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多年來一直被各種機構或媒體評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但上周加拿大統計局發佈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溫哥華人是加拿大最不快樂的人,幸福指數在全國33個城市中排最後。而且在2015年年初,美國知名城市規劃網站Demographia在對全球9個國家378個大城市(包括86個人口超百萬的大城市)的住房負擔能力調查中,將溫哥華排在倒數第二,勉強好於中國香港。溫哥華2014年家庭收入中值為 66400元,而這個城市平均房價的中值為704800元,是其10.6倍!
溫哥華幸福指數列尾,移民溫哥華真的能快樂嗎?《國家郵報》專欄記者Terry Glavin上周三就此發表評論文章,批評聯邦政府過去三十年來的投資移民政策造成了加拿大房地產市場、尤其是溫哥華房地產市場的異常高漲。Glavin 認為,溫哥華的住房負擔能力雖勉強好於中國香港,但這兩個地方都因中國富翁移民的大量湧入而造成了房地產市場的畸形發展。
他還援引卑詩大學地理學教授的研究結論,認為溫哥華房地產市場的上漲曲線與加拿大聯邦政府過去三十年來的投資移民政策所引入的中國富翁的數量有一致性。但是,政府這麼多年來一直忽視並試圖“壓制”對這一問題的爭論,造成事情發展到如此地步;而哈珀政府也最終在去年關閉一切投資移民計畫並重新開始。
Glavin說,“在像沙格奈、薩德伯裏和桑德灣這樣快樂的地方,有製造業、乳品業、林業、礦業,鄰里和睦、彬彬有禮。但是溫哥華人依靠他們可能幸運擁有的任何房地產賺取大部分的收入 。”這種趨勢只會讓人們喪失對城市的歸屬感。接著,他回顧了加拿大聯邦政府 “投資移民計畫”(Immigrant Investor Program)是如何讓中國富翁一步一步湧進加拿大的。“這事可追溯到1986年,倫敦和北京剛簽署了1997年中國香港回歸中國的協議,渥太華穆羅尼(Brian Mulroney)的保守黨政府想借機發揮加拿大的優勢。於是加拿大政府急急忙忙地出臺了一個方案,希望把憂心忡忡的中國香港資本家吸引到加拿大。而在穆羅尼的自由黨繼任者的領導下,‘投資移民計畫’淪為一個‘護照印刷機’。當哈珀的保守黨政府2011年重新上臺的時候,中國香港有30萬人持有加拿大護照, 中國大陸有2萬左右。”
對於這些投資移民所帶來的資金的來源和流向,Glavin作了這樣的注解:“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超過18000名中國國有企業的高管被查出利用假合資企業、偽裝成海外留學機構的地下錢莊、虛假的服務支出和假離岸子公司帳戶將錢從中國轉移出來。中國人民銀行估計在這十年中有1260億元以這些方式被侵吞,而加拿大的房地產,尤其是大溫地區的房地產 ,是這些錢最終流向的地方之一。
目前,中國“天網行動”的調查組現在正在翻查溫哥華的房地產行業。Glavin表示,“BC省的員警部門不會說他們是否會合作,但即使他們會,這也不是件容易的工作。在‘投資移民計畫’的最後十年,吸引了超過3萬名中國富人來到BC省。
Glavin 批評“加拿大政府的‘投資移民計畫’一直在向‘北京的太子黨’示好”,還指責聯邦政府拿走了本應該屬於BC省政府的高達數十元的無息貸款,不體面地將這筆錢花在了“加拿大-魁北克協議”所提供的成千上萬的“後門鑰匙”上,得以讓“北京的太子黨”順利移民溫哥華因為通過這個協議,只需眨眼和點頭,這些中國富翁就可以通過蒙特利爾中轉前往溫哥華。
也就是說,那些所謂的魁省投資移民,最終都來到了溫哥華。 “似乎沒有人知道所有這些大投資者去了哪。由中國招商銀行所做的調查顯示,截至2013年,近四分之一的中國大陸富人已經移民,但溫哥華的豪華新公寓的空置率在30%左右。雖然溫哥華市沒有跟蹤記錄,但卑詩大學的地理學教授萊伊(David Ley)多年來一直在追查溫哥華住宅地產價格上漲與大量湧入的投資移民者之間的關係,顯示兩者同步。”
Glavin繼續援引《南華早報》駐溫哥華記者伊恩.楊(Ian Young)的報導,批評投資移民政策。因為楊最近發現的數據證明加拿大的投資類移民,其中約80%是中國富人,似乎過去25年裏給聯邦政府交的個人所得稅低於同期難民移民所交的稅。
去年,麥當勞地產(Macdonald Realty)公司發現該公司這一年所銷售的三分之一房屋都由中國大陸買家買走,於是在上海開設了一個辦公室,直接面向中國買家。楊估計,以加元計算,2014年溫哥華將近一半的獨立屋市場的成交額是由中國大陸買家貢獻的。
最後,Glavin說,溫哥華人至少有一件事可以開心的,那就是羅品信在去年市選中所提出的“綠色拆除法規”。溫哥華熱得超乎尋常的房地產市場已經讓某些街區裏有特色的老房子被粗俗的“宮殿”所取代,但這個城市法規要求新建住宅必須回收利用從的老房子拆下來的90%以上的建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