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新增疾病 将会心理干预与药物物理治疗

遊戲成癮新增疾病 將會心理干預與藥物物理治療 – 熱點

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5月將「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稱作遊戲障礙)列為精神疾病,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亦發布由多個領域專家達成的共識,系統梳理遊戲成癮的定義、臨床特徵、診斷、預防、治療等。

中國專家採納世界衛生組織對遊戲成癮的定義,即“一種持續或反复地使用電子或視頻(影像)遊戲的行為模式”,主要臨床表現包括對遊戲行為的開始、頻率、時長、結束、場合等失去控制;遊戲優先於其他生活興趣和日常活動;儘管已經因遊戲產生了負面後果,但依然持續遊戲甚至加大遊戲強度。

文件又提到,綜合既往相關研究結果,遊戲成癮的患病率平均約為5%,當中以男性、兒童青少年人群為主,亞洲國家患病率可能高於歐美國家。

對於遊戲成癮,專家一致認為其可以導致一系列身體問題、精神行為問題及社會功能損害。身體問題包括有睡眠不足、晝夜節律紊亂、營養不良、胃潰瘍、癲癇發作等,嚴重者可因久坐形成下肢靜脈栓塞,甚至引發肺栓塞而猝死;精神行為問題包括有易怒、焦慮、攻擊言行、抑鬱、負罪感等;社會功能損害包括拒絕上學和社交活動,家庭衝突增多,重要關係喪失,學業成就、職業績效受損等。

專家認為,研究顯示早期識別、診斷、干預對遊戲障礙的預防治療至關重要,並要建立普遍性預防、針對性預防、早期發現及治療等措施的三級預防體系。其中治療措施方面,由於目前尚未有權威的治療指南,但根據近年不少相關研究或臨床實踐,主要措施將包括有社會心理干預、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

根據統計顯示,青少年網絡「遊戲」成癮盛行率約有百分之三點一,相較西方國家還要高,若以青少年網絡成癮盛行率來看,更是高達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可見網絡世界對青少年身心狀況影響很大。

醫療上所指成癮,需有戒斷症狀、渴求、得不到便坐立不安、煩躁及耐受性增加等條件。許雅惠指出,電子產品高強度聲光刺激,容易造成腦部不穩定,太早接觸電子產品的孩子,容易因此影響生活,輕微者出現失眠、嚴重者情緒失調,常見緊張、注意力不集中、對人有敵意等。

就臨床心理角度來看,網絡成癮僅是青少年問題冰山一角,主要是必須找出什麼原因讓孩子沉迷網絡,逃避現實生活、人際、學業?

有心理健康專家表示:少年常見心理需求包括課業挫折、人際關係、同儕霸凌、家庭失去功能、低自尊、情緒困擾、衝動控制差、自我認同等,網絡世界對這些孩子而言,能夠隱蔽現實,成為躲避困難的處所,時間一久,有些孩子就不願面對現實壓力,選擇沉浸在虛無世界裡,只願扮演自己想要的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