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桑巴 熱情奔放的狂歡節 | 巴西

里約熱內盧簡稱為里約,那麼里約在哪裡?曾經是巴西的首都(1763年-1960年),位於巴西東南部沿海地區,東南瀕臨大西洋。這裡的人熱情奔放,“桑巴”“狂歡節”是這裡的特色。被里約市政府命名為“桑巴搖籃”的大石頭名字叫“鹽石”,因這裡最初是運送食鹽的船隻卸貨的地方而得名。當時岸上的縴夫就是來自巴伊亞州的黑人,他們閒暇時就一起跳桑巴。因此,鹽石算是第一個固定的桑巴表演地點。

每個週五的晚上,在里約熱內盧港口區附近的“小非洲”,一塊帶有台階的大石頭下面都擺著兩張桌子,四五個樂手兼歌手圍坐在桌旁邊彈邊唱,周圍的觀眾跟著節奏起舞。這一巴西傳統的圓圈桑巴表演已經在這裡持續了10年。

這個地點並不好找,隱藏在老城區狹窄的街道內,但每週都能聚集很多觀眾,有桑巴愛好者,也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那塊有台階的大石頭被稱作里約“桑巴搖籃”,而舉世聞名的狂歡節桑巴就來源於圓圈桑巴。

里約桑巴  熱情奔放的狂歡節 | 巴西

黑奴帶來的激昂舞蹈

2017年里約狂歡節致敬桑巴誕生100週年,按此推算,桑巴誕生於1917年。而事實上,桑巴在1860年左右就開始在巴西傳播,但沒有人能夠說出確切的年份。1916年11月27日,一些巴西黑人歌星一起錄製了一張名為《電話情歌》的唱片,被認為是第一張在巴西錄製的桑巴唱片。唱片於次年問世,然後廣為流傳,讓桑巴這種音樂形式在巴西全國流行起來,因此後人就把這一年當作桑巴元年來紀念。

“桑巴(Samba)”一詞的起源有很多版本,有人說是從阿拉伯語“桑不拉”而來,是摩爾人入侵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時留下的“遺產”;也有人說是來源於非洲部落語言,“桑”的意思是“給予”,“巴”的意思是“接受”;還有人說是從非洲的另一個部族的語言而來,意思是“與臍帶連接的”。

巴西人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桑巴是從非洲的安哥拉或剛果的部族基姆本杜語言中的森巴(Semba)一詞演變而來,意為“一種激昂的肚皮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838年2月伯南布哥州的雜誌《甲殼》上,指一種當時流行的黑人舞蹈。

從16世紀30年代到19世紀中葉的300多年中,葡萄牙殖民者從安哥拉和非洲其他地區向巴西販賣黑奴1200萬人。在把黑奴塞進船艙運往新發現的大陸拉丁美洲的時候,白人奴隸販子擔心路途遙遠,黑奴在船艙中一窩幾十天,到岸時腿腳不靈便,賣不出好價錢,他們就每天把擁擠在船艙中的黑奴趕到甲板上,以敲打酒桶和鐵鍋為伴奏,讓他們跳一通家鄉的森巴舞活動筋骨。就這樣,殖民者把這種流行於非洲的舞蹈無意中帶到了拉丁美洲。

桑巴最早在巴西東北部黑奴最多的巴伊亞州流行。19世紀末,里約成為巴西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大批東北部移民來到這裡,同時帶來了他們自己的文化,其中就包括桑巴。

被里約市政府命名為“桑巴搖籃”的大石頭名字叫“鹽石”,因這裡最初是運送食鹽的船隻卸貨的地方而得名。當時岸上的縴夫就是來自巴伊亞州的黑人,他們閒暇時就一起跳桑巴。因此,鹽石算是第一個固定的桑巴表演地點。

