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 | 亞太區上半年商業地產交易額同比下滑39%

房地產資本分析公司 Real Capital Analytics(RCA)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亞太區可創收房地產(商業地產)交易額約為435億美元,同比下滑了39%。

期內,亞太區所有可創收房地產板塊交易量全線下跌,由於地區面臨潛在經濟挑戰以及購物者收緊開支,零售板塊交易量下滑最為嚴重,跌幅達到了61%。

RCA亞太區高級分析總監Petra Blazkova對此分析,投資者擔憂外圍市場波動,令投資量再創新低。

“這些投資者首要擔心的是經濟增長放緩、利率走向不明,以及海內外普遍擔心通縮壓力。此外,業主不斷將物業價值推向高位,有意投資人士則因收益率攤薄而止步不前,這種分歧令情勢雪上加霜。”Blazkova如是說。

上半年中國市場的投資情緒喜憂參半。一方面,中國市場上半年投資額(不包括開發用地)為人民幣497億元,同比下跌42%。中國市場可創收房地產交易主要集中於一線城市。按交易宗數計算,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4個城市合計占商業地產交易總數的65%。

然而,2016年上半年中國市場開發用地交易激增,同比上漲25%,尤其反映了開發商對市場恢復信心,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欠佳的投資數據。

根據RCA市場排名,東京、中國香港、新加坡、悉尼和上海2016年上半年投資額位居市場前五。

RCA城市排名中,中國西安增速最快,由同比的第71位躍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第24 位,房地產投資總額達2.32億美元,同比增長143%。

亞太區最大的房地產市場日本,2016年上半年的投資總額達1.38萬億日元,同比下跌49%。日本上半年交易量較其長期平均值跌幅最大,加上國內主要市場板塊收益率亦創新低,令投資者望而卻步。

房地產市場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亞,其今年上半年的交易額達102億澳幣,同比下跌55%。不過,澳大利亞的辦公樓收益率與其10年期國債平均收益率的差距已擴大至將近500個基點。這將使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成為投資者追捧的對像。

Blazkova將澳大利亞市場交易量下跌歸結於供給側問題,“雖然澳大利亞對國內外投資者仍極具吸引力,但資本雄厚的當地企業持有大部分優質地產股,且不願出售,令其他投資者難以入市。”

2016 年上半年,韓國投資總額為2萬億韓元,同比下跌19%。在RCA公布的2016 年上半年前20名房產交易中,僅有兩項在韓國完成,包括售予吉寶置業(Keppel Land)價值3.335億美元的辦公樓宇鐘路塔(Jongno Tower);以及售予NH農協生命保險(NyongHup Life Insurance)價值2.635億美元,位於首爾渼芹洞的林光大廈(LimKwang Tower)辦公樓宇。

亞太區在2016年初已有跡像顯示投資量顯著下跌。今年第二季度則表明投資者憂慮有增無減。多數國家投資量均出現下滑,大型市場尤為如此。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以絕對價值計,亞太區房地產行業整體迎來了最蕭條的一個季度。

亞太區2008-2016年商業地產季度交易量(以美元計值)。圖為RCA資料。

雖然亞太區主要市場交易量和投資額出現下跌,但部分小型市場卻表現不俗。以美元和當地貨幣計值,新加坡、中國香港及中國台灣交易量均獲得增長。

新加坡上半年投資量漲幅最大,同比上升了57%。按絕對數值計算,投資總額達58億新加坡元。

然而,RCA的觀點認為,現在就斷定交易量是大範圍回升,還是僅受到六月向卡塔爾投資局出售新加坡亞洲廣場1號樓(2016 年首六個月亞太區的最大地產交易)的刺激而出現回升,仍言之過早。

中國香港上半年投資總額為530億港元。第一季度表現強勁,帶動投資同比增長17%。此外,另有數宗辦公樓宇交易值得一提,例如,華人置業報價16.1 億美元向恆大地產出售美國萬通大廈及爪哇控股報價12.8億美元向光大控股出售大新金融中心。

除地區內小型市場表現跑贏大型市場外,房地產市場持續全球化是亞太區的另一利好發展。亞太區總交易量雖有下降,但跨境交易卻持續增長,占截至2016 年第二季度過去12個月總交易量的近33%,這是繼2008 年第二季度高峰以來的最高位。

此外,亞洲資金連續8 年投注歐美房地產市場,投資額迅速增長。今年上半年,亞洲資金對外投資雖然不如以往強勁,達183 億美元,但較10年的平均值仍高出75%。

RCA對此分析,亞洲投資者傾向資本保值、采取分散的投資策略,因此一直認為海外市場更有利可圖,同時亦順應全球市場周期,擇機入市。

“展望未來,亞洲市場潛力無限。不管為何選擇投資全球市場,新投資者初入國際市場時都要為資金選擇落腳之處,從而加劇市場競爭。”Blazkova表示,“日本養老基金、中國保險公司、亞洲主權財富基金以及澳洲退休基金均為投資者行列。”

(據人民網-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