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影院看到某國際品牌的加拿大版廣告:男女主人公分別爭搶一聽飲料,翻山越嶺,最後飲料落在海邊。在兩人互相低頭都想撿起飲料時,不小心撞到頭,兩人不約而同說了句“對不起”,然後開始互相謙讓,都不拿這罐飲料了。此時,遠處在船上拿望遠鏡觀看到這一幕的美國人,無奈地聳肩自語道:“哎,這些加拿大人啊。”
這個廣告非常精辟並不失幽默地地描繪了一個典型加拿大人的日常——隨時准備說“Sorry”(對不起)。因為加拿大人在生活中實在是會說太多的“對不起”。為此,有一個詞就叫“加拿大人的對不起”(Canadian Sorry),意思就是一個人為不是自己的錯但也無法被自己控制的事情而道歉。
在加拿大生活久了,這個簡單的單詞可以說貫穿在每天的生活中,說“對不起”更演變成了一個類似條件反射的單詞。開電梯時正巧遇到要進、出電梯的人,你會這樣說;在咖啡店拿紙巾正巧另一個顧客也要伸手去拿東西,也會這樣說;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了你,更會本能的說“對不起”。這個詞,其實就是告訴對方自己沒有事,也希望對方不要在意,不要給對方造成困擾,
可就是加拿大人的這種禮貌,卻常常被她的鄰居美國人拿來開涮。這也是本文開頭那則廣告的文化背景。 因為加拿大人在生活中實在太愛說“對不起”,所以連加拿大統計局也曾在社交媒體上一本正經的吐槽說:“平均每天每個加拿大人會說45,000次對不起。”雖然這個“統計”來源無從考證, 但從側面也印證了加拿大人是有多愛“對不起”吧。
在加拿大,說Sorry就像是個萬能膏藥。在一些小尷尬或是小摩擦剛剛發生的時候,真誠(且本能)地說出這個詞,釋放的是善意,將矛盾化解於無形。然而,從深層的文化背景來看,有人倒是分析說, 這是源自在西方文化裡,解決爭端的第一條就是馬上道歉。相反,在西方商業世界裡,人們往往更愛采用對抗性的對話方式,甚至動輒就訴諸法律來解決問題。
雖然有一些傷痛不能因為說了對不起而變好,但是道歉是一種社會的潤滑劑,每天都在不斷的改善人與人的相處關系。當然,“對不起”隨著語調變化或在不同語境中,並不是永遠都是友善的示意。但這已經不是我在本文所要探討的話題了。
幾年前,聯合國公布了一項世界各國幸福指數的調查。在那項調查中,加拿大被列入幸福感最強的十個國家中,並在150個國家中排名第6位。套用一句網絡用語,愛說對不起的國度,那裡的人們都不會太壞。下次來到加拿大,如果碰到一臉誠懇和你說“對不起”的加拿大朋友,記得回報一個善意的微笑,算是給他們的一個小小嘉獎吧。
責編:Zoe Chan
如需咨詢或有疑問,歡迎隨時發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們會盡快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