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二十年前的海歸回國後工資是普通人的好幾倍,但隨著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出國留學,海歸自然不是那麼稀奇的了,因此,海龜的工資在近幾年,便越來越不可觀了。
海歸曾是高水平、高薪酬的「代名詞」,但隨著大規模「海歸潮」的出現,海歸的素質出現分化,其待遇與預期也與此前形成明顯落差。不少專家表示,隨著留學普及,海歸群體「去光環化」將是必然趨勢。
據《2015年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報告》顯示,2012-2014年這3年回國的留學生人數為99.12萬人,超過之前30年的總和。而據中國教育部統計數據,2015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增至52.37萬人,海歸則達40.91萬人,當年歸國與出國人數比提高至78.1%,而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404.21萬人,留學回國人數總量達221.86萬人,總回流率達54.8%。教育部預測,海歸人數將繼續增長,預計到2017年將達到66.6萬人。
留學生近些年加速回流,有著相當一部分「被動而為」的成分。比如說,工作簽證和移民門檻的提高,使得他們很難在相關國家立足。而除此以外,另一個必須承認的事實在於,隨著留學生群體的整體擴張,其「平均素質」早已極大稀釋。除了極少數「頂端精英」成色依舊,多數留學生的光環已經退去。
海歸曾是高水平、高薪酬的「代名詞」,但隨著大規模「海歸潮」的出現,海歸的素質出現分化,其待遇與預期也與此前形成明顯落差數據顯示,近五成海歸工作5年以上才能收回留學成本。他們期望月薪3000至8000元的佔63%,1萬以上的佔12%。57.80%的海歸就業崗位分佈在基層崗位,中高層佔33.70%。海歸收回留學成本調查中,5年及以上的佔49%,兩年包括兩年內收回的共佔22%。
高額留學投入和實際薪酬的落差,讓海歸難以「屈就」。中國教育部留學生服務中心對留學歸國人員薪酬區間調查顯示,博士和碩士學位的留學回國人員,月薪主要在5000元至1萬元,而本科和專科畢業海歸的工資多在5000元以下。啟德教育發佈的《2015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調查結果也顯示,約96%的海歸都有拒絕工作OFFER(入職通知)的經歷,其中約62.7%的海歸是因為收入不理想。
來自知名美資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趙蕊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的時候說:「外企現在更加注重本土化,有的連英文面試都取消了,只要求能夠簡單交流和讀懂英文郵件就行。」趙蕊表示,除少數頂尖商學院外,他們現在更加偏向招聘能腳踏實地的國內畢業大學生。
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協會會長齊立新認為,海歸群體在國際化視野、獨立思考工作、快速適應與溝通等方面都具有相應優勢,無論求職還是創業都會增強發展後勁,「但留學本質上應是對本國理論知識、教育內容、科研條件方面的欠缺,有針對性地到他國補充的短期行為,不應一味對海歸群體進行拔高或者貶低」。
因此,留學人員需要加快適應海歸常態化的調整,社會各方對海歸群體也需要寬容與理性。出國學習,回國就業,這一切都是再尋常不過的個體選擇。
(據僑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