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热衷赴美读名校 绕道加拿大“爬藤”成时尚

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移民到北美的华人中,很大部分是为了能让孩子享受到北美良好的教育环境。美国有3000多所大学,排名前15位的精英名校,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成为学生和家长梦寐以求的世界殿堂级学府。近几年来,藤校又分别出了“大藤校”和“小藤校”,华裔家庭同心协力“爬藤”成为时尚。

近年有个名为“曲线爬藤之路”的新名词在家长圈中出现。睿私学(Elite Path Consulting)联合创始人、首席文案导师Sherry Hu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是形容非美国籍、不在自己的出生国申请美国藤校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先去其他学校就读一段时间,再去申请美国的藤校,比如先去加州念一些小区大学,两年后再申请加州的其他大学,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另外还有一条曲线,就是先到加拿大念几年书,再从加拿大申请美国的藤校。

点击查看加拿大的在售房源

根据哈佛大学本科生项目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有来自103个国家的791个国际学生正在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就读,平均每5.8个国际学生中就有一个是来自加拿大,人数远高于其他国家的爬藤率,也许便利的地理位置,和美国相近的文化传承,导致越来越多人把加拿大作为爬藤校的中间站。

睿私学创始人、首席策略规划师Jeanne Ye表示,加拿大的留学生在美国各大精英学府的国际生中,占比基本都保持在前三,是绝对的“爬藤大户”。虽然加拿大本土的大学并不差,在世界上排得上名次的大学很多,且加拿大人的本土认同感非常坚固,加上美国大学学费昂贵让人却步,所以本地迷恋藤校的家庭,更多是来自于私校以及移民群体。

安大略省持牌教师、睿私学首席教育成长导师Maggie Ying表示,华裔小区对藤校的持续关注和热衷,主要来自于华人家庭经济实力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新移民或国际学生家庭,他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经济实力比较雄厚。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精英教育的投入,基本上属于一掷千金。只要能够受到精英教育,再昂贵的学费和成本都愿意支付,并觉得非常值得。教育,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

Maggie把加美两国的大学作了个对比。“美国的社会竞争性强,加国相对落后一些。加拿大的很多家长觉得去美国可以让孩子更积极、上进;有国际生的经验,又不用漂洋过海,美国的工作机会相对也多。”

居外网现共有超过155万套美国房源立即查看

加拿大华裔学生“爬藤”的很多,成功率也并不低,当然这也伴随着昂贵的代价。不光在私校,即便在加拿大普通公立学校的天才班、IB Program里,学生去学一些AP课程,或者学业比较优秀的,爬藤的成功率都是非常高的。Jeanne解释,“华裔会认为反正在哪儿都是移民,就会比较倾向于把孩子送到美国去。本地的一些西方人反而不会想让孩子去美国上本科,或只会考虑去美国读研究所,很少有家庭会直接鼓励孩子在本科的阶段去美国考藤校。相对而言,华裔的爬藤成功率较高。”


居外网是房源量最大的海外房地产门户中文网站,有超310万讲华语用户,平台上的280万房源分别来自90个国家或地区。居外网连续两年中国电子商务评估机构选为中国优秀海外房地产网平台,并荣获着名“红鲱鱼”(Red Herring)全球百强创业企业奖。
欢迎点击查看居外网上的美国在售房源,或致电 400-041-7515 谘询美国留学丶移民和投资的机会。

 

来源:中国侨网
责编:Zoe Chan

出国留学最强中学榜单:哪些中学是名校“收割机”?

随着出国留学人群的日益低龄化,越来越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国内就读国际学校和国际课程班,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出国留学基础。究竟哪些国际学校和国际课程班的加工能力强呢?最近公布的一份“出国留学最强中学”榜单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最近,宜校机构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内地出国留学最强中学TOP100榜,前三甲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第四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前十位中并没有来自广州的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位列第12位。此外,广州外国语学校、ULC剑桥国际高中、广东实验中学也入围前100强榜单。广东上榜的学校有12所,总上榜数排在第四位。

记者了解到,去年,胡润百富旗下国际教育平台“胡润百学”也发布了《2017胡润百学·中国国际学校百强》,入围的广州学校更多,有11所上榜,位列第三。两份榜单无一例外显示,上海和北京的上榜学校占百强榜单的近一半。

前三甲优势在哪?

