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基礎教育持續采用留級制度 是中斷學業的决定性因素

法國基礎教育評鑒委員會(Cnesco)27日指出,法國繼續大量采用留級辦法,這種做法對學業成功的影響有限,反而可能促使學生中斷學業,降低學生的自尊。

法新社27日報道,基礎教育評鑒委員會從2014年到2017年組織系列會議,讓大家分享研究成果和經驗。第一次交流會27日和28日在巴黎舉行,主題是“解决學習困難:留級及另類辦法”。

法國繼續大量采用留級辦法對學生學業成功的影響有限

在經合發組織(OCDE)中,法國是第五大留級生製造國。約28%的15歲學生宣稱起碼留級過一次。但不同專業差別很大,如攻讀職業技能證書 (CAP)的學生,82%留過級,這個比例在讀職業高中畢業文憑一年級(Seconde Professionnelle)學生中占57%,在普通科和科技科高中一年級學生中占20%。不過近十年來留級比率有所下降。

然而,在高中分科前,即高中二年級(相當于大陸高一)和高中三年級(相當于大陸高二)前,留級生依然很多。

小學繼續實行留級制:小學預備班(CP,相當于大陸小學一年級)的留級比例爲7%。據Cnesco稱,起碼三分之一的歐洲國家在小學頭幾年裏禁止這種做法。

國籍不再是歧視因素

留級生的典型輪廓是:男孩,生活在單親家庭,上幼兒園時間不足一年,出生于首季度而不是三季度。如果家長受過教育,父親有一個全工工作,可縮减留級幾率。國籍如今不再是歧視因素。

教師和家長認爲留級對孩子“有益”。據最近幾項調查顯示,留級“從長遠看對學習成績沒有影響”,但“對學習進程始終産生負面影響,而且一直是中斷學業的决定性因素”。

國外采取了一些措施,給學生第二次機會,如爲學習困難的學生舉辦暑期補課班,9月組織補考,减少班級人數,進行課外輔導,有些地方從幼兒園起就這麽做。

大多數2014年11月接受Cnesco詢問的中學生認爲,留級“讓人沒勁”,“降低自信”,“産生低人一等的感覺”。

2015年開學起,留級將變成非常措施,幷需征得家長同意,而且必須對留級生進行特別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