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怎么规划城市 | 新加坡

新加坡怎麽規劃城市 | 新加坡

新加坡是壹個年輕的國度,壹邊欣賞著她的美麗與文雅,壹邊為新加坡人的儒雅素質與文明教化所驚嘆。與此同時,新加坡城市規劃更是給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光耀回憶1979年與鄧小平晤面時,鄧小平告訴他,早年赴法留學時曾途經此地,這裏臟亂落後,雜亂無章。建國前夕,新加坡城市問題已經到了難以解決的地步。市中心到處擁擠,滿眼是貧民窟。四分之壹的居民擠在島上百分之壹的地區裏。常常是50多人擠在壹個二三層樓的商鋪房間內,或是住在臨時搭設在骯臟的下水道上的小屋裏。街道骯臟、過度擁擠、住房短缺以及不衛生的生活條件在城市中心區隨處可見。

1965年被迫獨立後,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第壹個訴求就是“居者有其屋”。新加坡的城市規劃經歷了由雜亂無章到井然有序的過程,得益於良好的規劃及強有力的政府執行力。

作為當代亞洲最重要的現代化大都市之壹,她既非如北京、東京在既有古老東方都市基礎上轉型而來,也非如上海、中國香港是西方殖民時代形成的繁華都市。

去國會大廈的路上,“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介紹,“我們首先拆除雜亂的集居地,廣建符合現代化居住水準、擁有良好公共設施的國民住宅。而後更結合公基金、社會福利政策,總共規劃了17個新市鎮,90%的新加坡居民住在擁有捷運的新市鎮。”

這樣的設計既有效節約了寶貴的土地資源,騰出了大量的土地空間,為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創造了重要的前提條件,也有力地保護了新加坡中心地區的濕地和原始森林,營造了大量的人工森林和綠色草地。“城市戰略規劃目標,簡而言之,就是使新加坡成為壹個‘怡人的熱帶城市’。”

新加坡最大的約束是土地,因為這個國家的壹切都要在狹小的土地上獲得。劉太格說:“面積僅有700多平方公裏的新加坡,我們在中央保存了150平方公裏的永久保護區。沒人敢打主意,是任何時候都不能開發的,完全是純粹的大自然。”

目前,新加坡的居住用地只占土地總量的15%,然而卻基本而且是高標準地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標。這與新加坡理念先進的城市發展規劃是分不開的。

國會大廈位於新加坡河岸,建築規模與周邊的殖民區建築非常協調,可見城市規劃之好。此時,正值上班高峰時段,街道上卻不見擁擠。在防治交通擁堵上,新加坡實施了擁車證制度和ERP調控收費系統。為緩和交通擁堵狀況,新加坡交通部門在壹些交通要道、路口和堵塞較為嚴重的路段設置了ERP監控器。當車輛行駛到這些地點和地段時,就可能被收取費用,越是高峰時期收費會越高,而非高峰時期可能不收費,這樣就很好地調節各個地點的交通流量,緩解交通狀況。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專家秉承的寶貴經驗,只有八個字——“堅持遠見,整體規劃。”通過良好的規劃以及政府強有力的支持,新加坡的自然環境和生活品質在過去30年內得到了飛速提高。它的自然環境高度城市化,但它仍是壹個典型的熱帶花園城市。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充滿了人文關懷。漫步於新加坡河邊,從駁船碼頭(Boat Quay)經過克拉克碼頭(Clarke Quay)壹直到羅伯森碼頭 (Robertson Quay),有很多酒吧和餐館依河而建,三三兩兩的遊客點壹杯咖啡或紅茶,悠然自得地坐在那裏,或聊天,或發呆。

雖然高樓林立,高架橋依地勢盤旋彎曲,但穿梭於這個熱帶花園城市,讓人感覺與大自然貼得更近了。樹木、花草多層次覆蓋,綠化空間布局“點、線、面”相結合,在城市設計方面特別註重人們的心理感受,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生態主題公園目不暇接,連接各公園的廊道鱗次櫛比。

走上南部山脊樹梢步道,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鋼筋支柱撐起的近兩米寬的過道,猶如盤旋密林之中的立交橋,將全程9公裏的南部4個公園完整連接起來。坡度平坦,走在橋上仿佛漫步雲端;然而,身邊老樹上的花鳥近乎觸手可及。

不到新加坡,規劃在頭腦中,是壹個冷冰冰、毫無生機的概念;看了新加坡的城市規劃,於是知道什麽叫規劃了。

(據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