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高負荷房租 華府中國城凋零只剩300華裔

據《華盛頓郵報》近日報導,首都中國城的華裔人口從鼎盛時期的3000人銳減到現在約300人,其中一半的人還正面臨被驅逐的可能。年前,博物館廣場公寓(Museum Square)接到拆除通知,這間公寓內超過半數是華裔居民,有些不諳英語的居民靠著他們的非裔美國鄰居讀出上面的最後通牒,「本棟大樓的政府資助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計劃合約(Section 8)將於10月到期,合約已經分別寄給住戶,請勿將此公告移除。」

60歲的Joseph Liggins在博物館廣場公寓外高舉抗議的標語

過去,華埠所在的區域沒有過多的高樓大廈,但是街道上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潮,幾乎所有居民都是華裔。只要走出家門就可以在早餐時間吃到熱粥、在商店買到香油等。

目前華府中國城的所在區域更以高級餐館、威訊體育場(Verizon Center)和昂貴公寓聞名。博物館廣場公寓的地產擁有者Bush Companies 打算未來將這棟政府補助的綜合住家建築改建為複合式租屋大樓。

根據法律規定,居民有權在建築被夷為平地前將公寓買下,建商要求每戶支付80萬元,而大部分居民的年收入不超過3萬元,結果可想而知。

華府華埠早年是德國移民的聚集地,1930年代,華裔來到聚集於此。1968年,當馬丁路德金被刺殺引起大規模暴亂,華裔移民一度搬離這裡。20年後,華裔又回來這裡,並豎起了用中文所寫的「中國城」牌樓,以紀念其為北京的姐妹市。

在威訊體育場建好後,華埠的各種樓宇開發案如雪球般,高檔建築越蓋越多,由家庭經營的小商家被連鎖店所取代,公寓和夜店也佔據一方,久居於此的 居民負阻不起房租無奈搬走,現在華埠的標誌性建築越來越少,連歷史悠久的華埠花園餐館旁都是連鎖的美式面包店(Panera Bread)。

華府議會今年3月曾通過應急立法以保護博物館廣場公寓居民的權益。還有一些當地的社區領袖表示了關心。

華埠華裔居民和這片區域裡的新來人口之間關係疏遠,在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公共管理系(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助理教授德雷克·海拉(Derek Hyra)看來,就像一種自我隔離,他表示,華埠需要被拯救的文化元素已不復存,這裡濃厚的亞洲氛圍已經消失。在一個混合區域,族裔分隔是不可能的。

超過50名的居民與社區領袖於6月23日走上街頭,希望政府能重視他們的訴求,保留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珍妮·唐(Jenny Tang)住在博物館廣場公寓,她表示,「即使已經不是中國城了,我還是想留下來「,她看著公寓裡一片有些斑駁的牆紙感嘆,「我不想住在豪華的地方,這裡 有太多的感情,居民彼此照顧。離開了中國城也等於離開了大家。」

查看更多美國房地產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瞭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