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基礎教育持續采用留級制度 是中斷學業的决定性因素

法國基礎教育評鑒委員會(Cnesco)27日指出,法國繼續大量采用留級辦法,這種做法對學業成功的影響有限,反而可能促使學生中斷學業,降低學生的自尊。

法新社27日報道,基礎教育評鑒委員會從2014年到2017年組織系列會議,讓大家分享研究成果和經驗。第一次交流會27日和28日在巴黎舉行,主題是“解决學習困難:留級及另類辦法”。

法國繼續大量采用留級辦法對學生學業成功的影響有限

在經合發組織(OCDE)中,法國是第五大留級生製造國。約28%的15歲學生宣稱起碼留級過一次。但不同專業差別很大,如攻讀職業技能證書 (CAP)的學生,82%留過級,這個比例在讀職業高中畢業文憑一年級(Seconde Professionnelle)學生中占57%,在普通科和科技科高中一年級學生中占20%。不過近十年來留級比率有所下降。

然而,在高中分科前,即高中二年級(相當于大陸高一)和高中三年級(相當于大陸高二)前,留級生依然很多。

小學繼續實行留級制:小學預備班(CP,相當于大陸小學一年級)的留級比例爲7%。據Cnesco稱,起碼三分之一的歐洲國家在小學頭幾年裏禁止這種做法。

國籍不再是歧視因素

留級生的典型輪廓是:男孩,生活在單親家庭,上幼兒園時間不足一年,出生于首季度而不是三季度。如果家長受過教育,父親有一個全工工作,可縮减留級幾率。國籍如今不再是歧視因素。

教師和家長認爲留級對孩子“有益”。據最近幾項調查顯示,留級“從長遠看對學習成績沒有影響”,但“對學習進程始終産生負面影響,而且一直是中斷學業的决定性因素”。

國外采取了一些措施,給學生第二次機會,如爲學習困難的學生舉辦暑期補課班,9月組織補考,减少班級人數,進行課外輔導,有些地方從幼兒園起就這麽做。

大多數2014年11月接受Cnesco詢問的中學生認爲,留級“讓人沒勁”,“降低自信”,“産生低人一等的感覺”。

2015年開學起,留級將變成非常措施,幷需征得家長同意,而且必須對留級生進行特別輔導。

 

2014歐洲網絡流行語大盤點

2014年在萬衆矚目的“打老虎”行動中即將落幕,這一年,馬航MH370發生了匪夷所思的失聯事故;大國首腦齊聚北京,有幸看到持續一周的 “APEC藍”;習大大和彭麻麻出訪頻秀甜蜜,網友驚呼感覺習大大也萌萌噠;歐美國家爲了制裁俄羅斯而忍受制裁反作用力也是蠻拼的。每年的網絡流行語不但凝結了中國網民的生活智慧,也是中國網絡文化的縮影。

2014年歐洲國家網絡流行語 小夥伴你們知道嗎?

那麽2014年歐洲的網民又創造了哪些“火星文”,小夥伴你們知道嗎?

法國:網友腦洞大開造新詞 “恐龍電腦”榜上有名

法國的年輕人也總是會時不時的蹦出幾個新詞新句。這些詞大多是從其他詞語演變過來或者與法語相結合,經過法國年輕人的改造之後迅速風靡。今年,法國都有哪些流行詞句呢?

英文中流行的“selfies”(自拍)風靡了法國。自從智能手機有了前置攝像頭,法國人也愛上了自拍,經常在社交網站上傳自拍照。在自拍表情中,年輕人最喜歡的表情是鴨子臉(duck face)。不管在哪裏,他們都不忘來一張“鴨子臉”自拍照。

潮人愛說“swag”,法國潮人也不例外。雖然這一詞匯幷非起源法國,但在法國却十分受歡迎,一些年輕人也會不時在話語中加上“swag”來表現自己自信而又特立獨行。

浪漫的法國人對戀愛語言也頗爲講究。法語中的“serer”原本是“握緊、抱緊”,現在要是說抱緊一個姑娘,可不是那麽簡單抱住不放了,而是抓住女孩的芳心,儘快交往別讓她溜掉了。

