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海外幷購强勢回歸 瞄準各國優勢發起”進攻”

中國企業海外幷購强勢回歸,幷且再次進駐歐洲市場。中國化工集團與世界第五大輪胎製造商意大利倍耐力(Pirelli)達成協議,以71億歐元收購倍耐力65%的股份,成爲最大股東。《費加羅報》對法國資深經濟學家讓-米歇爾-卡特伯恩(Jean-Michel Quatrepoint)進行采訪,他分析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戰術和策略。

中國人瞄準了每個國家的優勢和强項

卡特伯恩表示,中國人是務實主義者,喜歡做能爲他們帶來實際收益的事情,幷且揚長補短,這從他們選擇的投資領域和資本流向上不難看出。來看看他們的投資策略:首先是原材料富有的國家及市場廣闊的國家,然後才是美國,最後是歐洲。就倍耐力收購案來看,中國擁有廣闊的汽車市場(是美國的兩倍)幷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産國,也不缺乏生意頭腦。但是他們缺少的是設備,幷且在汽車輪胎這一領域還欠缺能力强、名望高的生産商,所以他們制定了一項政策,與在汽車製造行業有優勢的西方國家建立合作關係,而收購了倍耐力就等于同時獲得了技術和市場。從長遠角度來講,獲得技術與市場也是中國對外投資的策略之一。

中國人瞄準了每個國家的優勢和强項。比如法國,優勢在于食品行業、不動産、旅游及葡萄酒行業,中國選擇在這些領域進行投資。中國消費者已經對頻繁爆出醜聞的食品行業失去信心,所以中國人希望通過與外國食品企業合作來重新爲自己貼上“質量過關”的標簽,加强內部消費市場。他們投資希臘雷埃夫斯港口也是同樣的道理。

中國的對外投資也得益于雄厚的資金支持和强大貨幣政策。就後者而言,人民幣現在是世界上的第二大貨幣;歐元兌人民幣匯率的猛跌也使得中國企業能以更便宜的價格收購歐洲企業。

事實上,中國對外資本擴張是從21世紀之後才開始的。這14年來,中國的對外投資可謂是突飛猛進,資本流向歐洲是近幾年才出現的現象,其中一部分原因可以解釋爲他們在美國市場的投資遇到挫折,比如能源和電信領域。雖然中國企業來勢汹汹,但是目前來看在歐洲市場所占的比例不大,主要集中在英國、意大利、波蘭,其次才是法國。從數據上來看,2014年中國對歐投資爲180億美元,只占歐洲外國資本的2%。現在主導歐洲市場的外國資本主要還是來自美國和卡塔爾。

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欲投資希臘 稱不畏歐債危機苦惱

中國富豪欲投資希臘 稱不爲希臘債務危機苦惱

英國《金融時報》1日報道稱,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董事長嚴介和在接受該報采訪時透露,該公司正在尋求海外機會,“我很快就會去東歐、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和希臘”,“我想投資那裏的基礎設施,收購一些建築公司”。他說他幷不爲希臘近期的債務危機苦惱。

報道稱,希臘剛上臺的左翼政府承諾將采取强硬立場應對歐洲債主,引發希臘將退出歐元區的擔憂。上周,希臘新政府還宣布暫停比雷埃夫斯港的私有化進程,該港口由中國中遠集團建設。對于投資希臘的風險,嚴介和稱,“希臘經濟已經接近穀底,這是最好的進入機會。不管希臘在不在歐元區,都不會困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