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月是地地道道的山東姑娘,講話直率大方,性格活潑開朗。目前,就職於英國葛蘭素史克製藥公司的她,從事新藥研發的工作。在焦月的生活圈子裡60% 是”老外”,40%是中國人。與大部分想要融入英國社交環境的留學生不同,大學畢業後的焦月一度的想要回歸”中國圈子”。她說,瞭解自己的國家,可以讓一 個人更好的融入另外一個國家。
英國留學生告訴你:瞭解自己國家,才能更好的融入“文化衝擊像糖果屋,興奮多過排斥”
9年前,16歲的焦月離開家人到英國求學。當時她就讀於溫布爾登的一所私立女校,作為班裡唯一的一個中國人,從一個”純中國”的環境進入一個”純英國”的環境,給焦月造成了不小的culture shock(文化衝擊)。
焦月的culture shock並沒有想像中的煎熬。她說:”culture shock對我來說好像是走進一間糖果屋,眼花繚亂的,但是完全是興奮多過排斥。因為外國高中是很精彩的,有騎馬射箭,有做蛋糕的課,有畫畫課,有做衣服 的課等等。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不知不覺就過來了。”
也正是當初的這一段經驗,讓焦月能夠專注眼前事,保持樂觀的心態,對不同的生活環境時刻保持者一種享受的心態。
高中畢業後,焦月進入帝國理工攻讀本碩連讀的化學工程專業,她的同班同學開始出現亞洲面孔,也有不少是BBC(英國出生的華人)。大學緊張忙碌的課程,假期找intern,在慈善機構積累經驗…… 焦月並沒有太多的時間來思考自己的社交圈問題。
“不是你的圈子都是老外你就融入了”
直到大學畢業,身處社會大環境的焦月才意識到,這麼多年雖然生活在英國圈,但是自己的狀態並不是積極主動的融入。”並不是你身邊的人都是英國人,你 就真正的融入這個社會了,”焦月說,”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磨合期,他們一開始的友好都只是想要瞭解你,而並不是把你拉進他們的世界。”
雖然整個價值觀成長的青春期生活都在英國度過,為焦月融入英國圈做了很好的鋪墊。但她還是覺得在中國人的圈子裡,讓她有更多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進入 社會的焦月開始有意識的參加一些華人圈子的社交活動。焦月說,對自己的國家瞭解越多,讓她跟外國人交流的時候更加自信,也有了更多的話題可談。焦月說她並 不想變成英國人,作一個瞭解英國的中國人才是她的追求。
“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有助於融入
另外,對生活的享受和自我的提高也是焦月在異國精彩生活的方式。畢業後,焦月報名學習了《第三級葡萄酒與烈酒高級證書》,瞭解品酒知識。”成為某一 方面的專家”也讓她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其中有華人也有外國人。對她來說,並不是只要融入英國人圈子,而是要融入整個社會,這個社會有”會講中文和不會講中 文”兩種人而已,並沒有國籍之分。
焦月說,要融入一個圈子,瞭解這個圈子的文化,提前做準備和積累是必不可少的。這個過程不僅能提高語言水平,也是自己知識沉澱的過程。一次偶然的社 交機會,讓焦月成為韋鳴恩勛爵的英國華裔青年領袖計劃(Diaspora Emerging Leadership Program)的學員。她記得韋鳴恩曾跟學員分享,要檢驗自己是否真正融入英國,就到酒吧跟人聊天,讓對方猜你在英國居住了多少年,如果你實際的年數少 於對方猜測的年數,那麼工夫就到家了。
焦月把她在”如何融入英國人圈子”講座上的重點分享給大家:
1. 瞭解英國人喜歡的運動,足球、板球、英式橄欖球等;
2. 瞭解1960年-1970年期間的英國和影視劇(那個年代是英國文化創作的高峰);
3. 瞭解英國名勝古蹟的歷史文化,如白金漢宮等;
4. 關注英國新聞、政治,聽BBC Radio4;
5. 選擇瞭解一至兩個成功的英國人,如The Body Shop創始人安妮塔·羅迪克(Anita Roddick),維珍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