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澳洲“霍克大楼”使我懂得如何在澳洲做重要投资(下)

 

让霍克大楼改头换面

当时买下这幢大楼之后,我还是有一定压力的。因为我还欠那对犹太父子150万,且要两年还清;还因为这个大楼中的房间有一半是空着的,没有租客,我拿什么去赚钱还欠账啊?

关键的问题还是租客。

为什么没有租客?不是地段问题,更不是什么风水问题。依我看啊,是那个犹太人年纪太大,没时间管理,又不肯花钱修房子,更新设备,搞得整个大楼破破烂烂的,谁来啊?

就是说,我还得花钱搞装修!

不久,我筹措到了一笔钱,立刻改造了大楼内部老化的设施:

  • 花20万澳元换了全部地毯;
  • 花8万澳元改造了电梯;
  • 花30万澳元维修了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
  • 重新粉刷了墙壁……

马上就有租客了。

第一个租户是Brouns家具店。原来承租底层的联邦信息中心搬走后,我花了些钱,把底层改成商业楼层,然后让这家家具店搬进来。这是一家很出名的家具店,这样,不论外观还是影响,这幢大楼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二个租户是联邦银行。联邦银行是澳洲四大银行之一,是这个楼的老租户,我努力说服他们续约。留住联邦银行很重要,因为银行愿意租用的大楼一定是形象、资金、管理信誉都很好的物业。他们从1996年一直租到了2005年,2005年开始韩国的餐馆入住该物业。

第三个租户是一个健身保健与自然疗法学院。自然疗法学院原本是楼内的老租户,但正在委托Mark寻找新的办公地点。他们觉得楼太旧,地毯磨损太厉害,与以前的老房东提过更换地毯的要求时,被拒绝了。Mark告诉我,换一次地毯至少20万澳元,可是一年的租金才50万澳元,所以原来的房东不同意。买楼之后,资金本就拮据,更何况要花费20多万去更换地毯。可是,不换,这个租户就没了。我权衡再三,脑子里反应的只有一个字——换。像这种商业大楼,租户的租约大部分为3~5年,为了吸引他们租住,我允许他们只签半年,然后看情况续约。刚开始他们生意不大好,连租金都不能及时交,要拖上一、两个月。半年后,他们还想续约,我不但把他们留下来了,而且主动给他们减租金10%。结果新的租约一签就是九年。后来,我每年慢慢往上加租金,每次加4~5%。后来,澳洲教育发展很快,他们的生意也好了,学校也扩大了,现在租我们3000平方米的空间,而且一直租到现在。

一年之后,出租率达到了100%了。事实上,由于楼的位置好,十几年来,出租率一直非常好,给我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益。

大楼的租户稳定了,一年200多万澳元的收入也就稳定了。

在我1998年还清欠原房主的150万澳元并在地契上换上我的名字时,这幢大楼已经值1000万澳元了(合人民币大约6000万元)。这正应了《金融综述》的预言:墨尔本的商业楼宇将会在三年内持续上涨,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

2008年,又做了新的估价,这幢大楼已经接近1600万澳元了(合人民币大约1亿元)。

现在想想,当时不少人反对我买这幢大楼,因为那时的楼市并不好。而我却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大获全胜。这是我的性格,越是别人不敢做的,我越是要去做,因为这样的机会多,而且回报高。性格决定命运,不屈不挠就能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我被邀请参加了澳洲自由党赢得联邦大选的庆功宴。我在庆功宴上见到了一再连任的自由党政府总理何华德。联邦参议院唯一的华人参议员陈之彬先生把我介绍给何华德总理时是这样说的:“他就是把霍克澳洲总工会大楼买下来的那个中国人!”

何华德总理很兴奋,握着我的手,用力地摇了摇:“干得漂亮!年轻人!”

霍克曾是工党领袖,也是何华德的老对手。而现在,霍克在澳洲历史上的位置不仅被何华德所取代,连在墨尔本市中心那幢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澳洲总工会大楼,也因为被我买了下来而换上了“澳中集团”的名字。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