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校方周旋七个月 伦敦大学学院学生终获十万磅住宿补偿

在与校方周旋了长达七个月的住宿示威后,长期经受学校宿舍周边施工噪音和屋内老鼠啃食困扰的伦敦大学学院(简称UCL)住宿生们终于获得了由校方发放的十万英镑住宿补偿金。

本科住宿学生每人分发了1300磅作为精神补偿费,该数额大致相当于学生一个学期的宿舍租金费用

本周四,ucl的投诉小组给位于Campbell House West, near Euston住宿区的所有87位本科住宿学生每人分发了1300磅作为精神补偿费,该数额大致相当于学生一个学期的宿舍租金费用。

Giulia Gandolfo是ucl一名二年级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在校住宿生,他表示:“很高兴听到我们所有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我终于感觉我们的受到了公平的待遇。”

这起学生宿舍示威活动爆发于今年五月,UCL该宿舍区的学生站在宿舍外,称屋外的施工爆破噪音和老鼠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

另外,有大约60名学生拒绝交房税和一系列账单,并指责学校违背了学生住宿守则。对此,UCL管理部以学术惩罚和开除手段对这些拒绝交款的学生予以威胁。 示威一度陷入困境,直至Union Official 部门指出学校的这种行为属于非法行为,学校应该对学生生活质量进行维护和保障,才使局势得以扭转。

一位前 Campbell House West宿舍的学生Jamal Rizvi表示:“由于施工噪音过大,我们都无法在屋内复习。有时,屋内的镜子,甚至桌子都能被噪音震得跳动起来。 我们在每个房间放了分贝表,通过手机可以显示其分贝级别。在距离施工地点较近的宿舍屋内的分贝经常可以达到95,而距离最远的房间分贝也达到了75。”

“在房子的地下厨房和街道有一个连着的台阶,很多老鼠也就顺这些台阶从外面爬到屋内啃食屋中的家具和食物。”Rizvi补充道。

早在2014年11月,UCL Campbell House West住宿区的学生就纷纷向校管理部门报道周边施工的爆破声过于喧杂,而且屋内甚至也会经常有老鼠爬动或啃食屋内东西。但是校方并没有立刻就此做出应对,给学生的答复也并不能够使人满意。

直至今年年初,校方也没有就此宿舍问题做出处理,于是随后便引发了该宿舍楼学生的大规模住宿示威活动。

UCL校方教育部副院长,UCL投诉小组主席Prof Anthony Smith对此发表看法:“学校周边建筑带来的噪音困扰是学校对学生生活考虑的不够充分,对此给学生带来的困扰是无法估量的。然而这件事,入住的学生都根 本没有通过入住前的信息获得相关周边施工的信息,所以这也是校方的失职。

从目前看,尽管这些受住宿困扰的学生的到了资金补偿,但是校方对于应对将来类似潜在的事件尚未做出有效的预防解决措施。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

英校方加大对校内性别刻板言论控制 女孩子也擅长理科!

近日,英国校方代表表示将对校内过分的性别言论行为加以严厉控制,为避免年轻人对性别差异产生刻板意识。

英校方加大对校内性别刻板言论控制  女孩子也擅长理科!
英国校方代表表示将对校内过分的性别言论行为加以严厉控制,为避免年轻人对性别差异产生刻板意识

该表态源于英国大学的一项最新教育报告,上面称,校园内的性别刻板意识经常表现在认为女生更缺乏抗压性,自信和适应力。男生则被认为在学习方面缺乏刻苦工作的品质。另外,对于文理科的选择也会有很深的认知差异。比如男性适合理科而女生则更多的适合文学研究。

目前英国大学理科学生的男女比例已经严重失衡,很多在校女生对理科的学习产生了排斥感。教师的引导性的言论是给男女生选课上带来一定影响的潜在原因之一。

对此,该物理学院的发言人在一次英国教育大会上发言称:“学校应该重视教师在日常里的用词言行,教师们也都应该反思自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是否传播了性别相关的负面信息给学生。”

