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中國富人出國求醫 順便接受患者教育

作者:黃瑞黎(Sui-Lee Wee)

中國的醫療系統無法阻止癌症侵蝕郭先生的胃。在這名現年63歲的房地產開發商輾轉兩家醫院,經受了手術、化療和放療之後,癌細胞卷土重來。

他的女婿隨即在網上發現,一些公司願意——以不菲的價格——幫助身患重病的中國患者去海外求醫。很快,郭先生到了波士頓的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得以使用一種在中國找不到的免疫療法新藥——吉舒達(Keytruda)。將近四個月後,也就是今年四月,他的腫瘤縮小了,體重也增加了。

“來的時候,感覺差距是非常大,非常大,”郭先生談及醫療方面的差異時說。

花費約為22萬美元——全要自掏腰包。

中國已經崛起為一個日益富裕的大國,將近14億中國人所依靠的卻是一個不堪重負、勉強維持的醫療體系,這讓其崛起黯然失色。但漸漸地,富人們找到了一條出路。

西方醫院以及新湧現的一批掌握豐富資源的公司,正向一些中國富人伸出橄欖枝,他們需要接受國內醫療機構無法提供的治療,以保住性命。此種趨勢讓為了省錢而進行醫療旅行——通常是做些並非危重的處理,比如看牙或整容——的看法發生了轉變。

醫療問題只是中國巨大貧富差距的一個縮影。新一代富有的中國人可以到私立醫院或國外尋求幫助,其他人卻不得不忍受漫長的等候,而且無法得到應有的治療。

根據業務範圍涵蓋醫療旅行預訂的中國旅游預訂公司攜程旅行網的數據,去年,中國人出國看病的總數為50萬人次左右。一些醫療旅行中介稱,其中大多數旅行都聚焦於整形手術和常規檢查,但出國求醫的危重病人數量正在增長。

患癌症赴美求醫的中國公民郭樹石(音),在波士頓的一套公寓內,治療期間他一直住在那裡
癌症赴美求醫的中國公民郭樹石(音),在波士頓的一套公寓內,治療期間他一直住在那裡

“據我們所見,來自中國的患者是人數增長最快的群體之一,”梅奧診所(Mayo Clinic)高管健康保障項目和國際醫藥部門負責人斯蒂芬妮·L·海恩斯(Stephanie L. Hines)在電子郵件中表示。

在波士頓的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有雇員為患者提供旅行和住宿方面的幫助。麻省總醫院、梅奧診所和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均提供翻譯。

北京的一家名為厚樸方舟的公司稱,它去年幫助過1,000余名患者——它說這個數字比前一年多了一倍——郭先生是其中之一。厚樸方舟會把病人送到美國日本,病人一抵達這兩個國家,該公司的雇員便會在機場迎接,並將其送到一套租來的公寓裡。病人去醫院時,厚樸方舟的一名翻譯會隨侍左右。

近至1970年代,中國的醫療體系還提供著從搖籃到墳墓的醫療支持。盡管該國實施了一個龐大的醫療改革計劃,但其公立醫院目前依然不堪重負,床位和醫生都太少,難以提供被很多西方人視為理所當然的那種醫療服務。《柳葉刀》(The Lancet)在2015年按照聯合國相關標准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以居民健康狀況論,中國在188個國家裡排名第92位,名次低於古巴和墨西哥。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國政府正增加投入,並鼓勵私人投資者參與其中。據官方媒體報道,2015年,中國共有430萬人被確診罹患癌症,也就是說,每天確診約1.2萬例,相比之下,2010年的數字是240萬人。根據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中國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約為30%,而美國的這一數字是70%左右。

患者常常不得不到中國香港和澳門,購買外國藥物,在內地,那些藥物要等三至五年才能走完准入程序。郭先生正在使用的藥物吉舒達,直到去年才獲批在海南島的一個醫療旅游試點區使用。

在中國一線城市的頂級公立醫院裡,午夜剛過就有人排隊。頂尖醫生的預約號在清晨之前便被會搶奪一空。有經濟能力的人可以從黃牛處買預約號。北京當局今年三月稱,將禁止公立醫院收取診療費,試圖以此緩解公眾的不滿情緒。

相比之下,郭先生在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的體驗“更為人性化”。郭先生的醫生讓他充分表達想法。食物和飲料易於獲取。等候區設有長椅。

“中國,我們最多是一個鐵椅子,”他在位於波士頓的公寓裡參加視頻會議時說。“連喝個熱水都很不方便。”

但患者可能無法長久享有這些好處。“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在病人回到中國以後確保治療的連續性,”麻省總醫院特殊服務部(Specialized Services)負責人米斯蒂·海瑟薇(Misty Hathaway)說。

另一家醫療中介——瑞弗健康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周繼昭(Oscar Zhou)說,他已經開始推動自己的公司轉型,致力於幫助客戶在中國香港和澳門搜羅藥物,並找尋可以在國內治病的醫生。

“所以就是導致很多問題,很多患者去海外了,確確實實在了一兩個月內,兩三個月內還算不錯,但是回來了以後,其他的治療如果跟不上,一點用沒有。”周繼昭說道。他還表示,從純醫療旅游的角度看,有些企業的前景頗為有限。

其他一些人則更為樂觀。北京盛諾一家醫院管理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蔡強說,其客戶數量已經從2011年的區區兩人增至去年的約1,000人。盛諾一家拿到了硅谷風投公司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的投資,但具體金額不詳。

31歲的橋梁設計師趙笑晴(音)在其位於南京的辦公室裡。她曾把五歲的女兒帶到德國,讓其接受質子治療
31歲的橋梁設計師趙笑晴(音)在其位於南京的辦公室裡。她曾把五歲的女兒帶到德國,讓其接受質子治療

蔡強被普遍視作中國醫療旅游領域的先驅,正設法縮小他的中國客戶和美國醫院之間的文化鴻溝。

他回憶了一名中國患者在一家美國醫院就醫時,未經通報便走進醫生的辦公室問問題之後,醫院電召他開“緊急會議”的情形。那位醫生當時正為別的病人看病。

“所以中國沒有隱私的概念,”蔡強說。他還表示,自那以後盛諾一家就設立了一個“患者教育”部,告訴患者在海外的醫院裡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實際上不是患者的問題,是我們的問題。”

蔡強說,他在女兒出生之際因澳大利亞醫護人員的熱情友好而受到觸動,隨後便創辦了這家公司。

“每年那麼多中國人去買進口的車,進口的時裝,進口的化妝品,”蔡強說。“所以我就在想,為什麼中國的客戶,當他有了病的時候,當他有了重病的時候,他不可以考慮到國外去看病呢?”

住在南京、現年31歲的橋梁設計師趙小晴,去年曾帶著患有腦瘤的五歲女兒菲菲,到德國的埃森大學醫院(Essen University Hospital)接受質子治療。在上海,這種療法只面向14歲及以上的孩子。她花了大約14萬美元,超過一半都是從親戚那裡借來的。

菲菲的腫瘤縮小了。趙小晴是在瑞弗健康的安排下赴德的,對其服務很滿意,她說花費即便再多一倍她也願意。

“去過以後你就覺得其實中介沒有誇張,”她說。“它甚至說的還沒有我們體驗的好。”

居外網juwai.com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海外房源門戶網站,有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的2百多萬用戶查詢居外網上的280萬條分布在90個國家的掛牌房源,也是華人海外留學和移民的專業向導。歡迎致電 400-041-7515 諮詢海外留學、移民和投資的機會。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責編:Zoe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