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從“海龜”變“海帶”引起澳大利亞重視

《澳大利亞人報》4月8日文章,澳洲媒體天天報道,對中國的鐵礦石和煤炭出口不景氣。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新聞很少獲得分析。這就是中國向澳大利亞教育機構輸入學生。從供需方面講,挑戰隱隱逼近,可能很快需要引起全國性的重視,就好比我們的主要出口。

無論是移民機會減少、歸國學生綜合征還是課程相對缺少創新,如果澳洲對最重要的留學生來源國不當回事,那麼就會有風險。最近的學生簽證數字顯示,中國占到澳大利亞自費國際學生的22%。

以前,申請留學澳大利亞的一個明顯動機是移民。時至今日,上海和北京的某些教育中介仍表示,申請澳洲留學簽證的學生客戶有4/5希望日後成為澳大利亞公民,盡管我們的移民政策不再支持這種抱負。

中國占到澳大利亞自費國際學生的22%

另外,多年來,那些畢業後回國的學生知道,在國外留學獲得的教育和全球公民技能,將令他們受到歡迎,並給他們帶來回報。在中國很多地方,人們看重歸國留學生,稱他們是“海龜”,希望他們能給快速發展的產業帶去新方法。

但近年來,稱呼變了。他們如今被稱為“海帶”。他們的起薪、工作期望甚至給人留下的傲慢印像,導致一些人說這些澳洲留學生像海帶一樣漂浮不定。一些人沒有保持好中國關系,也沒有尋找實習機會。還有的人英語不夠好,或者沒學到能使他們勝任中資公司和在華企業工作的本領。

眼下,澳大利亞教育機構在解決這些問題。畢業後工作簽證就是專門為畢業生提供有意義的工作機會而設立的。一些大學與中國教育機構和企業建立多方位伙伴關系,幫助實現回國留學生的利益最大化。

但這還不夠。許多課程沒有及時更新,以滿足學生和雇主的期望。未來的挑戰是面對市場期望做出調整,以大幅降低“海帶”綜合征在澳扎根的可能性。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澳大利亞,了解澳大利亞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