脫歐就是這樣的事件。

對於第一類事件,我們不可能預測到它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爭取做到當風險事件發生後,我們是最早發現和理解這個風險事件的那5%的人,這樣一來「風險」就基本不會傷害到你。如何做到?簡單說,就是要始終理性。

對於如脫歐這樣的第二類事件,我們不可能預測到最終結果,但是我們可以做好準備。怎樣準備?如果風險與潛在收益基本對等,那最好採取完全規避態度,不要在任何一方下注。

如果風險與潛在收益嚴重失衡,則可在潛在收益大而風險小的一方下注,例如英國公投前買「黃金股」。當時市場「留歐」風氣佔優,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類股票已經有所回落,如果結果「留歐」其再次回落幅度也有限,如果「脫歐」則可能大漲。

相關資訊:英國脫歐:歐洲房產投資第一大目的國的位置會被德國取代嗎?

(據和訊網)

new-qrcode_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