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现最完整古鸟 能够了解到当时生活环境

琥珀現最完整古鳥 能夠了解到當時生活環境-熱點

化石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其中天然的琥珀可以說是活化石,古生物學家可以通過通過琥珀了解到古代許多生物的生活環境等。在北京時間2月2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宣布,他們在緬甸產的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如蜂鳥般大小的、幾乎完整的小鳥,取名為“煎餅鳥”。

琥珀现最完整古鸟 能够了解到当时生活环境
琥珀现最完整古鸟 能够了解到当时生活环境

據了解,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黎剛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美籍研究員鄒晶梅(Jingmai O’Connor)、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恐龍研究院院長路易斯·恰普(Luis M. Chiappe)教授和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Ryan C. McKellar)教授、台北市立大學的曾國維教授等學者共同研究。

此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據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此次發現的琥珀相當大,珀體長約7厘米,其中保存的古鳥完整,暴露的頭頸部區域保存著更長更密的羽毛,代表著這具標本比剛孵化的小鳥或幼鳥更為年長,也就是說,這隻小鳥已經出生較長一段時間,過著獨自的生活,是目前琥珀中發育程度最高的古鳥。

“很有意思的是,由於礦工的疏忽或自然風化,這個標本沿著冠狀面剝蝕,這雖然損失了部分皮肉,但也因此暴露出了身體內多區域的解剖學細節,為學者們的研究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台北市立大學的曾國維教授表示,“這個薄薄的標本也因此被暱稱為煎餅鳥”。

青年古鳥類學家表示,相比蜥蜴類,目前緬甸琥珀中的鳥類包裹物依然極為少見。煎餅鳥雖然缺失了部分左翅與腿部,但它仍然是迄今為止緬甸琥珀中發現的最完整的古鳥標本。

“煎餅鳥”具有反鳥類的特徵,反鳥類是白堊紀出現的一類相對原始的鳥類,是鳥類演化的重要分支,它們都有著較強的飛行能力,拇趾與其他三趾對握,適宜樹棲,但最終在晚白堊世末期與恐龍一道完全絕滅。煎餅鳥標本的發現,表明了緬甸琥珀中反鳥類類群在白堊紀中期仍然存在較大的生態分化和輻射,這對我們理解古鳥類的演化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