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黑狗”尾随着中国留学生?

丘吉尔有一句名言:“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他把抑郁比作“黑狗”,“黑狗”也在今天成为了抑郁症或精神压力的代名词。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于海外学校自杀的人数一直在持续上涨。众多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留学心理健康状况不尽人意。压垮他们的稻草是什么?他们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一些触目惊心的调查结果

抑郁和焦虑是最常困扰中国留学生的两大问题。2013年耶鲁大学研究员研究发现,45%的中国留学生有抑郁倾向,29%的人称有焦虑症状。这着实令人震惊,因为美国大学中的抑郁焦虑比例只占一般人群的13%。

北京卫生局调查数据表明,中国留学生中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

20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报导,悉尼科技大学管理与心理学副教授Kylie Redfern发表研究指出,中国留学生的压力和焦虑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学生。

今年五月,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一名华裔女学生的尸体,在圣塔内兹山中(Santa Ynez Mountains)的冷泉峡谷中被找到,警方鉴定她死于自杀

3月7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官网宣布,一名20岁的中国留学生于校园内自杀

去年12月,美国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的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期末考试周被发现在公寓身亡,这位学生正来自成都,疑自杀

还有更多令人心碎的自杀事件……每一个陨落的年轻生命背后,都是中国留学生不堪重负的灵魂。

Final周≈自杀周?

Final周是图书馆最为拥挤的时候,笼罩在大多数同学心头的,是心照不宣的紧张感。还有一些学生则被重重阴霾困扰:“Final未结束,就开始做presentation,我觉得异常疲惫。”GPA成为了留学生们的主要压力源。哈佛大学进行第八年学业的中国留学博士海伦·高,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分析认为,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惭愧、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适的心理疏导,是中国留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

除此之外,就业和升学压力也是留学生们不得不面对的。07年,国内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万人,回国人员总数为4.4万人;到了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2016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短短9年间,出国人数暴增了近4倍,而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增加了近10倍。现在的这个群体在求职中屡屡碰壁,以至于不得不屈就于和留学成本不相称的薪酬,也成了众多家庭和海归人士的泪点。

许多学生表示,在外乡求学很难有归属感。文化差异使得他们较难深入融入local的圈子。网上曾流传过一份孤独登记表,留学生们对号入座地讲述自己的孤独体验。甚至有人表示:刚来国外的时候无聊到以为学习是最快乐的事。孤寂让留学生们的苦楚无处宣泄,难以排解。

家庭、恋爱、生理疾病,以及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都会让学生厌世而走向绝路。新闻中曾出现男性中国留学生因被爆菊而身心俱辱,选择离开尘世。

抑郁是常态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SDS)是临床上用于测试抑郁指数的专业测评表,该表单只对有严重迟缓症状的抑郁评定有困难。

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香港大学调研发现,有大量的学生连续一年抑郁指数超过60分,也就是处于长久的忧郁状况下,一些学生习惯、甚至适应了这种情绪状况。

“抑郁是常态”,使得留学生们没有意识改变现状。抑郁情绪持续累积,不仅阻隔了他们求医的机会(抑郁症会丧失行动力),而且可能发展至中、重度抑郁,甚至演变成躁郁症、精神分裂,其可怕的后果不容小觑。

“我拒绝臭名昭著的百忧解”

患上抑郁症的凯婷去学校医院求救。根据症状,医生建议她服用一些药物。但当看到长长的药品说明书时,凯婷傻眼了——Fluoxetine,也就是百忧解,instructions上列满了百忧解可能带来的负作用:肠胃道不适、厌食、恶心、腹泻、神经失调、头痛、焦虑等。就连注意事项也让人诚惶诚恐:抽搐、躁狂、肝肾受损、心脏疾病、糖尿病……

凯婷的第一反应是:这药我不能吃!医生问为什么,除陈述百忧解的药理伤害,凯婷列举了她在网络上看到的病友们服药后发胖、慵懒、思维迟滞等情况。医生认为凯婷只是出于对西药的排斥心理,于是建议一位在中医学极有建树的华裔教师帮助她。但这位教师并未向凯婷推荐中医疗法,依然坚持让她使用百忧解。

百忧解

因顾虑精神类药物副作用而弃疗的学生不在少数,彷徨和犹豫让他们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不可否认,包括百忧解、再普乐、思瑞康在内的许多精神类药物都能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这些看起来温馨快乐的名字背后,是一个个冰冷僵硬的化学名称:盐酸氟西汀、奥氮平、喹硫平……

百忧解之所以臭名昭著,和它老牌且典型的抗忧郁身份密不可分。百忧解曾一度被宣称为忧郁患者的福音,但一些作家和艺术家声称, 虽然百忧解将他们从抑郁症的魔爪之下解脱了出来,却也让他们精神恍惚,才思枯竭。这些案例已然让民众对百忧解构成抵触情绪,百忧解身后其他陌生的药物名称更是让人诚惶诚恐,避之不及。

这种情况极容易让病患陷入一种误区——百忧解会毁了我,所以我不能吃。事实上,疾病为身体带来的伤害远大于精神类药物本身的副作用。精神疾病的病理因素致使对对抗性药物不得不从神经中枢发生作用,药物的负面影响是一过性的、可逆的,比之于疾病,后者的伤害力几乎微乎其微。如果病人患有与药物相斥的疾病,可以咨询医师改换其他药物。比如以盐酸安非他酮片代替百忧解,以丙戊酸钠代替丙戊酸镁。

“服药无用论”,也是患者应逃离的思维窠臼。坚持服药是防止精神类疾病复发的基本要求,有些病种甚至需要终身服药。擅自停药依然危险,病患应在医生的评估和建议下决定是否停药。无论如何,请相信你的学校医生或顾问,他们会给你专业的用药指导,帮助你脱离困境。

孤独不是永远的,全世界都愿意拥你入怀。请放下心结凑近我们,赶走情绪上的“黑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