一位英国教育部的代表也表示,目前比较可行的建议是,学校领导团队应该委任一位性别维护者,以此确保诸如过分性别言论行为能像种族歧视和同性恋歧视那样被 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校方应该对相关教育政策加以调整和严格化,所有学生学科分配要根据学生的擅长进行平等分配。避免性别刻板意识的传播。”

另外,英国政府称:“性别言论更多的体现在女生群体,所有女生都不应该将他们的性别视为一个使他们成功的障碍,更不能就此使他们留下性别轻视的刻板意识走入社会。政府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女学生感觉他们能够遵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和抉择他们自己的发展方向。”

目前,对于避免这种教育中刻板意识的蔓延治理,政府已经号召很多英国大学去鼓励更多女生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学习STEM的课程,以此帮助他们有机会步入更多未来高薪经济领域的工作岗位。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

现实太“骨感” 许多英国毕业生表示对未来生活缺乏自信

最近,一项叫做“The Mind Over Matter“的教育研究报告表明,很多年轻人在即将毕业离校的时候都对自己未来的生活缺乏自信并表示会经常感到不满。该报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涉及了众 多教育界专家采访,1000位在校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和相关学术前沿研究。

现实太“骨感” 许多英国毕业生表示对未来生活缺乏自信

通过研究的调查问卷反馈来看, 在校学生中,大多数女学生都会比男学生缺乏更多地快乐感。另外,在所有18岁的毕业生中,仅仅有33%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快乐,这一比例几乎也只是 14岁学生的一半(60%)。同时,大多数18岁的毕业生也都纷纷反映他们目前的生活几乎都是被各种各样的考试所充斥,而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未来即将 开始的大学生活。

经分析,造成这种不快乐感的潜在因素是如今英国大多数学校都普遍将时间花在对学生单一的应试教育上而忽略了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一项该研究的报告表明,在14到18岁的青少年中,他们对于个人价值观以及自我信仰的形成普遍随着其年轻增长而走稳定下滑趋势。

专家表示,诸如适应力,勇气和执着等意志品质以及学生的个人价值认知取向对学生将来生活质量要影响要远远大于一味枯燥的应试教育。

如今,在这项研究的号召下,英国地区政府已经分配了足够的资金给一些学校去对此做出应对,就学生的个人信仰,意志力,适应力这些潜在的性格素质培养展开教育。

另外,参与这个研究项目的一个教育专家表示:“如果我们相信智力,能力这些因素是和我们的出生关系不大,而是更多地通过后天的个人努力,心智方面的历练影响所致,那么当我们遇到一系列的挑战和失败的时候就会把它们视为一个发现自己缺点的机会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成长。

一位教育部的发言人也表示:“我们希望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发展他们各方面的技能帮助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取得双赢。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让他们具备更多社会用人单位青睐的的关键所在。”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

习大大去英国:去了哪两所大学? 其中缘由是什么?诺贝尔奖摇篮

近几日,习大大访英的消息刷爆屏了,咱们习大大访英参观英国大学,选中了帝国理工和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大学那么多,习大大怎么就偏偏选了这两所大学呢?其中缘由值得细细道来!

习大大去英国:去了哪两所大学? 其中缘由是什么?诺贝尔奖摇篮
英国大学那么多,习大大怎么就偏偏选了这两所大学呢?

帝国理工大学

帝国理工学院成立于1907年,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学,由9个校区组成。主校区坐落于英国伦敦市中心南肯辛顿(South Kensington),紧邻海德公园南边和皇家阿尔伯特大堂。

帝国理工曾是联邦大学伦敦大学的一个加盟学院,2007年7月在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授权下,正式脱离伦敦大学成为一所独立的大学。

声誉排名:

帝国理工学院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成员之一,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并称为“G5超级精英大学”。

2014/15Times全英排名第4,QS世界大学排名第2,仅次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在2014全球500所大学教学实力排名中,帝国理工位列全球第22

曾就读、曾任职或现任职于帝国理工的校友中,共有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位菲尔兹奖获得者。

