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 教育體系50年來最大變革 會影響房市嗎?

英國的新首相Theresa may上台以後,雖然還沒有對留學生簽證做啥打動作…. 不過,她已然盯上了英國本國的教育體系….

這兩天,梅姨做出了一個決定,

一個英國教育體系50年來最大的一次變革的決定:

撤銷18年前的禁令,開始開設新的grammar school文法學校,也就是英國的公立重點中學。

要開新的重點中學反而還成了50年來最大改革了?

是的,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英國人(特別是工黨)都嫉妒鄙視這種把好學生挑出來的精英教育,提倡人人平等。 好學生壞學生都按地段上學就好。

可想而知,當這個消息出來後,有的網友就炸鍋了紛紛表示:

「狗屁文法學校」!

「一上台就出這種幺蛾子!無語!」

一個學校為啥這麼招噴,還得勞煩梅姨親自動手?

這我們還得從英國的中學情況說起…..

英國的中學有好幾種,從好到差排的話,大概有這幾個

1 公學,總共就只有8所。 當年皇室欽定的。 比如最著名的伊頓公學啊,哈囉公學啊都屬於這類。 屬於英國最精英的中學,光學習好不行,還得有家庭背景才能進得去. 而且家裡幾代人去過伊頓,成了這個人家庭背景歷史的一個體現。 比如卡梅倫就是「三代伊頓」的老伊頓,他自己,父親,爺爺都是伊頓出身。 而Boris Johnson就是一代伊頓的新伊頓,只有他自己去過伊頓。

2 私校,這就是英國大大小小的私立學校了,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獨立招生和選拔體系。 雖然說私校也有參差不齊的水平,但是總體來說,私校的教育質量要比公立學校更好不少。 當然,花錢就是了,一年幾萬鎊的學費是正常的。

(注意,1里的公學雖然叫公學,但是也是私校,最牛的8所私校而已)

3 公立學校

這才是真正政府出資,免費或者低價的學校。

公立學校又分兩種, 普通公立學校和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

普通公立麼,就是只要年齡到了,按著片兒區自由隨便上。

文法學校嘛,是英國公立學校裡最好的,需要在11歲開始經過嚴格而全面的統考,擇優錄取。有了附近的學區房還不夠,通過考試競爭之後才有機會入學。

如果用一個相對比較好理解的概念的話,你也可以把文法學校理解成英國高中裡的重點中學,畢竟生源都是考試挑出來的好學生。

文法學校出來的學生,一點兒不輸那些頂尖的私利學校,還幾乎免費!這些年也向名校和社會輸出了一大批人才

於是乎,在英國,

有錢人去私立,

沒錢人蹭公立。

沒錢又想去好學校的,只有好好學習考Grammar School。

然而這Grammar School 最大的問題是… 少!! 實在是太少了!

全英國3000多中學,Grammar School只有150所!

而這次,就是梅姨要發話的內容,我們要開更多的Grammar School啦!!!

那麼,為什麼英國Grammar School這麼少呢?這一切,還得從文法學校的歷史和工黨的政策說起…

【文法學校的前世今生】

英國這種頂尖的公立學校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00年。 當時就是教點兒拉丁文,偶爾涉及一些宗教的內容,多少也帶點兒貴族性質。

大學出現之後,文法學校的學生們,就成為了各大高校的「預備役」~當時仍然像學校的名 字一樣,對貴族來說與人交流的用語十分重要,所以仍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學生們在這裡唸到14歲之後直接進入大學。 所以在英語裡這才叫Grammar School,剛開始真的是就是主教拉丁語和各種貴族交流的語言的。 這個名字,就這麼一直流傳了下來….

1000多年後,隨著學校裡教的學科越來越多。 1944年英國終於頒佈教育法案,建立了一個「中學體系三方系統」,就是上面提到的私立中學和兩類公立學校。這才使得文法學校真正成為公立教育。

11歲小升初考試的時候,考的好的學生就能上文法學校,考得不好就去普通公立學校。

也就是這個法案,徹底把英國公立中學的教育體系分成了這種形式

二代們去私立,

其他好學生考進文法學校的學生專心搞學術,繼續考大學。

差生直接讀普通公立中學,高中畢業就找工作去吧。

看起來各不耽誤,多好~

當時的英國人也是這麼覺得的。

那段時間全英國有將近1400所文法學校,有新建的,有維多利亞時期留存下來的,每所學校的學術氛圍都特別棒,很多學生上文法學校也有明確的目的,就是以後奔著牛津、劍橋和各種大學去。 而且,幾乎所有的文法學校都是免費!

直到現在,英國的那些中產階級、高新工種,到內閣大臣、議會成員除了私立學校出來的,幾乎都有文法學校的學習背景。

【工黨急剎車!】

然而,這一切,都被工黨做了個巨大的急剎車…..

