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 買房與租房孰劃算?

置業是大家的夢想,在新加坡尤其如此,該國是全球擁有自住住宅最高比例的國家之一,有多達九成的國人是住在自置或和家人擁有的房子。在該國,到底要置業還是租房,對很多人來說,似乎都是不用問的選擇。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如果可以買得起,何必去租呢?

不過,如果純屬從經濟和資金上的考量來說,買房未必是一個最直接的選擇,租房也有它本身的利弊,尤其是在私宅方面,購買私宅在財務上不見得比租用一個單位來得劃算。

置業:經濟疲弱下租金未必高

先看看租房比自己去購屋,有什麼好處:首先,買房代表自己須做一個很長遠、很重要的承諾,在金錢上和居住地點上,都沒有辦法擁有靈活性。如果你的經濟情況出現任何變化的話,代表自己可能會擁有一大筆沒有辦法定期償還的債務。

即使用公積金來償還貸款,這也代表自己要是就業情況出現變化,公積金也會一點點地被侵蝕。更何況,公積金很重要的首要目的是作為退休金,即使在經濟情況不錯的情況下,把公積金裡的錢為了供房而過早用得七七八八,不見得是一個理智的理財方式。

在租房的情況下,一般則能省下不少大筆的開支,尤其是裝修和定期的維修,前者是因為那不是自己的房子,大部分可以選擇租下的房子都是已經裝修好,可以入住的,而定期的維修工程是由房東負責。

有些人也會說,看看過去數十年新加坡私宅價格的漲幅,買房肯定穩賺不賠,而且你現在不買,以後就更買不起了。也有人可能說,買了,就算自己不住,租給別人也可以。

在新加坡,買房與租房孰劃算?

讓我們純粹從財務角度來看待這些論述。新加坡如今的私宅價格漲勢,在人口增加速度減緩和私宅供應增加的情況下,漲幅已經緩慢下來,政府看來也有意識地看緊房價繼續攀升的速度。在這兩個因素一起考慮的情況下,如果置業的房價和租房的價格比例相差擴大,其實租房是比較劃算的。

同時,以目前的疲弱經濟走勢來說,利率雖然還未正式大幅上揚,但過去多年的低利率政策是不會持續太久的,利率上漲是必然的,只是遲早的問題。對買家來說,一個百分點差距的房貸,放20年至30年來看的話,就會變成數萬元的差距了。過去的那種租金收益率幾乎一定超過利率水平的情況往後未必能持續下去,如果作為投資,買了房,租不出去,或租金比房貸還低的話,同樣還是得從自己的現金流中抽一筆來償還房貸。

租房:不動用到退休金

當然,租房也肯定有一定的弊端和風險,除了之前所提到的,也就是自己缺乏一定的決定權。如果租賃市場欠佳,房東擁有更多的選擇權,收回來自己住或另租給他人。要是市場堅挺的話,房東可能會決定提高你的租金,或決定把房子賣掉,而你又要重新找房。因此,租客的決定權和去向,還是掌握在別人的手中。

此外,相對其他國家而言,該國鼓勵國人置業,不少政策出台幫助國人買房。這就包括了人們可以使用公積金來支付房貸的一部分,但你不能用公積金裡的錢來支付房租。每個月租房的費用,你也不能從個人的稅務中扣除。

不過,買房也就代表自己的流動現金受到很大的限制,這是有一定的機會成本的。如果你是用公積金裡的錢償還貸款,那就代表你拿出那個會在零風險情況下累積復利利息的退休金;如果你是用現金來償還房貸,也就代表你的錢沒辦法投資在其他或許擁有更高長期回報的市場或產品當中。

因此,如果你是抱著純粹從金錢和投資的角度來考慮租房還是買房的這個課題,那就且不要排除租房這個選擇,或許對你而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時,也應正視置業未必比較劃算或“穩賺”的這個現實。

不過,如果你的出發點純粹是為了個人、心理、社會和家庭因素,那當然就不同了,也就不能夠從以上投資或資金的角度出發。但是置業前就必須把這些因素考慮清楚,不要以為買房必然是最好的選擇,給自己承受額外又不必要和不能承擔的金錢壓力。

想要在新加坡擁有自己的安樂窩,這樣的夢想是可以辦到的,但在決定買房之前,很多假設和考量其實都應該方方面面重新審視,確定對自己是一個正確的財務決定才好去進行。

(據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