狂歡節的主角

巴西的狂歡節文化與足球文化有著類似之處:每個巴西人都有自己支持的球隊,也都有自己支持的桑巴舞校。如同足球根據水平劃分級別,狂歡節的桑巴表演團體也分級,最高級的是特級組,之後是甲級組。一般來說,遊客在里約現場觀看的,或是通過電視轉播觀看的,主要是特級組和甲級組的表演,因為只有這兩個級別的舞校才能進入發售門票的桑巴大道。

桑巴舞校制度1935年開始在狂歡節上實施,並正式得到里約市政府的認可。雖然不像足球比賽中兩隊捉對廝殺,但舞校在桑巴大道的表演也是通過評分最後要分出高下的,最後兩名降級,下面級別的頭兩名晉級。在比賽中,各舞校都使用桑巴舞曲作為主題音樂,並講述一個故事。

為了狂歡節期間的表演,所有參與者都非常認真和投入。1995年里約還成立了桑巴學校獨立聯盟,作為狂歡節的組織者,負責集中包裝和推廣每年的桑巴舞表演活動。

桑巴能夠成為狂歡節的主角,與一位名叫卡托拉的音樂家分不開。里約的桑巴博物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狂歡節各舞校的樂器、服裝和歷史,另一部分則都在紀念卡托拉。眾多音樂家和評論家都認為,卡托拉是巴西音樂史上最重要的桑巴音樂家。

卡托拉的父母與大部分巴西黑人一樣來自東北部的巴伊亞州。他的母親在巴西前總統尼羅·佩薩尼亞家做傭人,因此卡托拉出生在當時巴西總統府所在地——里約卡泰特區。父親會彈小吉他,讓卡托拉從小在東北部音樂聲中長大。

後來由於家庭經濟條件越來越差,卡托拉一家搬離了房價貴的街區,遷到距離市中心不太遠的貧民聚居區曼蓋拉山。在那裡,卡托拉遇到了年長他6歲的音樂家卡洛斯·卡沙薩。15歲時母親去世後,卡托拉終止了學業,與卡沙薩一起組成樂隊。

1928年,他們的小樂隊發展成了一家桑巴舞校“曼蓋拉第一站”——如果在里約的中央車站搭乘地鐵,第一站就是曼蓋拉,舞校由此得名。後來“曼蓋拉第一站”在里約狂歡節表演中發揮出色,至今已經19次奪得冠軍。

卡托拉也因此聲名鵲起。他在上世紀30年代創作的桑巴歌曲,被美國百老匯的卡門·米蘭達等歌星傳唱,並由此很快傳播開來。桑巴和狂歡節也開始揚名世界。

一度被禁止的“國家名片”

今天,桑巴是巴西的“國家名片”之一,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它在巴西是非法的。

里約桑巴博物館負責人德西蕾·雷耶斯介紹說,“在本世紀初,黑人在巴西經常是‘小混混’、‘犯罪分子’的同義詞,因此黑人中流行的舞蹈肯定也不能進入主流社會,警察看到黑人聚集在一起跳舞,經常認為他們是在從事非法活動。”

為此,眾多桑巴音樂家奔走呼籲,爭取將桑巴合法化。後來,卡托拉的成功促使電台大規模播放桑巴音樂和歌曲,桑巴才逐漸成為廣受歡迎的音樂形式。

在熱圖利奧·瓦加斯總統執政期間,政府為桑巴舞校發佈公共廣告,舉行大型舞會,如“大眾音樂日”、“大眾音樂之夜”等;里約市立劇院也開始接受桑巴藝術家的表演,讓桑巴不再是底層黑人“不入流”的藝術;一些桑巴藝術家還隨總統到國外出訪,推廣這一文化形式……可以說,在瓦加斯總統執政期間,桑巴成為了巴西的“國民音樂”。

此後的巴西政府也不斷推廣桑巴。在黑人音樂家吉爾貝托·吉爾擔任文化部長期間,圓圈桑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每年的12月2日被政府定為桑巴日。

