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一年一度的南洋產業展熱身活動,7位產業領域專家,包括發展商和房地產代理,為馬來西亞房市未來走勢把脈。為投資者們分享整體趨勢、消費稅如何影響產業市場、發展商該如何應對高成本時代,及未來產業旺區。
7專家把脈 馬來西亞房市嚴冬已過?少了投機市場更健全
隨著消費稅開跑,我國產業市場進一步「冷卻」,不少人都在期盼,房地產市場嚴冬已過,展望回暖的一天。
怡克偉士(EKOVEST,8877,主要板建築)董事經理拿督林景清相信,市場現階段的變化只是暫時性,買家買慣了沒有消費稅的房屋,所以消費稅執行後還是會稍微遲疑。
他還說,現在包括買家及銀行都採取觀望態度,但隨著捷運工程2017年竣工,相關地段都會被帶旺,這段調整期不會維持太久,相信最長是一至兩年。
馬星集團(MAHSING,8583,主要板房產)總財務長郭盛進也贊同,但相對一年至兩年,他更樂觀,相信國人在習慣消費稅後,房產投資情緒會在3至6個月內回暖。
他指出,尤其是年輕的首次購屋者。只要地點好、有能力,看到對的房產還是會下手。所以,近期馬星集團的房產計劃亦著重可負擔房屋。
Chester房地產項目總監馬子爵也說,每個新措施執行初期一定會有緩衝期,觀望心態一定會有。
可是人都是健忘的,過去新措施執行後,過半年或一年後都會淡忘,需要適應或過度期,但暫時性的影響還是在所難免。
首季是傳統淡季
經驗豐富的產業經紀國際地產有限公司(GS Realty SdnBhd)主席兼執行董事饒安昌說,消費稅的影響,不侷限於房地產,而是全國各個行業。
他指出,從過往經驗來看,其實每年1月到4月的產業銷量都會稍慢,主要是因為家庭開銷比較大,算是傳統上的淡季。
因此,他認為,今年一月到現在的行銷和銷量等各方面影響都不大。預計,一般5月至6月市場就會回溫。
「大部分發展商也會選擇在這段期間推出新計劃,屆時市場就會再旺起來,動力維持至年底。」
展望今年趨勢,饒安昌相信全年銷量最多跌5%至10%,下半年動力料復甦。
「畢竟消費稅不會影響住宅房地產,頂多是發展商購買建材時成本增加。但一些稅務仍有下調空間,相信明年房屋價格也不會漲太多。」
消費稅沒影響外資情緒
大馬產業機構投資金融副總裁潘榮德說,消費稅確實影響到消費情緒,但對外國人來說,大馬房產還是一樣便宜,不會讓他們卻步。
他指出,產業市場外資購屋者的交投仍相當活躍,銷量還是很驚人!
MCT集團(MCT,5182,主要板房產)行銷及辦公樓租賃高級總經理張榮寶認為,消費稅對住宅產業銷售的影響相對小。
「如果有對的房產,又剛好符合預算,我覺得,購屋者不會因為消費稅而不買等待已久的理想房產。」
至於供需問題,林景清坦言,目前市場可能有供應過多的現象。但他認為,政府推出多項大型基建及大吉隆坡計劃,其中包括建造馬新高鐵,很多地段前景都相當好。
再者,房產買賣價格向來看信心,一旦買家調整好心態,相信購興就會回揚。馬子爵認為,衣食住行為人的基本需求,只要有人就需要屋子,即使不買也要租。
「且若以數據衡量,總人口持續增長,就一定會製造出需求。」
外資鍾情主題式房產
近年我國產業也吸引外資關注,尤其柔佛依斯干達特區也吸引了不少中資發展商入駐。
潘榮德說,他常跟外國投資者接觸,發現近期來馬尋找房產的趨勢,傾向具主題式、有概念的房地產,比如說養生醫療保健等與旅遊相關的項目。
「畢竟其他國家公寓已很多,所以不需再來大馬找同類型的房產。」
說到保健類型產業,他舉例:「外國房產有藍卡保健計劃,每棟公寓或社區內都有24小時診所服務,即使夜半緊急需要看診,也可致電醫生。這是一個趨勢,而且中國已有這類型的房產計劃,本地發展商也可考慮朝這方面概念去展開新計劃。」
潘榮德也建議發展商不再只是為了建而建,反而要推出新概念。其中,我國推行的第二家園計劃是很好的渠道,潘榮德透露,成功吸引許多中國買家到大馬置產,而不到發達國家申請綠卡。
「因為我國生活水平相對便宜,適合移民及遷移前來經商,且手續非常簡便,甚至提供10年免簽證福利,相當不錯。」
他說,外資眼中的熱門景點還是在大吉隆坡。
熱衷發展綜合城鎮
九十年代,我國產業市場發展以去中央化(decentralization)為主軸。當時發展商紛紛主打在距離吉隆坡30公里範圍內,發展面積1000至3000英畝的城鎮。
張榮寶說,甚至還有產業發展計劃遠到50公里以外,如武吉布倫東(Bukit Beruntung);那個年代也非常流行高爾夫球場。