“你是認真的?”成了法國年輕人的口頭禪。如果對什麽事情表示不相信,便會說“sérieux?”,該詞本意是嚴肅的、認真的,相當于中文的“真的嗎?”表示懷疑和吃驚。不過,這句話用在網絡上,多半帶有一些戲謔的風采,當你貼出一篇新奇或駭人聽聞的網絡貼文時,若是收穫了幾十個 “sérieux?”,幷不代表法國網友們真的不相信你,這只是類似于“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一樣的感嘆句罷了。

是不是買來的電腦用上兩三年系統就會不流暢?如今,法國人給出了新詞“ordinosaure”,電腦(ordinateur)和恐龍(dinosaure)的結合,也就是“恐龍電腦”來形容又舊又慢的電腦。

另外,阿拉伯語中有“毒液”一詞 ,到了法國之後便有了“avoir le seum”一說,也就是“有毒”。不過,這可不是真的中毒,而是感到失落、沮喪甚至是生氣。比如會說“約會的日子病倒了,一天滿滿的都是‘毒’呀”。可不得不佩服法國人的想像力。

還有一個有趣的新詞“bolosse”,起源于巴黎郊區某地,有人研究可能來源于“資本家”和“懶惰、毫無特點的人”兩詞相結合。因爲這種人有錢又很容易被敲詐,就說他們是“bolosse”,此後用于形容人愚蠢、滑稽可笑。該詞在年輕人中使用頻率同樣比較高。

英美:電子烟引領健康炫酷潮流 蘇格蘭獨立公投顯苦楚

2014年哪個詞是說英語的小夥伴們的最愛?2014年11月,牛津詞典揭曉英語年度詞,相比去年頗具畫面感的selfie(自拍),今年的熱詞vape顯得嚴肅了不少。根據牛津詞典釋義,vape是一個動詞,表示使用電子香烟或類似設備而呼出、吸入烟氣,通俗點說呢就是“吞雲吐霧”。

那麽問題來了,這樣嚴肅的詞匯爲何能够摘得2014年度詞匯桂冠?牛津詞典的解釋萌萌噠:“平衡嘛,去年的selfie未免太可愛了吧。”這樣的解釋聽得我們也是醉了呢。

不過,牛津詞典還是一本正經地指出,vape當選不僅是因爲今年它出現的高頻次,更是因爲它帶來的社會正能量,即對“自由、健康和法律規範”的尊重。由吸烟引發的健康問題有多麽嚴重?吸烟在我們的文化中占據和中地位?什麽行爲要被排除在公共空間以外?政府應該規範何種行爲?這些都是vape一個小小單詞引發的思考。這樣聽起來是不是就高大上了許多呢?

被vape打敗的年度詞候選詞有以下幾個:

名詞“bae”是對親愛的人的昵稱,可以理解爲baby或者babe(寶貝)的縮寫,也有解釋稱,該詞是before anyone else(在任何人之前)的首字母,總之是生命中頗爲重要的人,簡短好用。

另一個名詞budtender是在醫用大麻店工作的人,隨著美國多個州大麻合法化,budtender也成爲熱詞。

Indyref則是一個讓大多數英國人松了一口氣却讓蘇格蘭人倍感受挫的詞,它來自蘇格蘭試圖通過獨立公投擺脫英國宣布獨立却失敗的事件,即 Scotland’s failed referendum to declare indepen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蘇格蘭未能從英國宣布獨立)的縮寫。試想如果該詞當選年度詞,戳中蘇格蘭痛處,蘇格蘭人是否還能和英聯邦政府愉快的玩耍呢?

Normocore是由英文單詞“Normal”(一般的、正常的)和“Hardcore”(硬核)組成的一個合成詞,它是指讓“常規” (normal)風格無限接近平淡,從而變得超越常規,賦予常規造型一種“硬核”(hardcore) 的表達。簡單來說,Normcore的概念其實很簡單,就是以實用而舒適的穿著爲前提,以“故意穿得很單調、無特色”爲主旨,在减低品牌辨識度的同時,讓 自己的穿搭處于一種平凡自在而不失格調的狀態。不過細思恐極,要達到“Normocore”的逼格,僅靠搭配似乎遠遠不够,果然還是要看臉的吧。

