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如何应对美国人的“奇葩”问题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通常会遇到一些“奇葩”问题,一些不了解中国,或见闻较少的外国人,常常对中国充满令人哭笑不得的误解和偏见。面对奇葩问题,中国留学生应该怎样回答呢?远方老师给大家支招,应对好了,也是能化尴尬为融合的契机,展示我们高情商一面的。

留学生如何应对美国人的“奇葩”问题
留学生如何应对美国人的“奇葩”问题

作 为国际学生,中国留学生开始美国的大学生活,与美国同学、教授打交道时,常会被问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好多问题是客套礼节性的,是人们最初相识的常规问题, 如:“你从中国哪里来”“你们那里气候怎么样”“吃得惯美国食物吗”“你为什么会来这个大学”“中国高中都学什么课”等等,大概每个留学生对这些问题都回 答过几十遍了。

但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让你觉得舒服的,有的问题会让你惊讶、尴尬、生气,或是不知如何回应。

在 感恩节的一个聚会上,远方听到几个上大学一年级的留学生吐槽老美提的各种“奇葩”问题,包括“中国人是不是吃狗肉”、“中国人是不是喜欢吃虫子”、“中国 现在人们的生活跟北朝鲜有什么不同”、“你家有电冰箱吗”、“中国家庭生二胎会不会被送监狱”,还有一些敏感的政治和宗教问题等等。

这几个留学生不解加不快地说,“有的美国人好像什么都不懂,像从上个世纪穿越过来的。”“他们问这种问题什么意思啊?是瞧不起人还是种族歧视啊?”

其实,每个留学生,和其他在美国生活的华人,差不多都有被问到这些问题的经历。那么,该如何应对这些“奇葩”问题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问这些奇葩问题的是些什么样的人。美国整体民众的受教育程度高于中国,但是其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很多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有文化”。

另外尽管近些年中国迅速崛起,但是在美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中有关中国的内容极其有限,两国媒体之间的相互介绍也是非常不对等的,这些造成了很多美国人对中国的“无知”。

我每个学期在第一堂中文课上都会问初学中文的高中生们相同的问题,就是他们对中国有哪些了解。那些来自美国中西部小镇上的高中生们常常面面相觑,过好一会有人说长城,有人说中餐馆,还有人把中国的首都说成是东京。

曾经有一位乡村高中的老师就很真诚地问我:“现在中国跟北朝鲜是不是不一样了?”老师都如此,学生们的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的学生们很淳朴、很善良,不过他们的知识面、对世界的了解确实有限,他们生活的地方极少有华人,他们很多人都没有去过其他的州,更没有坐过飞机。

在美国很多普通的大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成长背景与我的学生相似,所以我相信当他们问一些令我们中国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时,他们并非怀有恶意,只是无意中的“冒犯”。

还 有一些美国人确实是带着偏见提出问题的。他们常常以偏概全地把一些片面的传闻扩大为“中国,中国人”的问题,然后以挑剔的心态提出来。这样的人还喜欢带着 优越感问的一种问题就是:“你们中国有这个吗?你们有那个吗?”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留学生的回答会让他们的优越感“很受伤的”。

对于留学生来说,当你了解到你周围的美国人并不像你在中国看的美剧里的那样“时尚精英范儿”的时候,面对“奇葩”问题我相信你不会再生气,而是叹口气,心情也会变得平和淡定。

对于那些天真友善的同学,你可以给他们“科普”来开阔他们的眼界。见多识广而又态度友善的你很容易赢得他们的好感。而对于那些带着偏见故意挑刺儿的,话不投机就点到为止。

除了一些让我们不舒服的“奇葩”问题外,还有些美国人会问些很有“文化”的问题。

在 美国大学里一方面有来自保守落后地区,对中国知之甚少的学生,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开设中文课的中小学不断增加,几乎每个大学都开设中文课,对 中国感兴趣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他们常会拿身边的中国留学生当作是“百事通”,从社会制度到风俗习惯,从经济文化到衣食住行,从功夫舞蹈到茶道书画,如果 有机会,他们会拉住你问一切。

在这些问题上的顺畅交流,可以说是建立与同学之间良好关系的开端。相反,如果身为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面对美国同学的诚心请教,或茫然无措,或模棱两可,或茶壶煮饺子,心里明白却不知如何用英文表达,那不仅会让美国同学失望,也会让他们失去再次交流的兴趣。

所以在这里远方提供给留学生一些与美国同学问答交流的技巧:

