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子出生公民權或將被終結?換個方式享受加拿大福利!|居外專欄

700x190

近日來,加拿大統計局發布了一組調查數據,結果顯示在2010年至2017年間,1.2%的初生嬰兒是雙非嬰(父母都非加拿大籍,卻在加拿大出生的嬰兒)。但另一組通過直接調取醫院賬單的調查結果顯示,實際的雙非嬰人數至少超過官方數據的5倍(不含魁北克省的數據)。“雙非嬰”潮流發展之迅速主要是由於加拿大的“出生公民權”政策,即在加拿大境內出生的任何嬰兒自動成為加拿大公民。嬰兒的父母是合法居民或非法居民、游客,都不影響嬰兒的加拿大身份。加之加拿大的福利待遇優厚,來此生育的准媽媽數量呈爆發式遞增。

大批海外孕婦的到來增加了加拿大醫院的負擔,導致本地居民醫療資源緊張,這一問題已經引起很多當地居民的不滿。今年10月19日,一份電子請願書由一位列治文國會議員呈交眾議院,請願書要求修改《入籍法》,取消在加國出生的嬰兒自動獲得加拿大身份的慣例,除非雙方父母有一方是加拿大公民或加拿大永久居民。目前移民部已委托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小組,以便更好地研究赴加拿大旅游生子問題。

事實上,早在今年8月25日,加拿大聯邦保守黨全黨大會在哈利法克斯的會議上已經提出了這一提議。這意味著如果2019年的總理大選中是保守黨政府獲勝,很可能准媽媽的“赴加生子”之夢將被打碎。加拿大並不是唯一考慮取消“出生公民權”的國家。10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墨菲斯伯勒的競選會議上發表講話,也稱其計劃簽署一項行政命令,以終止在美國出生嬰兒的“出生公民權”。

客觀來講,即使“出生公民權”的政策沒有被取消,海外生子對於准媽媽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僅要經受在海關被重重審核的緊張焦慮,還要經受生活環境及飲食差異帶來的陌生、孤獨感及不習慣。媽媽們不遠萬裡飄洋過海,為了孩子能在未來有更多的選擇。然而,這一切其實並不一定需要借助海外生子。在加拿大,只要父母有一方留學讀書或赴加工作,孩子就可以隨同並享受許多福利,這裡我們重點介紹兩點:

1. 免費義務教育

只要父母任意一方在加拿大讀書或工作,子女隨同即可在加拿大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在加拿大留學的任何國籍的國際留學生,只要就讀職業學校、大專、本科、碩士、博士或者研究生文憑等課程,其子女即可陪同到加拿大讀書,並享受加拿大高中及以下的免費義務教育。家長成功完成學業,拿到畢業文憑後可獲得工簽,子女仍可繼續享受免費義務教育至高中畢業。

2. 兒童福利(Child Tax Benefit

這就是當地中國移民口中常提的“牛奶金”。在加拿大,每個小孩子從出生到18歲,都可以領取這筆補助。6歲以下的小孩每位可獲得聯邦最高每年$6,496的津貼,6歲至17歲的孩子每位可獲得最高每年$5,481的津貼。而在魁省,政府會在聯邦的這些福利上額外增加$2,430,也就是說在魁省的小孩最高每年可獲得$8,926的補助。而對於外國人來說,只要孩子的父母任意一方持有效的學簽或工簽,其在加國住滿18個月後便可領取這筆津貼,且這些津貼都是不用繳稅的,可以更好地幫助父母提高子女的學習和生活水准。

從長遠角度看,通過父母來加拿大留學或工作,孩子隨讀所獲的回報遠比海外生子獲得的回報豐厚,且過程更加穩妥有保障。下面讓我們以父母留學,子女隨讀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與海外生子做個對比:

這裡天綺移民要重點提醒大家的是,對於那些沒有打算海外生子卻期望送孩子來加拿大中小學留學的家長,完全可以考慮以自己為主申請人來加讀書。正如上表所示,這樣不僅可以獲得自身素質的提升,孩子也可以免費享受加拿大優質的公立教育。在讀期間配偶可以申請開放式工簽在加拿大合法工作,積累工作經驗,補貼家用。學成之後家庭可選擇適合的移民項目實現全家移民。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加拿大眾多的移民項目中,魁北克經驗類移民(PEQ移民)是最適合陪讀父母轉移民的項目。原因是陪讀家長無需攻讀一個歷時長、語言要求高且需要很強學習能力才能拿到文憑的學習項目,而只是需要完成1800小時的職業培訓課程即可申請移民。PEQ移民目前是加拿大性價比最高、用時最短、門檻最低的移民項目。它不僅適合高中畢業生及大學生,對已經結婚並且有孩子的夫妻尤其是一個簡單快捷、經濟實惠的好選擇。詳情可參見天綺移民往期文章:【魁北克快速經驗移民項目PEQ移民深度介紹】。

作為家長,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大家重點考慮的頭等大事。加拿大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方式深得大家的認可。在這裡學生的性格、情商、領導力等很多軟性方面的培養均得到重視,從而幫助他們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了下一代,家長們不妨換個思路讓孩子們來到加拿大這片樂土學習。


責任編輯:Zoe Chan

 

加拿大移民留學顧問周天綺專欄全集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詢或有疑問,歡迎隨時發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們會盡快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