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中,有53名为皇家学会会员,57名为皇家工程学院院士。

科研实力:

帝国理工的研究水平被公认为英国大学的三甲之列,并以工程、医科专业、商学而著名。

在最新公布的2014REF科研水平评估中,帝国理工位列全英第2位,有91%的研究领域被评为“世界领先”或“国际优秀”。

在2014/15《泰晤士高等教育》各学科排行榜中,帝国理工学院位列英国及世界顶尖地位的学科有:

尽管帝国理工以工程、医学专业著名,但它的商学院排名也在欧洲名列前茅。学校的管理学硕士项目在2014年Financial Times的全球管理学硕士排名中列第19位;MBA项目在2014年Financial Times的排名中位列全英第8,欧洲第15,全球第49。

帝国理工专注于科技及商学教育与研究,2012/13年度的研究总收入为八亿两千两百万英镑,当中的三亿多为研究资助。

职业规划:

帝国理工在2014/15《完全大学指南》关于毕业生就业前景的调查中,位列全英榜首。一项调查表明,帝国理工毕业生的起薪为英国之最。

全球机遇:

通过帝国理工学院给予学生在全世界学习、工作、研究甚至旅行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拥有全球意识和观点。

话说,去年帝国理工的校长凯斯?奥尼斯爵士(Sir Keith O’Nions)就曾带队访问过中国,并表示必须抱紧正在科研界迅速壮大实力的中国的大腿。

虽然理工科学生常常被黑,然而优质的理工科学生总是让人特别的羡慕嫉妒恨,那实力,那薪资,苦逼文科僧就是比不了啊~

而说到理工科院校,美国的大牛是MIT,英国的,舍帝国理工还有谁呢?

帝国理工这两年在Times排行榜上,是14年第五、15年第4、16年第3的节奏,uker君总是赶脚,按照这个走势,它很快就要占山为王了。

在英国,教育界将剑桥、牛津、帝国理工和其他三所伦敦大学下属的学院称为“Golden Triangle”, 翻译过来就是金三角名校。而现在,除了将“牛剑”两所大牛相提并论为”Oxbridge”之外,英国人也开始使用“Impbridge”或 “Camperial”的说法了,即Cambridge和Imperial CollegeLondon的合体之称。人们都调侃说,剑桥好像要跟牛津离婚了,因为帝国理工在好几个排名上(包括QS世界大学排名)都打败过牛津,和剑 桥站到了一个level。

牛津面对剑桥的OS也许是

说实话,在现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帝国理工仍是略显矮了那么一丢丢,谁让那两所大牛都是英国人心中既关学业也关风月的传奇呢。然而要论起理工科,尤其是工科来,IC虽然没傲到“我称第二谁敢称第一”的地步,但也唯有它够格被称为英国的MIT了~

最近IC还与MIT合作设立了科研方面的项目,首批投资就有300000美金,用于支持起步阶段的一些研究创意。所谓物以类聚,“校以级分”啊~

作为如此牛校,帝国理工的入学标准其实是相当高的,每年的淘汰率也是很醒目的。然而,一旦成为帝国理工的学生,你可以在伦敦这个全英最大的经 济、历史、语言和文化中心的中心,完成学业。因为IC所处的位置就是大伦敦的核心区域呀。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这个地理位置总不会让你吃亏的。

除了地域优势,帝国理工也建立起了自己强有力的学术关系网,可以从方方面面获取高段位的学术支持。在帝国理工的官网首页,高调地写着:我们是全英唯一一所专注于科学、医学、工程学和商科的大学。

IC一共设有四个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自然科学院,以及帝国理工商学院。每个学院下属的研究中心和科研小组都多到让你眼花缭乱,根本数不过来。

工程学是帝国理工的一大优势学科。而工程学院,始终都是欧洲工程学界的领导机构。拥有1575名教职工,其中包括395位顶尖学者,而现在的学 生数量则达到近六千多名。能进入IC工程学院的学生,享受到的是世界级的专家大牛的教育。而且学科门类分得也非常齐全,工程类的专业,只要你想学,它应有 尽有。

