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爱居无碍:当“包容式思维”遇上住宅设计和科技创新

在發達國家裏,每6個人中就有壹位身患殘疾 (來源:英國助殘機構 “援助影響力獨立委員);據可查閱的最近壹年的統計數據, 2006 年統計人口達到13.11億的中國,殘疾人士占比為6.3%(來源:維基百科引用中殘聯數據), 相當於每100個人當中就有6位是殘障人士12年前(2006年)也就是說當年全中國納入統計的殘疾人士有8300萬,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行動障礙人士, 約29.07%,不包括另外1352萬位身患 “多種殘疾”的人士。也就是說,12年前,不包括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在內, 有約2412萬的中國人居家和出行都需要靠其他輔助工具。

相對於身體機能完好無損的人士而言,殘障人士普遍會遇到收入相對更低、容易遭遇歧視、被他人排擠或遭遇暴力。

5月20日是中國的第28個助殘日。2012年6月28日, 中國國務院層通過 No 622 號令,規定自2012年8月1日起,實施《無障礙環境實施條例》。6年過去了,由於中國的無障礙環境實施起步晚、基礎薄弱、經費投入不足等原因,雖然在各省已加大力度對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但占比依然不及全國有需求的殘疾人家庭的10%,特別是全國還有300多萬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尚未進行無障礙改造,實現真正的全國殘障人口及老齡化社會以後的無障礙環境實施仍然任重道遠。

與中國壹樣, 英國也面臨無障礙住宅的短缺問題(點擊下圖,可閱讀全文)

與中國同樣面臨老齡化問題的新西蘭,也在2014年開始就大力倡導業主追求有 LifeMark 認證的住宅樓盤,從買家端推廣這壹為行障人群設計“無障礙”的住宅設計理念,嘗試努力定義新西蘭住宅和建築設計師的價值觀, 以增加無障礙住宅的供給。

 

與此同時,全球領先科技公司在不停的推出他們的科技創新新品。例如微軟在5月上旬新推出了壹項激動人心的眼球控制技術。在這項技術的幫助下, 人們只需要轉動眼球就可以操控屏幕上的鼠標和鍵盤,它甚至還有文本和語音的相互轉換功能。(點擊下圖,可閱全文)

創造壹個各類社會成員能夠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賦能”環境是中國推出《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的出發點, 在科技創新和房產開發業不停制造“新財富神話”的今天,壹個正在面臨老齡化的社會投入多少資源用何種思維去創造新的解決方案和生活空間, 來幫助弱勢群體享有獨立平等生活的權利,彰顯了這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詢或有疑問,歡迎隨時發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們會盡快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美國:“賦能式”科技創新助全民受益

隨著“眼動”追蹤技術的發展,靠眼球運動來操控屏幕上的鼠標或鍵盤的眼球控制技術近日又往前邁進了壹大步。

微軟最近公布的這項技術最開始的初衷是幫助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肌萎縮側索硬化(ALS)在英國被叫做“運動神經元病(MND)”,法國又叫“夏科(Charcot)病”,而美國也稱盧伽雷(Lou Gehrig)病。在中國,通常將肌萎縮側索硬化和運動神經元病的名稱混用。它是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傷之後,導致包括球部(所謂球部,就是指的是延髓支配的這部分肌肉)、四肢、軀幹、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 ALS 患者的眼部肌肉萎縮程度遠遠輕於身體的其他部分肌肉,所以利用眼動技術來控制鼠標、鍵盤、甚至實現語音和文本之間的轉換,能很大改善 ALS 患者的生活。 

 

正在努力優化這壹技術的微軟專門設立有壹個無障礙環境(accessibility)部門,它的主管詹妮·雷·弗拉瑞(Jenny Lay Flurrie)也是壹位失聰人士。詹妮·雷·弗拉瑞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這壹技術也適用於身無殘障的人士。 “ 我有好幾次“多線程”處理多個任務時,都在想如果可以只用眼睛就能讓頁面上下滾動就好了,”

