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順傑 《聯合早報》臺北特派員
人才外移情況嚴重,臺灣通過立法放寬來臺簽證及工作和居留等相關規定,優化保險、租稅等待遇,希望加強延攬外籍專業人才赴臺,以提升經濟競爭力。
六年前由印度到臺灣深造的克裏斯(Krishnendu Chatterjee,28歲),2017年從臺灣最高公立學術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獲得了納米技術博士學位,壹番考慮後決定留在臺灣發展,在壹家臺資科技起步公司負責開發國際業務,月薪近8萬新臺幣(下同,約17,100 人民幣)。
“比起亞洲其他城市如上海、香港和新加坡,臺灣的薪資配套確實低了兩成五到三成。但以生活質量來看,臺灣還是比較高的,因為這裏工作量沒那麽大,朝九晚六,加班也沒那麽多,工作與生活平衡。我以前為了博士學位長時間都困在實驗室裏,我過怕了那種日子,所以不想在工作上花太多時間。”來自西孟加拉邦首府加爾各答的克裏斯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道。
臺灣成高階人力凈輸出地
然而,克裏斯並不打算在臺灣久留。他說:“在這裏發展的空間畢竟有限,我預期再待個兩三年,有了些經驗後再到新加坡或上海去。”
克裏斯所點出的,或許正是臺灣民進黨政府當前要解決的人才危機的關鍵。因受少子化和老齡化影響,加上國際人才競逐激烈,島內低薪問題又揮之不去,臺灣內部人才流失近年不斷惡化,臺灣已然成為高階人力的凈輸出地。
根據臺灣勞動部去年提交立法院的報告,臺灣過去10年來每年移出約2萬至3萬名白領技術人員,約占就業人口的2%至3%。與此同時,臺灣每年能有高達5%大專以上畢業生到外地工作,其中又以工商管理學門畢業生最多,造成專業人才及基層勞動力缺乏。
中國 31條”惠臺措施”效應
除了臺灣島內人才外移,現約有3萬名外籍專業人士的臺灣,也無法吸引更多外籍高階白領前來。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去年公布的2017年競爭力報告就顯示,在全球63個經濟體中,臺灣對具備高技能外國專才的吸引力位居第44名,臺灣在吸引及留住人才方面則排名第38,顯見臺灣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強弱異勢。
若根據英國經濟研究機構牛津經濟公司和多家跨國企業研究預估,到了2021年,臺灣恐將因為留才攬才不力而成為全球最缺乏人才的地區。相比之下,日本排名第二,美國第九,新加坡則位居第14名。
在這個背景下,加強延攬外籍專業人才以提升臺灣競爭力,已成為臺灣執政當局的施政重點之壹,尤其當中國大陸在今年2月底宣布形同“窮臺”(吸引臺資)和“笨臺”(挖角人才)的31條惠臺措施後,解決人才危機更成了總統蔡英文的當務之急。
為因應這個問題,由民進黨政府研擬大半年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2月正式上路,期以通過專法放寬外籍專才來臺簽證、工作和居留的相關規定,並優化保險、租稅和退休等待遇,從而建構更友善的工作和居留環境,達到加強攬才來臺留臺的效果。
無需固定雇主 “就業金卡”效法新加坡
攬才專法的壹大亮點是效法新加坡“個人化就業準證”(Personalised Employment Pass)而推出的“就業金卡”。所謂就業金卡,指的是對“特定專才”核發工作許可、居留簽證、外僑居留簽證和重入境許可共四證合壹,為外籍專才大開自由轉換工作的方便之門。
主管人才政策的機關臺灣發展委員會主委陳美伶日前為金卡背書時解釋,外籍人才過去須由雇主代為申請才能來臺工作,但未來只要經過八個政府部會認定為特定專才(在科技、經濟、教育、文化、藝術、體育或其他領域中具備“特殊專長”),“那妳沒有固定的雇主,妳壹樣可以進到臺灣來工作”。
還擬修法給予”雙重”國籍
下來,臺灣政府也準備打鐵趁熱規劃研擬新《移民法》,在不影響臺灣年輕人的工作機會,以及不拉低臺灣薪資水平的前提下,設計壹部更具機動性和靈活性的移民法,開放中階技術人才來臺,並放寬臺灣永久居留條件,甚至對優秀人才同意給予雙重“國籍”。
然而,在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看來,“臺灣人才短缺的問題是被誇大的”。他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臺灣攬才來的人很少,外界的解讀是政府法令過於嚴苛,但我們自己做的研究卻顯示,大部分的臺灣企業是沒有需要外籍人才的。”
他補充說:“假設壹個國家的產業知識內涵不高,它根本沒有需要很多人才。臺灣企業花在研發的經費很少,臺灣企業對人才培訓的投資也很少,這樣的產業為什麽需要那麽多人才?妳說臺灣人才短缺,得說清楚是什麽人才。以制造業來講,我們缺研發工程師,服務業如電商則是缺高階管理人才,臺灣短時間沒辦法培養出這些人,只能從外面找。”
薪水太低兩頭不著岸
不過,從印度來臺六年的克裏斯受訪時卻指出,同本地雇員壹樣,在臺資企業工作的外籍白領也面對薪資停滯的困擾,“除非是科技業,不然外籍人才根本不會來臺灣,因為其他國家的薪資比較高”。
他舉例,臺企如要聘雇外籍白領來臺,雇員除了須有兩年工作經驗,薪資也得超越47,971臺幣 (約10,257 人民幣),但10余年來此門檻不但未變,更有不少企業主要求降低門檻,變相拉低了外籍人才的待遇。
這次攬才專法並未放寬引進外籍白領的門檻,以免產生影響島內工作機會的疑慮。辛炳隆說:“很好笑的是,臺灣人才外流是因為薪水太低。那我們攬才的時候,最大的問題也是待遇太低,而政府卻壹直想要把薪資拉得更低。”
臺灣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莊委桐就指出,47971臺幣的薪資門檻,其實是中央主管機關在2004年公告的工業及服務業專技人員每人月平均薪資,“應該根據現況加以調整才合理”。
他解釋,臺灣政府的政策目標,是為了因應未來臺灣島內人才短缺的現象,而非替企業降低人事成本。薪資門檻若定得比臺灣現行薪資還低,不但吸引不到外籍專業白領,反而讓企業有誘因利用政策漏洞引進低薪藍領勞工,使低薪情況惡化,讓問題雪上加霜。
但臺灣文化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邱駿彥受訪時指出,面對其他國家的激烈人才競逐,“臺灣即便給再多的薪水,只有小眾(的外籍人才)會來,絕對不是大眾”。
現為臺灣勞動部法規會委員的邱駿彥說:“所以要靠著這個攬才專法或移民法吸引外國人,妳不如好好地照顧和培養臺灣人才,尤其是因應工業4.0,栽培科技、網絡和機器人人才,否則臺灣會經歷第二波的經濟倒退,到那個時候就完蛋了。”
如需咨詢或留言,歡迎隨時發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們會盡快為妳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