2000至2008年的產業發展潮流,他稱為「升級市場」(upgraders market)。這時候推介的產業大部分是豪華排屋、半獨立式和獨立式等洋房為主,也流行發展綜合型城鎮。
2009年至今,則被譽為「增值市場」(enhance market)。
「現在區區20英畝的面積就可以發展綜合型城市,如I公司(IBHD,4251,主板產業股)在莎阿南的i-City城鎮,及MCT集團的One-City,小小面積,發展總值卻可高達50億令吉。」
以前森那美(SIME,4197,主板貿服股)在梳邦再也的旗艦發展計劃,面積達3000英畝,發展總值才20億令吉。
他預見,2015年後,大馬產業市場將出現兩極化,即吉隆坡市中心的產業價格會去到超級高端,周圍地區則趨向大眾市場。
「吉隆坡市中心的產業價格需外資等來持續推高,這樣才能帶動吉隆坡周邊地帶的產業價格。」
產業價格料續揚升
目前,產業市場內,供應過剩情況確實存在,且產業價格也正處於盤整期。加上消費稅推行,不少購屋者都採取觀望的態度,所以短期產業市場還是看淡?
但林景清認為,產業市場的基本面依然健全,長期內,價格將繼續趨揚。而且,消費者會慢慢開始接受消費稅,並習慣消費稅的存在。
他堅信,市場因消費稅放慢投資步伐,只是情緒反應,一旦做好心理準備,接受消費稅,房屋買氣就會開始恢復。
且長期內,吉隆坡和巴生谷的產業市場仍由大吉隆坡的發展計劃支撐,且政府也大力發展捷運和輕快鐵等基本設施,都是產業市場的長期支撐因素。
饒安昌說,吉隆坡和巴生谷的土地越來越少,長期內,產業價格不會下滑的。
儘管最近有打房措施,產業市場短暫回溫,但,像土地交易等競爭卻非常激烈,一片地,就可吸引10個發展商競標。
現在進場撿便宜貨
出席者堅信,房市目前放緩只是短暫的調整期,房價長遠還是往上。林景清說,目前只是個調整期,到某個階段購興會回揚。
「有本錢的人現在買進,便會是日後賺錢的機會。但很多人一直等待,看到真正想買的房產時卻已沒有便宜貨了。」
MCT集團(MCT,5182,主要板房產)行銷及辦公樓租賃高級總經理張榮寶直指投資者過慮,觀望太久,實則會失去機會。
「很多人左看右看,看了很久還是在看。」
但是,市場走勢不會等人。
有捷運,住得遠沒問題
張榮寶認為,隆市房價飆漲沒有壞處;屆時,本地人可繼續分散,住在近郊區,即便距離隆市50公里以外的巴生、士毛月和汝萊等也無大礙。
「大馬人的生活方式和中港台等大城市也不一樣。早上會到城裡上班,但放工後,會傾向於在城市外圍,生活環境更好的住宅區居住。」
張榮寶補充,發展商最近頻頻在舊區推介新的發展計劃,產業價格和素質都高,也協助推高當地的產業價值。
「如馬星集團近期在吉隆坡甲洞華友花園(Taman Wahyu),也帶動了該區房價。」
潘榮德則補充,而且吉隆坡的土地也受到許多外國人青睞。因此產業價格料在需求不斷下維持。
交通打通城市命脈
古人是靠河流打開城市命脈,現代人則依靠高速大道、捷運和鐵路等。
是的,郭盛進就認為,這是未來發展的主軸。除了可負擔房屋,他認為,未來無論是以地點、價格等種種考量,第一點是圍繞著基建設施如大道、高鐵、捷運等,這些基建經過的地點都是熱點。
第二點則是最後是在有地房產方面的保安措施,所以馬星集團,接下來會推出更多圍籬保安社區(Gated&Guarded)類型的產品。
捷運高鐵帶旺沿線產業
90年代,我國注重高速公路的發展。現在政府更大力推動捷運、輕快鐵和電動火車等的發展。
此外,隆新高鐵若建成,到時候也將改變整個吉隆坡市的景觀。
張榮寶相信,屆時可以吸引更多來自新加坡的公司,在吉隆坡成立辦事處。因為相對新加坡,吉隆坡的租金價格較低,可吸引更多商業活動。
「有了隆新高鐵,吸引高鐵線上的外州的人口如麻坡,到吉隆坡來工作更加容易。
「因為回家鄉更快速方便,屆時,更多人會把吉隆坡當做是週日棲息(weekday shelter)地,在家鄉有個週末居家(weekendhome)。」
那麼吉隆坡的產業也不愁沒有租客了,就可以填滿。
聚集人氣最重要
首都是國家的核心,只要有物流、人流、商流,錢就會流。
張榮寶解釋,早期吉隆坡的機場位於在新街場(即將發展為馬來西亞城市)。當時,物流朝向聯邦大道,工業發展需大塊平地,帶動八打靈再也、雙溪威及莎阿南發展,去到巴生港口。後來,在梳邦建立機場,聚集物流及商流後,自然又聚集人潮,向當地找商機賺錢。
至於未來哪一個方向會繼續興旺?
