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在1月7日突然宣布行長金墉(Jim Yong Kim)將於2月1日起辭職,距離他2022年任期屆滿還有3年多。金墉表示,將會加入一間私人企業,專注於發展中國家的基建項目。現任世銀行政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將暫代世銀臨時行長。
世界銀行首席執行官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將臨時代理行長職務。她是保加利亞公民,有金融和國際開發方面的經驗。
綜合外媒報導,金墉的辭職可能使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世銀新的領導層取得決定性的影響力;亦可能會引發關於接替人選的國際紛爭。
世銀行長一般由美國人出任,金墉2012年由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是首位亞裔人士行長。
特朗普入主白宮後,一直高舉「美國優先」旗幟,主張世銀不應繼續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中等收入國家進行大規模放貸,並表示除非世銀作出改變,否則美國將拒絕支持世銀的總體增資計劃,金墉則一直不贊成這種觀點。
去年4月,美國終在有條件下同意增資,世銀成員國通過一項130億美元增資計劃及一系列內部改革方案。該增資計劃為向世銀旗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和國際金融公司(IFC)分別增資75億美元和55億美元。另外,世銀股東同意IBRD增加526億美元的「通知繳付資本」,即當銀行面臨破產或出現流動性問題時繳納。
通過此次增資,從2019財年至2030財年,世銀的綜合融資能力平均每年接近1,000億美元。
而此次根據出資決定投票權份額上,中國在IBRD的持股比例,從4.68%提高至6.01%;投票權份額達到5.71%,位於美日之後。但隨之而來的貸款改革,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中高等收入國家限制貸款,並提高貸款成本。
自2010年世銀通過轉移投票權改革方案之後,中國已成為世銀第3大股東國,投票權從2.77%提高到4.42%。根據世銀規則,任何重要的決議必須由85%以上的表決權決定,美國的投票權雖然有所下降但仍超過15%,並有一票否決權。
分析指,在新興市場面對美國利率上升和貿易緊張壓力日益加劇之際,特朗普對世銀行長提名的決定,可能會影響到世銀如何部署分配資金。
金墉1959年出生在韓國,五歲時隨家人移民美國。他是醫生兼人類學專家,之前曾在一些世界最貧窮的地方管理過抗擊結核病和艾滋病的項目。他是首位有著第一線扶貧經歷的世界銀行行長,也是第一位沒有政治或金融背景的世行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