1、在初次见面的社交场合不妨多聊轻松休闲的话题,不仅要学会轻松应答,还要学会寻找自己和对方都感兴趣的话题提问,如问对方的家乡和风俗等等,这样交流就是双向流畅可持续的了。

2、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一般在泛泛之交的阶段不是合适的选项,当被问到你不喜欢的话题时,不妨表示自己不感兴趣。

3、与渐渐熟悉的同学聊天时,可以适当展示你的幽默感,如自嘲,甚至可以自黑一下。

不 过有些话题的度和交流方式还是与自己同胞之间的谈话不同的。比如说,国人之间聊天的时候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发牢骚成了一种常态,像常常挂在嘴边的雾霾地沟 油,可是你与对中国国情不甚了解的美国人去发这些牢骚,人家既不关注,也没有共鸣,不小心还会把你说的一些现象当作共性,变成整个中国或所有中国人都怎样 怎样的偏见。

而且一个爱抱怨发牢骚的人时间长了不会受到欢迎的,试想想,谁喜欢聊天时总是被负能量笼罩着?

另外,留学生出国前不妨给自己在中国文化历史知识方面多充充电,特别是把这些知识信息转换成英文储存在自己大脑中。当你充满自信应答自如地为美国同学讲述自己祖国的文化历史时,那种感觉一定非常美妙。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美国留学生活 出行方式一览

美国留学生活期间,合适的出行方式可以帮助留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美国是一个超级现代化的国家,交通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无论是汽车、火 车还是飞机,留学生在美国生活中都要经常乘坐。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一下美国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同学们可以据此制定合适的出行计划,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将再无 出行之忧。

美国留学生活 出行方式一览
合适的出行方式可以帮助留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比较而言,美国的公共交通较差,人们的日常交通主要以自己开车为主。因此,中国人到美国后,都要尽快考下驾驶执照,并购置汽车。当然,美国还是 有公共交通的,如公共汽车、地铁以及出租车等。如住得离学校较近,也可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整体而言,除非住在公共交通发达的纽约等大城市,美国的短途交 通主要是自己开车,不能倚赖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

公共汽车(Bus):美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有公共汽车,路线四通八达,车票也较低廉,一般在一至数元左右。在每个汽车停靠站,都贴有汽车路线和时间表。不过,与中国的公共汽车相比,美国的公共汽车坐得人较少,每趟车之间的相隔时间也较长。

地铁(Subway):地铁是现代城市最便利、最快捷、最廉价的交通工具。但美国有地铁的城市不多,地铁四通八达的城市就更不多。纽约是美国地铁最密集的城市,其次为芝加哥、华盛顿等城市。初到美国,选在地铁附近住,对上学或生活都会便利不少。

出租车(Taxi):在美国的城市中心和机场附近,出租车很多,可招手即来。但其他大部分地区,坐出租车要打电话叫。出租车计价表一般都贴在车内,多以历程计费,小费则为车费的百分之十到二十计算,或以行李件数计算,一般是一件行李一美元。

校车(School Bus):有些美国学校在校区内以及附近地区提供免费的校车服务,或只收很少的车费。如住在校内或学校附近,就可搭乘校车上学,方便又省钱。校车的路线与时间表,在图书馆、学生中心和外籍学生办公室等处,一般都可找到。

自行车(Bicycle):在美国,自行车多为建身工具,而非交通工具。但住在校内或学校附近,也可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要注意的是,美国学校 一般要求骑自行车的学生向校内警察登记,以防车被盗窃,如不登记可能会被罚款。另外,在美国骑自行车比较危险,一定要注意安全。

长途交通,一般是指作较远距离旅行的交通。在美国,长途交通工具比较多样化,包括个人开车,坐飞机、火车和长途汽车等。比较而言,美国人的长途 交通工具,以开汽车和坐飞机为主,以火车和长途汽车为辅。作较短距离旅行时,以自己开车为主,坐长途汽车、火车和飞机为辅。作长距离旅行时,以坐飞机为 主,坐长途汽车和火车为辅。

飞机:美国人的主要长途交通工具是飞机。美国航空公司众多,飞行路线四通八达,票价也较合理,再加上美国幅员广阔,所以绝大部分美国人的长途旅 行以坐飞机为主。在美国坐飞机,机票的学问很大。一般两周之前订票,票价较为便宜,一周之前会加倍,一周之内会再加一倍。要乘飞机旅行,一定早计划,早订 票。另外,美国航空公司经常推出减价票,减价幅度甚至很大,最好抓住这种时机订票。