榜单显示,入围的前三甲均是北京、上海当地的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师资力量强大,生源优秀。该校国际部虽然也开设了AP课程,但其核心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该校国际部高一学生是和本部普高学生同时上课,学业基础十分扎实。该校国际部2018届毕业生有191人,美国方向为173人,24人拿到藤校offer(宜校机构统计时把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算在藤校之内)。

北京第四中学是北京的另一所名校,该校国际部是招外籍学生入读,招中国籍学生则为国际校区。国际校区的规模不大,每年的毕业生在70人左右。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项目结构相对复杂,主要分为三大块,一是招收外籍学生入读的国际部;二是通过中考体系招生的国际班,国际班学生在完成指定的高中会考课程学习后,和国际部的学生一同学习IB课程;三是由普高学生组建的出国班。

广州最牛是华附

广州排名最靠前的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排在第12位。据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朱主任表示,此次排名相对客观地展示了各地国际教育的情况,评估的分类也较为完整。据他介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的国际课程教育始于2004年由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联合开设的一年制IFY英澳预科。2009年,经美国大学理事会授权批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又开办了华南地区首个AP美式高中。截至今年4月份,华附AP班2018届130名学生共收获了七个国家及地区超过700份的海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获得奖学金总额超300万美元。

100所上榜学校当中,公办学校为62所,私立学校为38所,前5强的学校均是公办。宜校负责人肖经栋表示,公办名校之所以远超私立学校,主要原因在于公办名校能够吸引到各地最优秀的学生,同时,公办名校的师资力量、竞赛条件等不错,课程设置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下,公办名校的学生申请结果都很不错。

点评:在统计2018年的藤校数量时,将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三所顶尖名校纳入到藤校范围内。8所藤校每年在中国内地发放的offer约为200份左右,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在中国内地发放70份左右offer。从数据来看,获得丘成桐奖、CTB、英特尔科技创新奖等高等级赛事奖项的学校所在城市,是藤校录取集中的区域。

点评: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是牛津剑桥的录取大户,其“牛剑”录取人数远超其他学校。不过,深圳中学由于英国方向基数小,其牛剑录取率反而超过了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是英国剑桥考试院、国际学校委员会、爱德思国家学历与学术考试机构(Edexcel)授权的全日制国际高中,还获得美国大学理事会的AP课程授权。

点评:英国G5名校包括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的G5录取人数是上榜学校中数量最大的。广州人所熟知的老牌学校广东碧桂园学校排在第三位,该学校是一所同时实施IB三大项目PYP、MYP、DP的学校。此外,统计显示,社团总数和人均社团最高的分别为北京十一学校、广东碧桂园学校。


居外网juwai.com
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海外房源门户网站,有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2百多万用户查询居外网上的280万条分布在90个国家的挂牌房源,也是华人海外留学和移民的专业向导。欢迎致电 400-041-7515 谘询海外留学、移民和投资的机会。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编:Zoe Chan

从全美第一“学霸学区”看美国惨烈的升学竞争 | 美国

4月初是美国大学正规招生传统发榜季节,美国传媒应景大量报道了不少“学霸”故事,尤其是获得全部八所常春藤大学再加斯坦福大学(录取率近年来低于哈佛)录取的超级“大满贯学霸”。据《纽约时报》报道,今年全美这样的“大满贯学霸”有三位。

因为这三位学霸中,有两人是第一代移民:其一是出生在尼日利亚的黑人女生,另一是5岁时才从马来西亚移民美国的华裔姑娘(这或许是她获得“大满贯”的重要原因;如果是中国移民后代,进入常春藤的门槛越来越高)。还有一位,从姓名就知道是个犹太人。这些例子以及传媒的热门报道,通过刻苦努力和教育竞争进入名牌大学,仍然是美国未来社会成功的重要通道。