而医学方面其实和工程学一样,同样是IC的优势学科,它的建立,就是在1997年合并了西伦敦的几大顶尖医学院而成的。医学院不仅学科分类齐 全,其research quality也绝对是大多数学校只能仰望的,就举这么个例子:2013年,IC医学院的分析化学科教授Zoltan Takats研制出的智能手术刀,甚至能实时分辨出切除的组织是否为癌组织。

自然科学院的师资和科研力量其实也是不容小觑的,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可充分享受院里的先进设备和其他学术资源。每年IC的自然科学院都会 为优秀的教职工颁发年奖,而且一颁就是几十人几十人的。还听说,院里最近还有教授被选到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去担任要职了。

最后还要说说帝国理工比较年轻的商学院,位于South Kensington校区。别看人家年轻,是2004年才成立的,但帝国理工的商科专业历史,可以追溯到1971年,在那个时候就设立了管理科学系。虽然 从雏形到建立起完整的商学院花了30多年之久,但现在,帝国理工这所商学院,能迅速以“年轻人”的姿态在教学与研究水平上享誉海内外,未尝不是之前那30 年磨一剑的成果。

帝国理工的学生就业率今年在Times上是排第二的,达到91.1%之高。从帝国理工出来的学森,绝对个顶个儿的是各大企业争抢的人才,薪酬方面想必就更不用担心了。

另外,帝国理工的导师们手里的资源和关系都是一流的,可以给优秀的学生推荐到国内外的工作机会。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曼彻斯特大学

曼大这次比较简单明了。 习大大点名了要访问曼大的石墨烯研究中心。

这可以说是曼大在全世界的研究里最尖端的研究中心。

靠着石墨烯的研究,2010年,曼大的两个科学家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也因此拿到了欧盟拨过来10亿欧元研究经费.. 这是目前以来欧盟给哥哥大学发的最高金额的研究拨款…

这一次,希望与中国企业展开合作,将科研成果市场化。石墨烯国家研究所已和诸多国际化公司建立合作,包括空客、三星等。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

教育要平等 英议员呼吁向贫困学生提供更多支持

由英国议员组成的公共帐目委员会(Public Accounts Committee)在一份报告中呼吁,对处于劣势的贫困家庭学生需要提供更有效的支持,目前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水平也不够。

教育要平等 英议员呼吁向贫困学生提供更多支持

公共帐目委员会主要负责审查公共支出是否值得。在报告中该委员会认为学生津贴(pupil premium funding)政策已经初步显现出了有益的变化。

委员会希望政府能够“更好地理解”什么样的措施能有效地减少贫富学生之间的差距。

该委员会主席席勒(Meg Hillier)表示缩短弱势学生“成就差距”应该成为“教育政策的基石”。如果不能缩短这一差距,那贫困就会在穷人之间“代代相传”。

她表示,需要对为什么来自不同背景的弱势学生表现差异巨大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这份报告指出,对于某些学生,例如那些贫困沿海地区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现象似乎变得更加的难以改变。

而与此相反,中国学生“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劣势”都获得了高水平的成就。

学生津贴在2011-2015年期间向贫困学生提供了60亿镑的补助。

报告指出,学校获得的资助差异巨大,意味着“按弱势学生人数平均来算,有些学校获得的资助要比其他学校多出约3千镑/年”。此外,政府推出的通用信用(universal credit)政策也没有明确的机制来辨别符合享受学生津贴福利的学生。

教育捐赠基金会(Education Endowment Foundation)的柯林斯爵士(Sir Kevan Collins)支持该委员会的倡议,希望学校可以对家庭情况进行了解,确保以最有效的方式使用学生津贴。他认为资助系统不能被设计成奖励那些在帮助弱势 学生方面获得成功的学校。

全国教师工会的领导人布洛尔表示,在很多情况下学生津贴被用来填补由于预算削减而造成的差距。

一位教育部发言人表示,该份报告显示政府已经在缩小贫富学生成就差异上初现成效。他表示,无论背景如何,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实现全部潜能的教育机会,政府致力于消灭“教育不平等”现象。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