巴西的桑巴舞校現在早已走出巴西,每年歐洲狂歡節期間,一些巴西舞校都會受邀參加表演。有貴賓訪問巴西時,桑巴表演也是獨特的歡迎方式。

桑巴在發展過程中也不斷與其他音樂元素結合,比如在融合波萊羅、雷鬼等元素的基礎上,桑巴產生了各種分支。上世紀50年代末期,桑巴與爵士結合,形成了浪漫的波薩諾瓦樂曲。此後搖滾樂、電子音樂等也都能神奇地與桑巴結合。而今年狂歡節前在里約海灘舉行的桑巴大會,甚至還使用古典交響樂來為桑巴伴奏。

 

來源: 《環球》雜誌

責任編輯:Shelly Du

巴西|裏約之最——狂歡節

裏約熱內盧狂歡節舉世聞名。該盛事每年于複活節前 40 天開始舉行,曆時五天。其規模之宏大、場面之壯觀堪稱世界之最,常吸引數百萬巴西人和世界各地的遊客彙聚于此,共度節日。節日期間,激情歡快的音樂、五顔六色的服裝和熱情奔放的舞蹈將整個城市化爲一片歡樂的海洋。

關于裏約熱內盧狂歡節的起源,人們有著多個解釋。其中,最可信的起源是葡萄牙大齋節前的一個名爲“Entrudo”(恩特魯多)的歡慶活動。這是一場熱鬧的街頭派對,人們戴著面具東奔西跑,相互潑水、互擲泥塊和柑桔類水果。1600 年前後,葡萄牙殖民者將該活動帶到了巴西,在這裏逐漸演變成現代的狂歡節。

載歌載舞

裏約熱內盧狂歡節舉世聞名

音樂是節日期間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舞者們踏著桑巴舞的旋律,帶領興高采烈的遊行隊伍前行。這種風格的音樂源于 19 世紀末來到裏約的移民群體。當時,咖啡業的蓬勃發展和奴隸制的廢除使大批移民湧入巴西。來自巴伊亞省的許多獲得解放的奴隸在裏約熱內盧定居,帶來了他們當地的舞蹈、音樂和習俗。後來,狂歡節的參與者們又加入了各種多彩的元素,比如遊行花車和奇裝異服,讓狂歡節的內容更爲豐富。

裏約的街頭樂隊

裏約熱內盧狂歡節舉世聞名

裏約的每個區都有其最受歡迎的街頭樂隊 (bloco)。這座城市號稱擁有不下三百支樂隊,並且該數量還在每年遞增。每個樂隊都會著力展現自己的桑巴舞音樂家和舞者,以及他們創作的曲目和舞蹈。狂歡節期間,他們總會在城市中的固定地點表演。裏約熱內盧最著名(且規模最大)的樂團莫過于在市中心表演的傳統樂隊 Cordão do Bola Preta 以及在伊帕內瑪區 (Ipanema) 街頭表演的伊帕內瑪樂隊 (Banda de Ipanema)。

桑巴大道遊行

裏約熱內盧狂歡節舉世聞名

裏約熱內盧狂歡節的一大亮點是在大型露天運動場 - 桑巴大道 (Sambodromo) 舉行的遊行,該運動場專爲此目的而建。該活動的總參與人數在 2500 到 5000 人之間,裏約熱內盧的桑巴舞學校提前數月就會爲該盛事進行彩排。每所學校都會精心編排,設計奇裝異服,努力展現其各自的主題。該遊行從傍晚時分開始,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清晨,活動還有評委會打分。最終,評委們會選出最優秀的桑巴舞學校、最美麗的花車和冠以“年度桑巴女王”稱號的幸運兒。該演出的門票有售,但是極爲熱銷,欲購從速。

裏約熱內盧狂歡節舉世聞名

 

居外課堂 | 海外買房一定要請律師嗎?

特別策劃 | 2016年居外大數據 解讀中國買家最美國買房偏好

居外看點 | 各國外彙上漲,該如何調整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