列克星敦高中的“压力锅”情势

4月9日,《纽约时报》教育版刊载一份长篇报道《一个市镇争取减少学生的压力》,详细介绍了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镇高中学生如何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成为整个市镇关心的议题,引起了知识分子为主的读者群的热烈反应,因为这彰显了美国高收入、高教育城市郊区的一个日益普遍的社会趋势。

《纽约时报》选择波士顿市区西北郊的列克星敦镇深有用意:根据斯坦福大学一项调查,总人口大约3万2千的列克星敦镇是美国全国的“高考学霸”——在全美所有公共教育学区中,列克星敦镇的标准化高考平均分数最高。这一“学霸”地位并非偶然,因为本镇集中了哈佛大学和麻州理工学院的许多教授家庭。熟悉大波士顿地区交通情况的人都知道,列克星敦镇到两大名校校园的距离分别不过10和11英里。镇上住过的名教授,除了在世的世界著名语言学家兼左翼政论家诺姆·乔姆斯基,还有过至少8名诺贝尔奖得主。

列克星敦镇住户的高教育水平,并不仅仅在于这些名校教授,更还有大波士顿地区蓬勃发展的高科技和其他相关工业,尤其是生物制药与人工智能公司。两大名校所在的剑桥镇近年来大兴土木,新建办公楼林立,大多是这些科技公司企业的扩展。因此更吸引了大批高教育专业人士及其家庭成员。列克星敦镇的优秀公共教育体系,特别是全美最高的高考成绩,成为这些拖儿带女的高收入职业人士最中意的居住区。列克星敦镇目前成年人口中,超过一半具有硕士以上研究生学位。

作为近年来美国精英教育中最突出的群体,列克星敦镇的亚裔人口特别是华裔和印度裔因此快速增加,新世纪十多年来翻了一番,从11%增加到22%,远远高于全美亚裔人口占5.6%的比例。这样的情况,加剧了本镇原有的高质量中小学教育体系的竞争性,也在日益血淋淋“割脖子”的名校入学比赛中,维持了列克星敦镇的“学霸”传统:本镇有两所初中(美国初中只有7、8两年级),但只有一所高中(从9到12年级)——列克星敦高级中学,每年招生500多名。去年毕业班学生有10名进入哈佛,7名进了麻州理工,被其他常春藤名校录取的更比比皆是。

如此优异的“高考”成绩,以及大批亚裔尤其华裔家长带来的“名校情结”,也给在校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便是《纽约时报》长篇报道的主题。

列克星敦高中的“压力锅”情势,见于2015年一项全美中学生健康调查:有95%列克星敦高中学生在问卷中回答承受了巨大的课堂压力,有15%承认在过去一年中出现过自杀的念头。在亚裔中,自杀倾向比例高出两个百分点,达到17%。今年1月,确有一位刚转学到列克星敦高中的花季女孩无法承受高压,自杀身亡。

再如学校放学之后,《纽约时报》记者走访镇上的公共图书馆,只见里面挤满了列克星敦高中生,要么在做微积分习题,要么在写实验室报告或学期论文等等。一位女生暂时放下正在用心攻读的世界史课本,向记者说:“看到这许多人?他们都是为了同一个压倒一切的目标”——争取进入名牌大学。后来又有目击者评论:圣诞假期前一天,图书馆下午最后关门时,还剩下几十名列克星敦高中生在里面。记者还专访一名华裔应届女生艾米莉。她说她每晚学习过了午夜才休息,睡了5个小时左右便起床准备上学。为了挤出更多时间,不得不放弃参加生日聚会等等。

在如此巨大的学校压力之下,从校长到镇上社会人士都在呼吁和发起各种行动和措施,以图减压减负,诸如心理咨询和增设帮助放松的瑜伽课,强调预防自杀教育,组织学生自助小组等等。但是大家都承认效果十分有限,因为这些措施和做法都不能改变压力的最终来源——进入名牌大学这个“压倒一切的目标”。

着名的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
着名的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

