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人出國旅遊時,所遇到的文化衝擊常常是不愉快的。羅伯特•洛克(Robert Locke)的體驗卻不太一樣。在美景如畫的德國小鎮格利茨(Goerlitz)購買一棟迷人但有些破敗的房產過程中,他被驚到了——以一種相當愉快的方式——當地政府官員對這筆交易提出了質疑。他們表示,洛克所同意支付的價格太過高昂,並立即要求賣家降低近三分之一的價格。這些官員之所以有賣家的電話號碼,是因為他此前承諾重新修葺這棟物業但最終沒有實現。(德國房價多少錢)
洛克是一名退休歷史學家。正如他所指出的,格利茨當地政府的態度是德國經濟如何運作的一個積極生動的例子。德國政府官員並不是不插手經濟,而是以影響市場結果為榮。儘管格利茨當局微觀管理房屋價格的程度屬於特例,但德國經濟的基本準則就是保持房屋價格的穩定和可負擔性。
德國房價30年降10% 這才是房價應有的走勢要對這種做法的結果提出辯駁,很難。從2012年英國房產諮詢公司Colin Wiles援引的數據來看,柏林的單臥室公寓售價僅為5.5萬美元,萊茵蘭地區四臥室獨立式住宅僅售8萬美元。而紐約及硅穀類似規格的房產售價在十倍以上。
儘管英語國家的一個傳統共識是,官方介入價格會導致低於平均標準的結果,但事實上,無論以哪個標準來看,德國經濟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之一。有多成功?從國際貿易上就可以看出來。2012年德國的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為2,38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以人均來看,是中國的近15倍,而且是在德國勞動者工資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的情況下實現的。過去十年,德國GDP增長在大型經濟體中位居前列,而其失業率卻在最低水平陣營中。
據Wiles的數據,2012年德國房屋價格較30年前下降了10%(扣除物價因素後)。和英國相比,這個數據簡直太驚人了:同期英國房產價格上漲了逾230%。
以上故事中,關鍵的一點是,德國市政府會定期放出可供開發的土地,從而增加房產供應。終極驅動力是中央政府制定的一條政策,基於每個區域居民數量的最新準確數據,向市政府提供財政支持。
此外,德國還刻意設計了一套鼓勵租賃而非買賣的系統。租客享有較多權利,且只要支付了房租,就幾乎能免於被房東逐出,甚至也不會遇到房租大幅上漲的情況。
同時,德國法律法規抑制公民對業主所有權的需求。比如,德國銀行很少被允許發放相當於房產80%以上價值的貸款,因此,潛在房產購買者首先需要至少兩成的現金。更有甚者,房屋所有權意味著要服從一項嚴苛的消費稅規定,而優惠稅收政策則鼓勵房東儘可能地將房產租賃出去。
所有這一切是如何對德國經濟增長做出貢獻的?對於美國近代熱衷於自由市場解決方案的教條主義者,夏威夷大學的榮譽教授洛克是一位傑出的批評者,他指出,德國對房產市場管控的一個重要結果就是保證了勞動力人口。並且,通過實質上消除了泡沫的這種方式,德國的這套系統儘可能地減少了資源的不恰當分配,而這在英美經濟繁榮-蕭條的交替循環中多多少少是不可避免的。這一循環又因鼓勵公民將房屋所有權視作投資的稅收刺激政策而惡化,導致了空間的大量囤積和利用不足。
另外,在德國的系統中,房屋建造商很少需要像普爾特房產公司(Pulte Homes)、霍頓公司(D. R. Horton)、萊納房屋公司(Lennar)和托爾兄弟(Toll Brothers)等美國房屋建造商那樣囤積大量土地——這非常危險,會讓公司分心。德國房產建造商只需專注於以低成本建造高質量房屋,因為他們很放心:當有需要的時候,額外的土地可以用合理的價格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