張榮寶認為是大吉隆坡的西南部。原因無他,就因為西部有港口,南部有機場,符合了「物流」的條件。
「吉隆坡東部主要是山脈,而且主要是住宅區,缺乏就業機會。北邊,曾因盛傳將興建機場而紅極一時,但最後機場卻建在南邊。」
「我們要看以大吉隆坡為中心,還有哪一個地區擁有大平原,可以大規模發展,供城市轉移,不必問風水師,都知道西南部最好。」
此外,以就業機會來看,張榮寶說,大吉隆坡計劃下,3個地區將吸引許多跨國企業,即吉隆坡城中城,吸引油氣及金融領域、八打靈再也有物流及製造業,接下來就是賽城的科技與資訊工藝。且有隆布大道(MEX)等高速大道,去到市中心,僅需短短半小時。
一條龍服務 助控制成本
當市場疲弱,產業需求不高時,產業發展商就會面對無法抬高產業售價的窘境,因此只能從控制成本著手。
張榮寶認為,如果無法控制土地成本,建材又受到令吉貶值的衝擊,就必須另想它法,控制建築成本。
「否則的話,產業價格太高,市場接受不了。」
現在發展商要節省成本,很多都提供「一條龍」服務,將大部分的工序,都變成內部處理,自己設計、直接到中國採購建材、建築,甚至是銷售都是內部資源完成。
這些工序若都減少依賴外包,至少都可節省10至20%成本。
「以前賺幅要20至25%,但現在行情不好,我們的產業賺幅即便15%都可以接受。因為我們在設計、採購和建築都已節省了成本。」
現在發展商最注重建築訊息模型,講究在建築活動開始前,設計階段起,就必須有正確的設計和資訊,減少錯誤。
「因為在建築期間任何更動都會造成工程變更令(variation order,簡稱VO),一個變更都將加重建築成本。」
且他說,設計師若能根據標準的建材尺寸來設計,建築時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因為不標準的設計,都要額外的費用。
模塊建築既快又好
使用模塊建築,不但大幅減少建築錯誤,更加速建築工程速度。業者認為,在手工人才缺乏的情況下,預鑄的建材更精準,成品更完美,有品質獲保證。
張榮寶說:「以前發展商一個月建築一層樓層,現在用模塊建築,4天即可建好。」
他還說,儘量使用本地人才,設計等至少都可節省2至4%。
消費稅衝擊建材開銷
郭盛進說,雖然住宅產業不受到消費稅影響,但建築時發展商還需支付一些消費稅,成本肯定也會遭受到消費稅的衝擊。因此,建築成本的消費稅,對發展商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不過,為了控制成本,該集團也放眼達到符合經濟規模,更謹慎的成本控制,最終目的就是不要把消費稅成本轉嫁給購屋者。
林景清說,無疑,消費稅推行將推高發展成本,但發展商是做生意的,都是「貴來貴賣」,即便發展成本上揚,一般都將轉嫁消費者。
另外,針對很多人甚至產業顧問公司都建議發展商,把焦點轉向發展可負擔房屋。但他認為,發展商若將一些土地轉換成可負擔房屋,犧牲掉的賺幅,也是要轉嫁到其他類型的產業。所以這邊廂有可負擔房屋,另一方面,別的產業還是得面對漲價的情況。
況且,目前市場上,太便宜的產業需求不高,大部分購屋者都會要求生活環境比較好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