以上就是美国各种出行方式的介绍,同学们在美国留学生活期间,可以选择多种交通工具相结合的方式出行,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出行的效率,更快更容易的到达目的地。更多美国留学生活的相关问题,欢迎随时咨询天道留学。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留学美国高中 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学生选择高中留学美国,但是很多人对美国高中留学有些偏见或者误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美国高中

留学美国高中 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美国高中留学 适合最重要

由于中美之间的信息差异,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美国高中时,都以排名为主,其实美国中学分类非常复杂和多样,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像我们国内的高中,重点高中就是上好大学的必要条件。在美国,家长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地理位置、学校性质、学费、选修课程等等,他们会倾向于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喜好来选择学校,而不是单一的排名。此外,美国中学的排名也有多种,并无官方的排名参考。所以,我们不能把排名作为选择学校的唯一标准。

不要一味追求高TOEFL和SSAT

去美国读高中录取分数要求只是参考的一个部分,并不是全部。TOEFL也是评价孩子语言能力的参考,不是优秀度的衡量,比如孩子的家庭、经历、性格和心理健康程度等等,都是学校所关注的。而且美国中学一般规模较小,几十人到几百人,有的一年级才接收2-5个国际留学生,由此也可以看出竞争的激烈程度了。

美国高中男/女校、教会学校均可选

与国内中学不同,美国有一些男校、女校或教会学校,对于这些类型的美国高中留学学校,有些家长会担心:男女分校会不会给孩子成长带来扭曲或者畸形,是不是教会学校要逼着学生信教或者封建迷信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完全错误的理解。美国的男校、女校除了性别分类外,设置的课程也根据不同性别有着调整。比如男校会多多考虑培养孩子男性的抗压力和责任感。女孩子除了才艺外,也会培养学生独立的性格和高雅的品位等。教会学校也不会硬性要求学生都必须信教,且一般教会学校对学生照顾周到,接触的学生和老师都很有爱心,家长可以更加放心。

美国高中留学可锻炼孩子独立性

不少家长有“我有亲属在美国,孩子小就选择这个州的学校”这种观念。其实美国面积广阔,就算一个州面积也较大。而且一般我们去美国读中学的话,孩子都是寄宿在学校的,就算是走读的学校,周末一般也都有安排。住在亲戚家恰恰是不方便的。我们建议,出国是家长给孩子一个飞翔的开始,家长应充分信任,不要让亲属照顾的观念限制住选校。

美国中学课程并不简单

受很多媒体的影响,有些家长认为国外课程比较简单,而国内教育比较扎实。其实在美国,课程是和大学一样分必修和选修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来选择课程,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爱好。因为,美国学校比较注重动手能力,所以,也有一些中国孩子到了美国学校中会有一些不适应。其实两国教育无所谓简单与否,只有侧重点的不同。

留学美国想要学有所成 选对科系是王道一生多赚300万

也许大学生背债是值得的。新研究显示,大学毕业生的终身收入,比高中生多100万元,而最高薪大学科系和最低薪大学科系的收入差距,则超过300万元。

留学美国想要学有所成 选对科系是王道一生多赚300万

在7日公布的调查中,乔治城大学教育与劳动力中心分析了137个大学科系,以了解获得大学文凭的经济利益。

在调查的15组大学科系中,建筑系和工程系薪水最高,教育系最低。从最高薪大学科系毕业者,一辈子所赚比最低薪科系多340万元。数理、医疗和商业科系薪水最高并不令人意外,基层职位的平均年薪就达3万7000元以上,平均年薪则为6万5000元。

但是其他科系的薪水就没么好。中位薪水最低的十个科系,包括幼儿教育(终身中位年薪为3万9000元)、公共服务与社区组织(4万1000元)、工作室艺术(studio arts)、社会工作、教师教育和视觉与表演艺术(4万2000元)、神学和宗教、小学教育(4万3000元)、戏剧和舞台剧艺术、家庭和社区服务(4万 5000元)。

在相同科系的大学毕业生中,每州的收入不同。商业是最普遍的科系,毕业生占了26%。但是商业科系毕业生的收入在各州不同,在加州,他们的终身中位年薪为7万元,但在伊利诺州和纽约州则为6万7000 元,德州为6万5000元,佛罗里达州为5万4000元。

学生债务对大学毕业生仍是沉重的负担。在今年5月,每名贷款人的学生贷款平均金额为3万2956元,除了房贷以外,这是最高额的家庭债务。到去年12月,大学毕业生的学生贷款总额为1兆3000亿元,五年前仅为9亿1200万元。

留学美国 选对学校=双倍薪水

就读哪一所大学,将会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收入产生巨大冲击。尤其有些是让薪水倍增的大学,亦即学生将来实际收入远超过预期收入。