英国政策变化 导致特殊教育“碎片化”

Driver Youth Trust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政府一系列与特殊需求和残疾儿童有关的政策导致这些学生处在“无条理的”系统中。

英国政策变化  导致特殊教育“碎片化”
政府一系列与特殊需求和残疾儿童有关的政策导致这些学生处在“无条理的”系统中

这些政策包括2010年的学院法案(Academies Act)和旨在结束学校资助力度不一致的改革政策。2014年9月,一套新的特殊教育需求(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SEN)实施规程在英格兰正式实施,旨在让学生成为教育计划的核心。

推出这套新规程,是希望带来为特殊教育带来变化,包括年龄范围扩大到0-25岁、父母和孩子能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帮助支持系统分级化等等。

然而,Driver Youth Trust表示这一系列变化反而引起了学生、家长、老师和教育组织的困惑,很难在这个“碎片化”的系统中找到方向。

该慈善组织呼吁政府重新审查对特殊需球和残疾儿童的支持工作。

在报告中,Driver Youth Trust认为改革带给学校自主权的同时也存在着危机。有些学校难以向特殊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额外的帮助。特殊学生的表现越来越依赖于学校的领导能力。

该组织呼吁学校领导将特殊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整个学校的重点,而不只是相关专业教师的工作重点。

此外,Driver Youth Trust还希望政府统一学校入学流程,家长如有不满意,就可以对学校提起上诉。地区政府也应让家长和学生参与到地区支持服务开发的过程中来。

教育部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政府出台针对特殊学生最大规模的改革措施是为了确保所有的帮助支持工作都以孩子的需求和愿望为中心。对此,有不少家长给出了积极的反馈,认为流程变得更加简单明了。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

老师难当 英格兰超过半数的老师将选择离职

最近的一项由国家教师工会发起的调查发现,在英格兰地区,超过半数(53%)的教师考虑在未来两年之内离职。在考虑离职的教师当中,有61%的人认为工作负担过重,有57%的人希望获得一个更好的工作。

老师难当   英格兰超过半数的老师将选择离职
老师难当 英格兰超过半数的老师将选择离职

在受调查的1,020名中小学教师当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在过去五年之内发生了士气下降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大臣吉布(Nick Gibb)呼吁解决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现象。

该调查还显示,很多教师对政府的计划感到不满。

76%的人认为,强迫学校更多地从事学术工作,会损害教学工作。

62%的人认为,开设500家新的免费学校也会损害教学。

54%的人认为,给四岁孩童进行基准测试,并不能有效地判断孩童的能力。

这项调查非常及时,因为上个月,五个主要的教师工会警告说,教师岗位有可能面临严重空缺,但政府坚持认为现有的职业空缺率维持在1%,是可持续的。

NUT的秘书长布劳尔(Christine Blower)表示,“这份调查显示出,教师群体中存在着大量工作负担过重和低士气的现象。教师们觉得,迄今为止,教育部旨在减轻教师负担的一系列举措都 不是很适当。同时,在未来十年,将有将近一百万学生要经受学校教育。政府的应对措施是建立更多的免费学校,鼓励班级扩容,尽管有些地方已经供过于求。此 外,教师离职的愿望增加,新教师越来越难招募。我们现在正面临着学校系统崩溃的严峻考验。”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

“留学不是你想留想留就能留”英拟加大语言测试难度

据英媒报道,英政府正在与大学磋商,削减来英的外国学生数量,计划通过设置更严格的英语语言测试来达到这一目标。一位内政部发言人告诉《英中时报》记者,如果 留学生希望从英国教育中受益,就需要充分掌握英语。消息一出,英国大学团体立即称此计划为一项“重大担忧”。

