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产代理的发展轨迹 l 居外专栏

地产代理的功能是促成物业买卖,其经营模式自然受到物业发展的改变而改变!

在战前,香港物业交易,是以整幢或整个地段为单位,只是少数有钱人的玩意,地产代理也只有极少数量。为了交接资讯,他们大都会聚集在中环的茶居,并以人传人的方式促成交易,口头成约,信用是代理重要的资产。

直至1947年,吴多泰先生在尖沙咀山林道以分层单位形式出售住宅,而1954年霍英东先生更首创卖楼花及分期付款形式出售物业此举令买楼首期数目大减,广大市民也同样可以参与物业投资。

由于参与人数增加,代理数量也随之而增加,加上资讯缺乏,透明度低,当时的经纪行业良莠不齐。部分不良代理以赚取差价为主业,佣金次要,似买卖二手车的情况,先向业主压价,然后代理或相关人士先自行购入单位,之后再高价售予买家。

当时的物业大多数是单幢楼,交投也不算热烈。直到1968年,美孚新村开售,成交量大升,地点也集中,大型的代理行就应运而成,也标榜不食价,只赚佣金的经营策略。直到1997年楼市大跌,地产代理陷入危机,发展商为了促销物业也就开始直接委托代理卖新楼,地产代理由从事二手物业之外,多了一手物业的生意!

由于发展商大多直接委托数家大型代理公司,令代理生意由百家争鸣逐渐变成寡头垄断,约有1,000间门店的两大代理集团估全港生意总额一半以上,而余下6000间中小型代理只有2间中型行有200人左右的规模,其余都是50人以下的小店形式运作。

展望未来,疫情令全港都趋向数码化,数码代理也会登场

通过网络及VR睇楼,资料的分享分析变得更方便,更突破的是通过数码化运作的公司更可以准确掌握客户的数据,运用AI协助,在楼盘推介、配对、跟进、甚至议价等工作上,都为代理提供更精准的助力。

数码智能代理将会是下一世代的突破创新模式,为地产代理迈进另一个时代。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