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在9月27日發了一份《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對137個國家和地區競爭力排名的,其中歐洲地區的瑞士連續九年高居榜首,美國和新加坡分列第二和第三。而報告中指出,在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10年間,全球生產率增長緩慢持續困擾全球經濟,並未見到各國有力提高競爭力的改革措施,經濟復甦前景不容樂觀。從地區來看,北美是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中南美地區也在過去10年持續向好。
這份年度報告是衡量全球各經濟體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經濟繁榮程度的重要參考指標。今年的報告對全球137個經濟體作出指數排名,瑞士連續9年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美國、新加坡緊隨其後。排在榜單第4位至第10位的分別為:荷蘭、德國、中國香港、瑞典、英國、日本和芬蘭。中國排位比去年上升一位,全球排名第27位。
報告從基礎條件、效能提升和創新成熟度3個層面的12項指標衡量各經濟體競爭力量。中國表現最為突出的指標為:市場規模、宏觀經濟環境和創新,進步較大的指標包括技術就緒程度、商品市場效率和高等教育及培訓等。
此外,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競爭力逐漸增強,中國香港地區從第九躍至第六,中國大陸也上升一位,排名第27。此外,馬來西亞和泰國分別升至第23和第32。但報告也指出,日本等發達國家呈現出生產效率低迷的跡象,有必要推進技術革新。
日本名次較去年下降一位,名列第九。報告就日本指出,優質的基礎設施和高教育水平的勞動力是構成較強競爭力的因素,而排在末位的“政府債務”及長期通縮等宏觀經濟狀況成為了擔憂因素,報告認為必須改善的方面是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欠缺以及女性的社會參與滯後等。
資訊來自互聯網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