“留学不是你想留想留就能留”英拟加大语言测试难度
“留学不是你想留想留就能留”英拟加大语言测试难度

近日,英政府内的部长们正在与各所大学进行磋商,磋商内容为削减来英的外国学生数量,目前政府计划通过设置更严格的英语语言测试以每年减少至少25000名留学生。

据英媒报道称,上周,内政部官员与各大学代表举行了一个研讨会,计划放弃现有语言测试系统,并代之以更严格的国际英语语言测试。预计新的英国语言测试将比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测试更为严格。

一位内政部(Home Office)的发言人在接受《英中时报》独家采访时说道:“我们欢迎人们来到我们世界顶尖的院校学习,但如果他们真的希望从英国的教育中受益,他们就需要充分地掌握英语。”

“所有类型的移民都对我们的社区、住房,以及公共服务有所影响,正因为此,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打击滥用我们的移民系统的行为,这也包括以‘学生’路径来英的人。我们将会继续改革,但同时继续吸纳最优秀的人才。”

“据独立的数据显示,这一策略行之有效,自2010年以来,来自国外的大学申请上升了17%,而对于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世界顶尖大学的申请更是上升了33%。”

内阁消息人士们表示,该计划还需要时间来最终确定。其中一位说:“计划目前仍在磋商阶段,但首相和内政大臣都在演讲中说到需要更严格的英语语言测试。”

内政部此举之前,首相卡梅隆曾在5月发表过关于移民控制的演讲。他说:“我们必须进一步遏制对政策的滥用,关闭更多虚假的学院,对学生逾期逗留的学院更严格的控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英语语言要求。”

然而,有大学团体警告说,该项政策将削减15%的海外学生数量。英国国际学生事务委员会(UK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ffairs)负责人斯科特(Dominic Scott)表示,这将是对招收海外学生的“致命一击”。

斯科特说各大学都将该计划视作一个“重大担忧”。他并表示,更严格的语言测试将让学校难以招到预科学生,以及科学和数学科目的学生,因为一些专业的学生可能有很高的学术技能,但英语能力较弱。

斯科特的看法是否过于悲观?英国大学、留英学生,乃至相关留学教育机构对政府此番计划究竟报以何样观点?《英中时报》记者带着以上问题采访了这些团体。

大学:中国学生学术能力强

“在本校的共约33000名学生中,大约有1000名中国留学生,”英国诺桑比亚大学(Northumbria University)国际发展部主管卡西(Robert Carthy)告诉《英中时报》记者,“这些学生对本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据统计,他们对当地经济亦做出了大约2千万的经济贡献。他们同时为当地增加了文化多元性。他们不同的学习方法亦可供英国本地的学生们学习,创造全球化的学习环境。”

“我们参与了该次政策改革计划的咨询环节,我们强烈反对进一步收紧相关政策。如果(学生们)感到英国比诸如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等国更不欢迎(留学生)的话,那将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卡西继续说道:“在本校,我们并未看到任何证据显示语言成为学生们完成学业的障碍。事实上,我们的中国留学生们的表现一直很好,甚至比英国本地学生或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们更好。同时值得提及,本校亦有许多不同的路径以帮助国际学生们战胜语言障碍。”

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媒体与公共关系部门主管高斯(Annie Goss)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目前该校有4153名在读的中国学生,占据学生总数的16%,并占非欧盟国际学生的59%。

“本校一直致力于倡导国际学生的重要性,并曾与学联协作,成功地举行了‘我们是国际人’(WeAreInternational)的宣传运动。”

“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它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例如:早期是否生活在英语环境当中(如:英语媒体、学校等)。因此,中国学生一开始的语言水平可能不如马来西亚或印度的学生,但当学生们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时,则差距会减小。”

“我们强烈鼓励学生们在英国开始正式的学位课程之前,做足准备性的学习。我们希望政策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到这一点。事实上,我们的中国学生在学术方面表现良好。”高斯说。

中国学生:这一举措是合理的

目前就读于英国华威大学的小朱同学向《英中时报》记者表示,她认为英国政府的这一举措是合理的,不过,就个人而言,如果及早知道这样的政策变化,她可能会重新考虑留学英国的决定。