此外,contactless指的是一種可以令電子讀卡器在不接觸的條件下無限讀取數據的技術,一般多用于交款和支付。真不知道很多發誓再買就剁手 的親,到底是這種技術的受益者還是受害者。“slacktivism”是指天天在網絡上當活動家,現實生活中却啥都不做的思想和行爲。秉持這種態度的人大 概就是生活中默默無聞,一上網就變身各種“資深”評論家、“知名”學者指點江山、慷慨陳詞的人,頗有中國網友常常用來嘲諷某些公知的“鍵盤革命家”的風範。

相比“將推動社會進步爲己任”的牛津,柯林斯詞典選出的年度詞則更爲親民。折桂的photobomb(照片炸彈)隱約與牛津詞典去年的 selfie(自拍)有一脉相承之感。Photobomb指的是在別人照相時突然冒出來搶鏡。其實,誰的生活中沒有幾個不靠譜的朋友呢。事實上,英國女王 伊莉莎白二世和哈裏王子都曾高調photobomb過,卷福也這樣頑皮。所以,photobomb從5000多個新詞中脫穎而出也不足爲奇了。

柯林斯詞典年度詞匯評選中還有幾個高人氣詞,比如tinder,一款約會軟件,是不是有了tinder,媽媽再也不擔心我沒有對象 了?bakeoff是一項烘烤比賽,其實看看網上那些慘不忍睹的烘烤習作,就知道爲什麽大家那麽喜歡bakeoff這個詞了。Normcore作爲不可阻 擋的潮流也登上柯林斯詞典的榜單。而讓蘇格蘭人心痛的獨立公投失敗也再次被提起,只不過,在柯林斯詞典的評選中,該事件是以devo max(即中央政府向地方最大限度移交權力,但仍擁有其主權)的形式出現的。親們,這是要逼瘋蘇格蘭人的節奏啊。

另外,2014年英語中還有一些不得不說的詞,比如受中國大媽啓發而産生的流行單品“臉基尼”facekini,幫助蘋果公司CEO庫克成功搶占頭條的出櫃come out of closet等。

德國:年輕人造詞釋義晃暈專家 教師被稱“智力販子”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是中國大多數流行語的誕生地,而德語國家的流行語同樣由民衆在Instagram,Twitter和 Facebook等社交媒體中創造。由德國語言協會(Gfds)評選的2013年度詞匯“Groko”就來自Twitter。雖然今年該協會尚未公布官方 2014年度詞匯,但已發表聲明表示,仍將主要從“重大性”和“流行性”兩個方面來考量。現在就讓我們從已經公布的“年度德國青少年流行語”和德語國家 “瑞士2014年度詞匯”來瞭解一下今年德國的熱點話題和流行趨勢。

瑞士2014年度詞匯將網絡流行語的特點和趨勢體現的淋漓盡致,因爲它根本不是一個詞,而是一個符號“#”。在社交網絡中,如果你想爲自己發送的內 容加一個標簽,就可以用 “#”的方式。瑞士SRF電視臺稱,標簽符號的流行體現了年輕人快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和簡潔凝練“直指要害”的表達方式。

德國人向來以嚴謹著稱,而這一點在德語嚴密的邏輯中就有所體現。德語國家每年不僅要選出年度詞匯,而且還要選出“Unwort”(年度壞詞)和 “Jugendwort”(年度青少年流行語)。德國2014年度的“Jugendwort”就是“Laeuft bei dir”,可以視語境翻譯爲“你做到了啦”、“酷”或“贊一個”。《圖片報》12月5日調侃道,即使是德國人,如果你已不再年輕,那想要瞭解這些流行語真 正的含義恐怕都需要“翻譯”來幫忙。因爲其中“lauf”(Laeuft是其第二人稱單數)的字面意思是“跑步”,“dir”的字面意思是 “你”,“bei”爲介詞。本次14人評委團認爲:這句話裏的每個單詞我們都認識,却還是捉摸不透它的意思,這個流行語完美地詮釋了青少年的現狀。

現在就讓我們從2014年德國社交媒體中其他的那些流行語來領略一下德國網民的創造力。“Gediegen”的原意爲“純正、純粹”,現在等于 “酷、贊”,古老而神奇的非洲諺語“Hakuna Matata”(無憂無慮,編者注:這個短語曾在動畫電影《獅子王》中由野猪彭彭說出,還被唱成了歌)現在被德國人用來表達“全明白、沒問題”。

“Hirnpimper”字面意爲“智力販子”,其實指的是“教師”,這個稱呼在年輕人中廣泛流傳。雖然這個叫法聽上去不算雅致,倒也有幾分道出這個職業本質的意味,就是不知道老師們知道自己被學生如此稱呼會作何感想。