精英教育竞争后面的利益动机

列克星敦高中的情况绝非例外。在加州、科罗拉多州、麻州其他高科技和“大脑”工业和人才集中的地区的公立学校,都出现类似的高压状况和学生自杀现象。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推动的美国职场演变,以及美国高等教育本身的竞争分化。用麻州理工学院著名劳工经济专家大卫·奥托尔(David Autor)的话,前者造成了美国职场的“杠铃化”现象,中产阶级职位日益减少,高收入职业越来越集中在受过精英教育的高技能人士。美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分化,则在于普通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经费投入和质量不断下降,而顶尖名校的情况截然相反:聘请世界上最有名的专家教授,采购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教育最优秀也是最勤奋的学生,其最终“产品质量”和“市价”自然越来越高。即便是排名第25位的次级名牌大学,其毕业生收入还是比哈佛耶鲁毕业生几乎少40%,不用说排名50之后的普通大学了。

一位家长读者用切身例子说明精英教育竞争后面的利益动机:我儿子想成为一名生物学家。要在这一领域找到一个满意工作的机会,和他上的是纽约州立大学,还是(常春藤)宾州大学或是耶鲁大学,关系巨大。保持下一代中上层社会地位的“生存性恐慌”,才是目前疯狂性升学竞争的驱动力。

还有列克星敦高中毕业生追述学校老师的话,来解释升学竞争与当地房地产和人口组成的“良性循环”或曰“恶性循环”:家长们争先搬到列克星敦,是因为本地学校的良好声誉。于是本地房地产不断升值,房产税收入持续上升,再投资回馈给学校,进一步强化学校的教育质量,如此循坏往复。这是美国教育竞争的一个金钱物质层次。

回到“减负”主题。切不能把美国名牌中学的“减负”与中国混为一谈,因为中国中小学的学生负担,多为课业和考试,而目标对准常春藤名校的美国中学教育竞争,则是全方位的:学业之外的课外活动负担,并不亚于课堂考试。我自己小儿高中四年的各项课外活动的负担,实在超过了学校里的课业。以今年三位常春藤名校录取大满贯考生为例:尼日利亚移民女孩是某项全美演讲比赛冠军;马来西亚来的华裔女孩作为小记者,曾经对数十名美国名人做过电视采访;而那位犹太学生,除了滑雪、游泳、田径等运动,还是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列克星敦高中校长口口声声强调的“减负”,如大量读者评论,实在只是形式主义。这是因为课外活动也是列克星敦高中的传统强项,学校的辩论队、运动队、机器人科研小组等,都在全国比赛中赢得过名次。要取得这些成就的负担,不在课业之下。另外还有美国社会强调的义务工作,学校规定每个学生至少四十小时社会义工,常常是大学升学竞争的重要“点缀”。去医院或老人院的义工服务,时间花得再多也不起眼,而需要别出心裁的独创,或者需要家长财力的“第三世界扶贫”经历。而主张“减负”的家长们,或许也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苦衷。例如上述华裔女生艾米莉的母亲便是“减负”主要提倡者,引起其他华人家长的不满。但这并不影响艾米莉同时申请十几所名牌大学,虽然只被哈佛备取、在耶鲁落第,仍然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克大学等同时录取的骄人结果。

本文的目的之一,是介绍美国名牌大学入学竞争的惨烈和压力,绝不亚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学业和考试压力,以图纠正国内不少家长对美国教育没有压力负担的迷信。当然,因为美国公共教育和大学教育的竞争异化,一般中小学和大部分普通大学的教育质量每况愈下,确实不存在如列克星敦高中以及常春藤校园里那样的高度竞争压力。但是后者才是美国教育的精华所在。美国大学中的中国留学生早已超过三十万,还要加上五年多来增长三倍、就读中小学的小留学生。这数十万留学生上的大多是美国的二三流大学和普通中小学,每年数十亿美元的花费,除了帮助填补美国公立学校预算的亏空,也无形中抵消了不少美中贸易的赤字。但是他们实际所学,不见得会比国内二本、三本大学毕业生多出多少。

(据华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