當年,英國工黨的一些政治家和倡導公平的教育家們覺得這事兒不對啊!11歲就開始教育分層這也太不公平了!

他們發現,文法學校裡都是中產階級的孩子,而普通學校裡都是窮人和工人子弟,文法學校已經發展成中產階級特權的代名詞了!!

(因為中產階級有錢雇家教,所以成績也比僱不起家教的工人階級的孩子要好。)

你們是考上大學了,那些普通學校裡想考大學的孩子咋辦???他們的後代怎麼辦???不能眼睜睜看著階層分化加劇啊。

不光教育資源分配不平等,而且學校既然要成為學校,不都得是好學生和學習差點兒的一起上課,讓他們互相輔導互相促進嘛?? 現在這樣,普通學校都是差學生了,課還怎麼上?

不帶這麼玩兒的!得改!

提出質疑之後,1965年,工黨就推出了政策,建立非選拔性的綜合學校,你們這些文法學校全部變成普通中學去!!

這一刀也砍的夠徹底的。 

當年,在那些工黨執政地區,文法學校要麼被合併,要麼直接關門。蘇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幾乎所有的文法學校都成為歷史。 

只有在保守黨佔優勢的範圍內,在保守黨政治家的各種呼籲和死撐下,這些學校勉強撐了一陣子。但是到80年代,文法學校也僅剩150所。只剩十分之一

英國 | 教育體系50年來最大變革 會影響房市嗎?

而且留下的學校想要繼續免費招生,就要受政府的控制

不然….就靠收學費自給自足吧

這總該可以了吧,沒想到。 

1976年工黨又要求禁止英國的中學通過考試來挑選學生

那用啥挑??

嗯…你就別挑了,讓學生挑學校不就得了!

就連剩下的文法學校進一步被削弱,被一種綜合體系代替——學校不分好壞,學生想去哪兒上去哪兒上!學校不能有意見!

型號,在保守黨的堅決擁護下,文法學校保留了最後一點兒底線:想來我這兒上學,還是得考試!

工黨這一連串的政策之後,得到了英國中低產階級的廣泛響應。 他們的孩子們終於能跟其他的「好生」們一起上學了。

之後,保守黨上台之後也試圖觸碰過這個禁令,1979年要求開設新的文法學校,結果招來國內上下已經嘗過好處的民眾們的一片罵聲,提議無疾而終…

終於完了?

並沒有….

1998年,布萊爾帶領的工黨再次表示,現在文法學校數量銳減,大家做的不錯啊,看來還是很支持這個政策的嘛。 

那啥…既然大家這麼支持,那不如我再更進一步,宣佈一個事兒:

英國以後,都不開再新的文法學校了吧!!

(這也就成了這次梅姨想要廢除的禁令)

行吧,當時來看,雖然上面有政策,學校的反應也並非坐以待斃。

既然你不讓開新學校,那我們就偷偷的多招點兒學生唄,從1983年英格蘭只有不足12萬人能上文法學校,直到去年,學校還是那些學校,卻多招了5萬名學生。總共有17萬學生在文法學校裡。 但是,那也僅佔佔英格蘭中學生人數5%.

【梅姨的反擊】

梅姨這一上台就看不下去了,這麼多年爭下來,結果我們的孩子咋上個學還得偷偷摸摸的?放著我來!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個事情:

「梅姨決定結束對文法學校的禁令!」

這隔了半個世紀沒人管的燙手山芋,梅姨一上台就接過來了。

梅姨表示,雖然這件事兒不好做,一個不小心就是政治不正確,弄的自己兩頭不是人。

她最近表示,我之所以敢冒險,還是有原因的!

1、文法學校=社會公平的促進

梅姨在英國國家學書院做演講的時候就曾經提出,文法學校的設立能夠幫助來自不同背景的、普通工薪階層的學生活得更好的教育機會~

2、公立學校=差學校? 改之~

在英國,公立學校似乎很早即被貼上了「普通」的標籤,似乎一提到公立學校,立馬聯想到的就是「教學一般般啦」的固定思想模式;而一提到私立學校,大家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是啊,教學質量好,但是貴啊!

在梅姨看來,這樣的學校分類是不同平的。高質量教學怎麼能與高價格劃等號?正確的做 法,就是建立更多的文法學校,讓更多花不起錢上私立的好學生們,也能享受到更高質量的教學啊! 通過優勝劣汰的模式給學生一定的心理壓力,整體提升英國的教育水平同時,也能改善公立學校的地位,又何樂而不為呢?

(對,又回到了最早文法學校的初衷)

3、精英管理模式培養「自己人」

其實,梅姨很早就表達過希望把英國建設成一個精英管理的社會的願望。她認為,好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用最少的成本在學生早期挑選出最好潛能的「未來精英」、將更多的重點放在他們身上,才是王道~

4、梅姨自己就是從文法學校出來的啊!