此外,“Zehentanga”字面意爲“脚趾超短比基尼”,實爲“人字拖”。新形容詞“unterhopft”則是“感覺想喝啤酒 了”,“Gammelfleischparty”(臭肉派對),是三十歲以上大齡青年的派對,“Aufbitchen”則是“準備好了”。另外 “Senfautomat”(芥末機器)則是在諷刺自作聰明的人。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在德國定居的土耳其人的增多,土耳其語也在爲德國流行語“貢獻力 量”,比如“Hayvan”一詞語在土耳其語中原本是“野獸”,而現在在德國却成了“朋友”或“肌肉”。

德國歷年的年度詞匯均與當年熱點話題密切相關。2013年“Groko”就是默克爾再度連任後組建的執政大聯盟(grosse Koalition)的縮寫。2012年的“Rettungsroutine”(例行救援)則是深陷債務危機歐元區國家救援方案高度頻繁的寫照。今年年度 詞匯或許也將從“烏克蘭危機”、“美國監聽醜聞”、“雙料間諜”、“默克爾訪華”、“埃博拉肆虐”、“鬍子美女歌手歐洲奪冠”以及“德國隊勇奪世界杯”這 些與德國密切相關的熱點時事中産生。不知道今年德國語言協會的評委們會更加青睞哪個詞語呢?會是因7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而再度登上各新聞媒體頭條的 “Hühnerfleisch”(宮保鶏丁)?還是因小將格策世界杯决賽絕殺而風靡的“Super Mario”(超級馬裏奧)?再或者德語國家奧地利的“鬍子美女”的名字“Conchita Wurst”(這是她自己爲自己起的名字,德語原意爲香腸)?讓我們拭目以待。

俄羅斯:戰鬥民族笑傲“制裁” 却難掩“鬱悶”

2014年的俄羅斯避不開兩大話題“烏克蘭危機”和“西方制裁”,前者牽動了整個斯拉夫民族的感情,後者直接影響了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水平,難怪戰鬥民族今年也是很печалька(鬱悶,печалька——俄羅斯2014俄羅斯流行詞)了。

2013年11月21日,時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的政府宣布暫停與歐盟聯合協議的準備工作,幷轉而加强與俄羅斯的經貿聯繫,由此引起了歐洲一體化 支持者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從此拉開烏克蘭危機的序幕。基輔革命鬧了三個月,却給我們的字典擴充了一些新的詞匯。其中,一些詞由來已久,但在烏克蘭問題發生 後才開始頻繁使用,另一些則是此後産生的新詞。

Евромайдан(親歐示威)——它是前綴Евро(歐洲)和首都中心Майдан Незалежности(獨立廣場)衍生出來的合成詞,由媒體和示威者發明,作爲反政府集會和希望加入歐盟的象徵。與之相反的Антимайдан(反 親歐示威)一詞結合了前綴Aнти(反對)和Майдан Незалежности(獨立廣場)而來,指的是堅决反對烏克蘭親歐盟示威人群的集會。

在這場“親歐”和“反親歐”的政治角力中,“老兄”亞努科維奇(烏克蘭前總統)無疑成爲了故事主角之一。對他的這一親切稱呼——Батя(老兄 )也隨之流行起來。據說,在一次電視采訪中,亞努科維奇的妻子柳德米拉就稱其爲“老兄”。此後,亞努科維奇成爲了全烏克蘭老老小小的“老兄”,只可惜這位 老兄的命運可沒那麽好,至今下落不明。

都說時勢造英雄,但也有可能是狗熊。瓦基科·基杜什科本是一名拳擊運動員,但因基輔動亂期間在市中心打死了一名記者,從此他“聲名大噪”。當然,這 可以說是惡名,他的名字Титушки(基杜什科)一詞就被用來形容外表可疑的年輕人。由于他在後來加入了烏克蘭民主改革聯盟政黨,他的名字也被指代支持 亞努科維奇政治體制的人。如果你在俄羅斯的論壇上曬照片,被人評價“長得跟基杜什科似的”,可千萬別給當成贊美才是。

受烏克蘭問題的影響,西方對俄羅斯采取制裁手段,著實讓Санкция(制裁)一詞火了一把。戰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