目前就读于利物浦大学的小高告诉记者,即使这项计划影响到自己,他也“不会重新考虑留学英国的决定”, 当然,“增加语言测试的难度会令人有些担心,但这不是最关键的影响决策因素”。

“我支持政府的这项计划,因为据个人观察,有很多在英留学生的语言其实仍不理想,尤其 是口语,只有少数能与老师和当地人流畅地交流……从上课的经历来看,很少有中国人在课堂上提问,且身边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是模棱两可 的……语言测试更为严格虽会增高来英留学的门槛,但也会提升英国大学学历的含金量,从长远来看是值得做的一件事。”小高说。

曾经也是通过雅思语言考试而进入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的在读生祉霖则表示, 如果遇见非常想去的大学,仍旧会努力考英语,即便难度有所提高。“不过,我考过雅思,但感觉考完以后的英语水平也没有显著提高,直到来了英国学习、生活 后,英语水平才有了质的变化……另外,有些考生为了通过语言考试,可能报名时会报很多场,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祉霖说。

她同时说,近一年内,在学费上涨、工作签证收紧等方面,亦有感受到限制移民的压力。

留学机构:支持提升语言测试难度

中国深圳匠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孙欣在接受《英中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其机构非常支持提高测试的严格性。“提高测试的严格性即涉及考试本身的效度和信度。不过,哪怕是再严苛的考试,能否真实反映学生对于英语使用的能力应当是核心,若偏离此方向而为难非英语为母语的学生,那么考试的效度就有失偏颇。”

“其次,严厉的措施还应当对考试的信度有帮助,即:新设计的考试应当更加不容易预测、 没有稳定的考试内容的规律,以及更容易杜绝作弊的情况发生。所以,考试的题目的重复概率应当降低,相对应的题库应当更大,选择的语料话题范围更广。这样一 来,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考试的严格性。”

孙欣继续说道:“对于本机构的招生办学而言,政策变化并不构成太大的影响。因为我们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不是对于考试本身规律的研究。”

曾任中国湖南富岳出国留学服务中心副总兼英国部部长的王女士对记者说,她认为英政府的 计划应当不会影响到招生,因为英国的大学仍有很多优势,比如教学严谨、有很多世界名校、学制较其他国家更短,等。另外,有志向出国留学的学生大多及早就开 始语言方面的准备,因此语言不大会成为他们的困扰。

中国北京美华心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留学业务总经理郭辉则认为,“语言,对于一个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从学习到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个人觉得,对于真正的留学生而言,语言考试的难度提高,并不是难题。英政府此举无非是想限制一些并非真正想认真学习的人进入英国的大学。”

1个留学生 = 0.6个工作机会

据英国国际学生事务委员会(UK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ffairs)援引高等教育数据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数据显示,在2013-14年间,国外赴英留学人数有3%的微弱上升,至435500人。其中来自中国的学生人数为87895人,远超过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商业和行政学为最受欢迎的专业,在这些专业中,38.7%的学生为国际学生,其次是工程与科技类学科,以及排名第三的法律类学科。

据悉,目前大学团体已经在游说英部长们把海外学生从削减移民的目标中去除。英国大学团体(Universities UK )表示,海外学生为英国每年带来£70亿经济效益。另据Parthenon咨询公司报告显示,通过学费支出、住宿、旅游、娱乐消费等方面,每有一个留学生来到英国,就有0.6个工作增加。部分人认为,提出更多的限制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释放负面信息。

该计划同时引起了政府内部长们之间的意见冲突。商务部长扎维德(Sajid Javid)和财政部均担心削减学生数量将损害经济。目前,由于移民政策的收紧,从印度来到英国的学生人数正在下降,大学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来自中国的学生。

财相奥斯本刚刚从北京访问回英,在那里他承诺了一个中英合作的新“黄金时期”,但据英媒报道称,数据显示最难以通过新推出的语言测试的学生便是中国学生。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

“天生我材用不着” 英国五分之一毕业生就业走偏

据《每日电讯报》,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简称HEFCE)的新研究表明,值2008年经济衰退潮时毕业的学生中有五分之一并未从事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

