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成中產海外房產投資第一站 | 海外

從赴東南亞旅游到赴東南亞置業,不少中國中產家庭正從東南亞國家開始邁出自己海外置業的第一步。

與過去較高淨值人群多出於移民或子女教育等考慮在英美等發達國家大城市置業的需求不同,投資東南亞地區樓市的需求往往與賺取租金回報、養老、度假等目的聯系在一起;相比歐美中心城市動輒上千萬元的房產投資門檻,一兩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購房門檻深得中產家庭青睞。

畢竟,“買房致富”是不少內地普通人親眼見證或經歷的“投資真理”,而他們許多人希望,能在某些“落後中國二十年”的東南亞市場上,找到復制這樣的神話的機會。

越來越多的東南亞地產中介探索中國內地市場。圖為泰國首都曼谷
越來越多的東南亞地產中介探索中國內地市場。圖為泰國首都曼谷

點擊查看泰國房源

據萊坊日前發布的報告指出,私人投資者將在市場中正變得更加重要,因為財富創造將繼續逐步增長,房地產仍被視為財富保值的手段和收入來源,重要的是房地產還是有形的可控資產。

從曼谷到河內、從新加坡到普吉、從金邊到吉隆坡,越來越多的地產中介探索內地市場,也有越來越多的中資開發商落子東南亞,微信公眾號中向大眾推廣東南亞房產的文章一時間層出不窮。

世邦魏理仕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內地於2017年上半年再度成為亞洲區內最大的跨境房地產資金來源地。中國內地房地產發展商及綜合企業於上半年離岸房地產交易中,亦成為舉足輕重的買家。人民網近期援引一份追蹤中資房地產企業在東南亞國家投資的研究報告顯示,包括富力、碧桂園、綠地等在內的8家中資地產商在東南亞國家已經投入或宣稱的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了2900億元。

另一層面的背景是,中資與“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各方面經貿往來正日益增加,私營機構也在該地區更加活躍;以中泰鐵路、印尼雅萬高鐵、中老鐵路、新加坡泛亞高鐵(昆明-新加坡)、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等為代表大型鐵路基建項目的陸續開展都預示著未來這一區域更為緊密的聯系和巨大的發展空間。

盡管如此,個人投資者在海外置業時所要面臨的復雜風險還需謹慎處理。鑒於大部分東南亞國家仍屬發展中國家,相關法律及制度有時不盡完善,遇到糾紛維權成本較高,內地投資者因開發商無法按期交付住房而投訴無門、因前期交易程序瑕疵而導致售房款無法從目的國彙出等問題屢有見報。另外,對於一些房屋按揭計價幣種與房產所在國本幣不同的情況,則更要注意彙率波動可能造成的投資收益損失。

(據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