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留学白皮书直击热点:留学价值降低了吗?

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直擊熱點:留學價值降低了嗎?

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直擊熱點話題:留學價值降低了嗎?

《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發布會現場,新東方前途出國總裁孫濤指著大屏幕上的“留學價值”強調說:“這是我們今年新增加的調研內容,原因是在海歸就業大不易的背景下,留學價值是否有所降低成為非常熱的話題。”

的確如孫濤所言,打開網絡問答社區知乎,關於留學價值和意義探討的帖子多到看不過來。有人認為“回國後成了社會底層”,有人認為“留學生涯是影響壹生的經歷”,有人後悔“出國留學錯過了太多發展機會”,有人還在探索“到底要不要出去留學”……觀點各異、經歷不同,但核心問題是關於“留學價值”的追問。

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直擊熱點:留學價值降低了嗎?

留學光環褪去了

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作出了擴大派遣留學生的重要指示,明確提出:“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由此,開啟了中國留學史的全新時代。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已達519.49萬人,目前有145.41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達60.84萬人,同比增長11.74%,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

從當年的留學自帶光環到如今的“留學值不值得”的探討,其背後反映的是隨著中國的發展,留學逐漸理性化的過程。

“20多年前出國留學的師兄師姐,現在都是各個行業的中堅力量。我們雖然畢業於同壹所學校,但像師兄師姐當年回國時所有的機遇肯定不會再有了。”畢業於美國某名校的小王,參加過幾次該校的北京校友會活動,最深的感觸是如今海歸的身份優勢正在弱化,哪怕妳從國外名校畢業。專業素養才是用人單位最看重的。

留學英國的小陶,歸國3年。“回國後參加了大大小小的招聘會,確實沒感覺到用人單位對‘海歸’身份的優待,招錄更看重的是妳的專業能力。”小陶說,“其實在找工作時,我也慢慢忘記了自己的海歸身份,就想踏踏實實從零開始。國內的高等教育水平也很高,在就業過程中,我們和國內高校的畢業生處在同壹起跑線。”

留學意義在哪兒?

隨著留學光環褪去,留學的價值也降低了嗎?日前,壹篇名為《當留學再也不能完成階級躍遷,留學的意義在哪?》的文章中關於“留學意義”的探討,引發了海歸和學子的熱議。該文的壹個觀點是:“即使光環淡去,視野和見識也很難被壹筆抹殺。”

新東方前途出國副總裁俞仲秋認為,留學的價值應以個人的收獲來衡量。將新壹代的留學生和上壹代甚至上幾代的海歸來做比較是不公平的。“群體特性是不壹樣的。”

針對文章中的觀點,小陶認為:“縱然時代變化,多元文化體驗的收獲是不變的。只是時代不同,體驗和感受不同。”在北京就職的她跳過壹次槽,薪水從月薪6000元人民幣漲到近8000元人民幣。“在不少人的眼裏,可能覺得我留學不值,花了那麽多學費,畢業後薪水並不高。但我真切地感受到海外留學經歷對我工作和生活的正向影響,比如對時間的管控能力比較好。”

小陶的感受在《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中得到數據驗證:半數以上留學生認為,留學後,語言能力、獨立自主能力及環境適應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廚藝、社交能力及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是主要收獲。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壹個值得關註的現象,就是留學生的自我感知與用人單位的評價有較大差異,海歸的學習能力、獨立自主和語言能力是留學生和用人單位普遍認可的優勢;但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是被用人單位認可而留學生不自知的。”孫濤說。

看重留學內在價值的家庭和學生正呈上升趨勢

在記者對幾位留學生的隨機采訪中,他們對前文所提到的文章中的壹段話表示贊同:“留學並不意味著妳回國之後功成名就,坐享完美人生;也不意味著妳比留在國內的朋友有著更多更好的選擇,它不會幫妳消除焦慮,妳還是會面對房價、工資等只要活著就會面臨的問題。…… 離開故土、體會文化異位的孤獨與恐懼,看到社會的可愛之處正在於多元,擁有包容主流之外聲音和觀念的胸襟,正是留學的意義所在。”

現實中,看重留學內在價值的家庭和學生正呈上升趨勢。《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顯示,留學意向人群更加重視內在自我提升的驅動,主要體現在期望通過留學來拓展國際視野、豐富人生經歷。與此同時,較為功利化的留學因素均呈下降趨勢。

作為中國最早壹批留學生和創業者,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首席執行官周成剛曾在不同場合表示“留學不等於成功”。在他看來,對於年輕人,留學更大的價值在於幫助其擁有世界的氣度、胸懷和格局,懂得世界的語言等。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也使學生的思維模式變得更加多元,能夠站在世界舞臺上與全球人才合作或者競爭。“當妳在留學期間不斷去浸泡,不斷去體驗,不斷去交流的時候,妳會發現留學帶給妳的改變,絕不僅僅是外語流利和知識增加,還有從內心深處發生的觀念轉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排版:Shelly 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