“天生我材用不着” 英国五分之一毕业生就业走偏

大学毕业三年半后,超过20%的毕业生选择了不要求大学文凭的工作,如行政、销售和客户服务等职业。

该研究观察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并将毕业6个月和毕业40个月的数据作了比较。数据显示,从整体上看,专业就职率在这一期间呈现上升趋势,由毕业6个月的64.1%上升至毕业40个月的77.8%。

另一方面,HEFCE的研究也凸显了不同背景的毕业生的就业差距。实力稍弱的毕业生专业就职率相对更低,而且这种情况将持续贯穿其早期的职业生涯。

专业就职率的差距在少数族裔群体中进一步拉大,66%的非裔学生在毕业40个月时获得专业职位,比最高峰值低13%。

大学与学院联合会(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秘书长Sally Hunt认为,尽管毕业生未从事专业工作的原因“多种 多样”,然而,大多数实力稍弱的毕业生,尤其是少数族裔和身有障疾的毕业生比同龄人更难获得专业职位,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大学高校有必要给予这些群体更具有针对性的辅助,支持他们从学业过渡到就业”Sally Hunt说,“企业雇主也需要改正先入为主的偏见,避免错失人 才”。据高等教育统计局(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数据,2013至2014学年毕业的在职者有三分之一 从事非专业工作,而六月份公布的新数据显示比例稍微有所回落。

HEFCE首席执行官Madeleine Atkins称:“该研究证实了某些群体的毕业生专业就职率较低,与其它同类研究的发现一致,我们将持续与大学高校合作解决这种不平等状况。”

但也有批评声音认为,对于“专业”职务的定义很可能具有误导性。

大学智库million+的首席执行官Pam Tatlow表示:“20%的毕业生毕业三年后从事的仍非专业工作,这种说法存在着误导性。对于非专业工作的定义已经过时。很多人早期从事非专业工作,但这样的职务引领他们走向了有专业要求的高层职位。”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

2015年最新鲜的英国留学签证政策大汇总

2015/7/13起,英国政府对现有签证和入境政策做出如下修改,请大家知晓:

2015年最新鲜的英国留学签证政策大汇总
2015年最新鲜的英国留学签证政策大汇总

新政1: 签证发放的入境日期:T4的学生签证发放的入境日期根据CAS上列明的开课日期的前一个月或者入境日期的前7天

新政2: 2015年8月起,就读公立学院(publicly funded colleges)的新生不可在学习期间工作。

新政3: 2015年8月起,学生结束某一学术层面的学习后(如本科、研究生),若想继续在同一层面学习新课程(如申请第二个Master),则新课程必须与之前的课程有一定相关性,或由校方证明新课程对学生事业发展有帮助。若学校不遵守该规则,将面临处分。

新政4: 2015年11月起,就读于college的学生课程结束后不可在英国境内续签。如需就读新课程,必须回国重新申请签证。除非学生就读于“嵌入式学院 (embedded college)”,其课程与Home Office认可的大学衔接,学习结束后可直接进入该大学。

新政5: 2015年11月起,就读于college的学生,不可在英国境内申请转Tier 2或Tier 5工作签,必须回国办理。

新政6: 2015年11月起,继续教育(Further education,毕业后无学位)学业的就读时限由3年缩短至2年。

新政7: 2015年秋季开始,Tier 4陪读家属不得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low or unskilled job),可从事高技术含量的全职或兼职工作。

新政8: 8月3日及之后,16或17周岁想要去英国就读学位前的准备课程(大学预科),只能申请T4(成人普通)签证,T4(未成年)签证只适用于就读私立学校( independent Schools)的学生。

新政9: 11月12日及之后,将上涨生活费保证金的要求,所有T4普通学生的生活费要求如下:

伦敦地区:从原来的1,020英镑/月涨到1,265英镑/月(9个月)

非伦敦地区:从原来的820英镑/月涨到1,015英镑/月(9个月)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