雷·弗拉瑞說道。“如果科技能夠幫到普通人,那麽對於殘障人士的幫助就會更大。”  以“微軟翻譯”這個產品為例, 這款翻譯軟件就能幫助像我這樣的聽障人士。

對於視力障礙人群,現在科技產品裏的傳感器、攝像頭、和人工智能結合起來,就能幫助他們感知在辦公室裏的人和物件,從而避開這些,實現在室內的自如行走。

再以IBM與卡內基梅隆大學合作開發的“導航認知” (NavCog)的手機應用程序為例,這款 app可以幫助人們在四處走動時繞開周圍的障礙,視力受損者和使用輪椅者都能使用。”導航認知” (NavCog)與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以位置為基礎的應用程序百度地圖或者高德不同,它背後的支撐要素是高精度定位技術。基於GPS的工具可以提供建築方位信息,但不壹定能提供建築物的入口等這種具體位置等信息。

NavCog應用程序還有助於緩解殘疾帶來的另壹種不“隱性”負面作用:孤獨感。借助攝像頭和面部識別及表情檢測軟件等技術,盲人可以了解到許多信息,比如誰正在走過來,對方的衣著,甚至是對方的面部表情。正如IBM和微軟團隊所發現的那樣,專為殘障人士的科技設計產品也可以幫到那些非殘障人群。

IBM的無障礙研究部門主管周若儀(Ruoyi Zhou)認為,NavCog等技術的應用對非殘疾人士——包括她自己在內——也有壹定幫助。

“我的方向感很差,”她說,“我希望應用程序能告訴我該怎麽走。”雷·弗拉瑞女士說,微軟Office軟件內置的多個殘疾人專用軟件工具也可以幫助普通人。她引用了微軟沈浸式閱讀器(Immersive Reader)的例子:“它可以大聲朗讀書頁上的內容,單獨的單詞和音節,並用不同的顏色來進行區分,”她說。“這個工具的開發初衷是克服閱讀障礙,但它現在也被用來幫助其他沒有這類困擾的人閱讀內容密密麻麻的文檔。”

也有觀點認為,為殘疾人制作特殊工具還提供了壹條更快捷的創新途徑。跨國設計咨詢公司Ideo的主管卡莉西亞·卡塔拉尼(Caricia Catalani)說,在正常情況下,開發者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來觀察人們使用電腦的過程,從而“找出哪些部分對他們不起作用”, 她補充說:“但是如果妳持續觀察壹名殘疾人30分鐘至壹個小時,妳就能更輕易地了解到哪些東西令人尷尬,哪些地方令人沮喪,還有不能使用或沒有考慮到他人感受的部分在哪裏——所以這對我們來說是壹條捷徑。”

雷·弗拉瑞女士則表示,從殘障人士獲得洞察,實際上是團隊成員多元化的另壹個有力的理由。“殘疾人也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 她說。“如果在公司組織中有殘障人士為團隊成員,妳將有能力打造出更具有包容性的產品。”

許多人還指出,雇主雇傭殘障員工不壹定意味著就需要辦公室裏配備更多高科技或者付出高成本。這也是呼籲為殘障人士開發更多新型信息服務產品的主要訴求。有了這些新的信息服務科技產品,次發達地區和國家的雇主們將有更多可能改變不雇傭或少雇傭殘障人士的招人政策, 可以幫到這些國家的企業雇主用合理的成本聘用殘疾人為企業創造價值。

“我們都知道,全世界有80%的殘疾人生活在中等或低收入國家,” 全球慈善機構人性與包容(Humanity&Inclusion,曾用名:國際助殘組織,即Handicap International)美國分部的員工安吉拉·科哈馬(Angela Kohama)說道。

在安吉拉看來, 幫助殘疾人士進入主流社會的工作運作方式的解決方法有上千種,這些方法其實並不需要企業雇主采納昂貴的新技術。比如,把門把手換成可抓握的更牢固的手柄,確保所有的桌子之間都留出足夠讓輪椅通過。無論解決方案是通過應用程序還是網站,只要盡可能的培訓企業雇主們, 讓他們知曉市面上已經有的選擇,就可以了。

“我們的理念就是為大家提供壹本百科全書, 這本書裏羅列了各種合理安置殘障人士融入工作空間的解決方案。”科哈馬女士說。­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譯:LPS

排: 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