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選房七大關鍵點 你都清楚么?

加拿大房地產投資中有一條金科玉律,不管你是房產持有者、買家、還是管理方,都要着重關注資產的潛在價值和長期回報,而不是過去價值的高低。在評估資產未來價值的時候要重點考慮這七大因素。

>>>加拿大置業百科加拿大購房流程 |加拿大房貸流程 |加拿大房產稅費

xuafang01

1、地理位置

“Location、Location、還是Location”是房地產的金科玉律,但要在實戰中遵守這一點卻很難。地段好的房子肯定房價高、地段好房價不高的房子就會小或舊一點,可一想到同事的房子有多大、朋友的房子有多新,大部分的客戶最終還是選地段差一些的好房子。這個很象現代人談朋友,心靈美不算數,最終還是“你瀟洒、我漂亮”起決定作用。

具體細節上,選區選址則因人而異。例如開車的上班族,最好不要穿越多倫多、密市市中心,否則每天要多上兩小時的班在路上,還倒貼油錢。坐公車或GO Train的,要離車站近些並減少轉車的次數,夏天在路上多走五分鐘是鍛煉,冬天那可就是上刑了。有孩子上學的,要考慮接送方便,距離近到孩子自己走就更好了(重中之重的選校區,不在本文的討論之列)。氣候問題,大湖效應只有三十公里,從湖邊往北開車不出半小時,冬季明顯氣溫低、冰雪增多,掃雪這活兒,只有做過的才知道,如此等等……雖然都是小事,但日積月累將成為很大的付出。

有人會說,還是房子重要,天天住的,若住着不舒服那多難受啊!其實,自己買的房子,只要沒質量問題,和租房子相比,已大大提高了居住條件;而買房後通常會降低交通、上學、購物等方面的便利性。讓好的更好,卻不補充不足之處,違背“木桶”原則,其實沒有將買房的好處發揮到最大。佳誠投資小編提醒您作為第一次買家,一定不要有攀比心理,房子是買給自己住的,不是買給朋友BABIQUE的;在加拿大這個凡事按部就班的社會裡,買房也多不是一步到位的事情;小房換大房,大房換CONDO,就是工薪階層一生的住房經歷

2、空置成本

投資前應該考慮到房屋空置的成本,即使不自住也不租出,屋主依然要支付不少的稅費、管理費等。空置時間越長,成本越高。

3、政策風險

投資前要儘可能多的了解該區域的未來規劃和發展趨勢,特別是政府制定的對於周邊地區的規劃和發展,比如,即將興建的公共服務設施、交通樞紐等等,避免孤立地評估房屋未來價值。

4、學區學位

房產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也與學區學位緊密相關,因為很多家庭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住在好的學區,意味着自家孩子可以順利進入高質量的學校。優質教育資源對房價的推動作用不可小覷。

5、周邊地區可利用面積

房產周邊地區的可利用面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該房產的未來價格變化趨勢。因為,周邊可發展用地的大小決定了該區未來的規模,進而左右着該區人口和住房剛需,未來需求量大,交易活躍,則升值空間大。

6、社區比族裔重要

雖然我們不倡導種族歧視,但是加國不同族裔之間的隔閡還是很明顯的,這也是很自然的現象。在大多地區,不同族裔混居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大族裔,在加國的經濟、政治地位相當,在職場上,互相糾纏;在居住和孩子教育方面,也難免攪和在一起。

但社區畢竟不同於你上我就得下的職業場,也不是所有移民都堅持傳統的生活習慣,大家還是能夠和平共處的,同時增進相互的理解,更有利於華人自己的社會融入。佳誠投資小編提示:對一個社區,不能只看居民的膚色,而是要是看社區的整體表現,如街道房子的維護狀況、各家門前的草皮樹木的生長狀況、庭院的裝飾狀況、是否有過多的車輛停靠(出租的標誌)等等。如果能與一家經濟上不緊張、注重社區責任、講究生活品質的中產家庭為鄰,對方的膚色實在是次要的問題。當然在某些單一族裔比較集中的社區買房,那是要三思而行。

特別說明一點,雖然西人的房子通常要維護的好一些(所以“西人屋主”成為一句廣告詞),但是在以本地加拿大人為主的安省其它城市,社會治安並不比大多地區好,學生的成績也差些,青少年問題則更突出些。其原因大概是本土人士,比較養尊處優,疏虐對子女的管教所致。而大多地區的移民家庭,不管什麼族裔,多有生存的危機感,進取心較強。

當然族裔分布情況依然是選房看房者要做的一項重要功課,大家可從相關的政府網站(如選區介紹)等渠道去獲得。也可向自己的地產經紀去諮詢,因為地產經紀可在專業網站上,針對您感興趣的房子,查到更具體、更細節的族裔分布狀況。

7、投資地產的收益

買房是普通人一生中的最大的投資項目,其收益有兩個指標,硬性的是地產的保值增值,軟性的是提高生活品質。通常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買房人都要面對“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選擇。

對於側重生活品質的買家,選擇要簡單許多,首先根據家庭成員的工作、學習情況,確定購房區域,名校區通常是有孩子家庭的首選。再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決定是買Condo、鎮屋、半獨立屋、還是獨立屋。在選房看房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決定,直到買下自己心動的房子。大部分的新業主都將發現,財政上要緊張許多,家務事也多了許多,還有諸如收垃圾、剪草、掃樹葉、掃雪撒鹽、清屋檐之類的雜事,但很少有人願意再回到原來的出租屋了。

做業主的最大收益是什麼呢?是擁有家的自豪感,這個空洞的答案摘自國外任何一本地產教科書的第一頁。從正向很難把它說清楚,不妨舉個反向的例子,一個小家庭有個12歲的孩子,現在買房子經濟上有點緊張;六年後經過努力,買到了合意的房子。可是孩子或工作或上大學了,對他或她,這棟房子是父母的家,不再是自己的家了。孩子留下一幅幅天真快樂的照片,他或她並不太介意自己的房間是買的還是租的,但做父母的,你此刻心中是否會掠過一絲歉意,自己並沒有在物質上,給孩子一個屬於他或她的房間;也許,六年前,應該擁有一個小小的、蝸牛的家。

(據互聯網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