從梅姨牛津大學畢業的身份就可以得知,梅姨是一個從小到大的大學霸~

她本身就是文法學校出身,因此對於培養她的惠特利公園綜合學校(Wheatley Park Comprehensive School)有著自己獨特的熱愛~

從梅姨的角度看,文法學校就是能助她考上牛津大學、而後進入英國中央銀行就職、接著踏入政界的一個強有力踏板。

因此,梅姨更堅信文法學校成就普通孩子、讓窮人家孩子走上社會高階層的方案是切實可行的,同時也對那些對她所提議文法學校成果提出質疑人士扇了一個響亮的巴掌~

於是,她這才決定,英國需要更多的普通公立學校裡的「高配產品」——文法學校。

嗯..面對這件事,肯定少不了網友們的嘴炮

【正反辯友齊上陣】

總結來看,反對者認為

1,真正的窮孩子還是無法享受文法學校的教育,因此會加大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

2,文法學校的考試機制太難,想要考上就要上各種補習班,讓孩子喪失了快樂童年;

3,考試過於困難,容易讓孩子們喪失自信心。

而在支持者看來,

1 文法學校能夠讓孩子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才能,憑藉自身努力獲得更好人生。通過就讀文法學校,背景不好的孩子能夠考上劍橋、牛津這些高端學校,之後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從而進入社會精英階層。

2 如果沒有文法學校這樣的渠道,工薪階層的孩子很難與富孩子公平競爭,結果只能一代窮、代代窮的延續下去。所以,文法學校絕對是促進社會公平、促進社會階級流動的有效手段。

好吧…

最後的最後…

你們來感受一下….

這個要考上英國重點中學的文法學校,所要考的考試試題:

【11-plus 考試】

一部分英國網友表示,看到試題的那一刻,就已經一臉懵B了……

比如這種找規律的……

【右邊四個圖形中,哪個與左邊三個是一類的? 】

<img class=” size-full wp-image-192845 aligncenter” src=”https://e-images.juwaistatic.com/2016/09/20160919005013_47926.jpg” alt=”英國 | 教育體系50年來最大變革 會影響房市嗎?” width=”521″ height=”393″ /

英國 | 梅姨欲破房價槓桿 洩密政府文檔確定增設文法學校

据《每日电讯报》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拟取消对文法学校的禁令,计划设立新的文法学校,目的是给学生更多选择,满足不同资质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增设文法学校是“建设21世纪的教育体系”计划的一部分。

梅就任首相后,在首次系统地阐述政策时称,她计划终结富裕家庭占据最优秀公办学校的局面。消息人士透露,本周三她在会议上表示,英国的教育体系业已 “经历了房价的筛选”。有文法学校地区的学区房价相对较高,富裕家庭的孩子占据进入文法学校的先天优势。

周二有泄密政府文档显示,政府已确定设立新的文法学校,并且扩建现有的文法学校。

梅希望英国的教育体系“满足所有孩子的不同需求”,而文法学校会重新登场。上一任首相卡梅伦在辞职前宣布,政府将设立500所公立学校。据悉,梅打算将部分办成文法学校。

尽管认同卡梅伦任职期间对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的贡献,但她仍表示“还有很多学生无法得到高品质的教育。”

泄密文档/图片来自《每日电讯报》
泄密文档/图片来自《每日电讯报》

9月8日上午,国防大臣迈克尔•法伦(Michael Fallon)表示,设立新的文法学校,并非意味着考不上的学生就要就读“渣滓学校”,政府的目的是给英国中学生机会选择高品质的教育。

迈克尔认为:“并非每个学生都适合文法学校纯学术的教育,文法学校和普通学校各有所长,并且都在各自的领域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这点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同日,教育官员Lord Nash称,政府正与文法学校协会(Grammar Schools Association)合作,努力使入学考试“不那么容易受辅导影响”,即所谓的“tutor-proofed”(抗辅导),目的是确保不同背景的报考 学生在更公平的条件下竞争。他还表示,现有66所文法学校优先录取免费午餐的申请考生。

英媒猜测,改革后的入学考试或类似于IQ测试题,侧重推理能力的测试。

由于文法学校教学质量出众,收费远低于私立学校,所以有条件的家庭纷纷请家教“开小灶”。家教收费高昂,贫穷家庭根本负担不起。

文法学校相当于中国的重点学校,入学考试在11岁(小学六年级)进行,所以也称“11+考试(11-plus)。由于部分教育家认为文法学校加剧了阶级分化和中产阶级特权,英国政府逐步归并文法学校。1998年前首相布莱尔颁布了禁令,不再增设文法学校。

相关资讯:2016年6月最新英国房价走势

new-qrcode_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