留学美国 选对学校=双倍薪水

华府智库布鲁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最新研究显示,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生的收入,平均增加49%。

研究指出,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校友在中位数生涯的收入,年薪为12万6200元,如果当初就读其他同等大学,则预测收入为7万7129元。

排名第二的是贵族文理学院柯盖德大学(Colgate University),第三则是麻省理工学院(MIT)。

布鲁金斯研究院是由预测校友哪些收入将基于一所大学的制度、以及学生和位置特色,以及比较校友在毕业十年后的实际收入,估计一所大学可直接有助于校友获得多少收入。

这些预测收入的特色,是依据包括一所大学是否位在拥有众多工作机会的大城市,或是工作机会较少的小城市;以及该大学是否是社区大学或研究大学。

这些也说明依据学生背景的资讯,如年龄、种族、族裔、家庭收入和学术准备。另外,该研究有关校友的实际收入的资料,则由知名就业薪资与市场网站Payscale提供。

收入倍增大学排行榜

排名/学校/预测收入/实际收入/增加率

1、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7万7129元/12万6200元/49%

2、柯盖德大学(Colgate University)/7万9774元/12万6600元/46%

3、麻省理工学院(MIT)/8万2439元/12万8800元/45%

4、罗斯-豪曼理工学院(RHIT)/7万3628元/11万4100元/44%

5、卡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7万6236元/11万7700元/43%

6、华李大学(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8万1281元/12万4300元/42%

7、纽约石溪大学海事学院(SUNY Maritime College)/7万9637元/12万1700元/42%

8、克拉克森大学(Clarkson University)/7万2583元/11万700元/42%

9、曼哈顿学院(Manhattan College)/7万2701元/11万800元/42%

10、史丹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8万3864元/12万6400元/41%

(资料来源:布鲁金斯研究院)

中国留学生现状:炫富拼爹 无视法律

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正处于逐年升高的趋势,数量上的增长并不代表质量上的提升。华人留学生的一些恶习时常见诸于各大媒体,例如学生之间攀比,考试作弊作业代写,高速超速,无视当地法律等。

学生之间的攀比之风

一般而言,普通美国大学一年的学费在4万美元左右,加上正常的日常开销,房租,水费电费网费等,一年下来,大概也要5、6万美元。四年下来的百万留学费用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部分留学生除买车买房外,生活追求“品牌”,开销“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极尽炫耀能事。

《世界日报》的一篇文章报道,洛接待一位朋友孩子去上高中,孩子刚落地,就指明要去比佛利山的名品街购物。王小姐陪她到一家精品店,孩子挑了一件没有任何图案的白色T恤衫,和中国老年人穿的“老头衫”差别不大,但价格高达300美元。

不过孩子却惊喜“真便宜”,立刻买下,让一边的王小姐瞠目结舌。她表示,自己买件300美元的大衣也要再三考虑,没想到一个高中生出手如此阔绰。此后几天,由于王小姐没时间陪逛街,这个孩子自己叫出租车徜徉于各大购物中心,仅出租车钱就花掉数百美元。

考试作弊作业代写

一些留学生为了拿到更好的成绩,不惜找人帮忙代写作业,考试找枪手作弊。在谷歌输入“留学生论文代写”的字样,会出现13页搜索结果,内容包括代写案例,代写流程等等。而这一方式,已然作为部分学生的高分利器或死线前的救命稻草存在了很多年。

澳大利亚《悉尼晨锋报》曾报道称,有数千名中国留学生都找过一家悉尼公司代写论文和作业,甚至花钱让这家公司找人来帮他们参加在线考试,每次服务的最高费用可以达到1,000澳元(1澳元约合0.78美元)。报道指出,澳大利亚传媒集团费法斯传媒的一项调查发现了这家精密的在线公司,该公司自2012年5月开业以来出产了数千份大学作业,盈利几十万元。

费法斯传媒称,看见MyMaster的银行账户仅仅在今年就有700笔直接存款,总值超过16万澳元,保守估计这家公司的年收入不止这个数,因为学生还可以通过现金或PayPal付款。

该网站每笔付款在13-1,050澳元之间,在繁忙的评估时期,网站一天就能收到20个请求。其中有一个请求是为新州大学的人权法律课程写一篇6,000字的研究论文,这个作业占了那名学生总成绩的70%.此网站去年出产了近1,000份作业,涉及的课程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工程学、天文学和市场营销等。

有一名学生花了超过1,500澳元找人代写纽卡斯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商务学院5个课程的作业。另一位卧龙岗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学生至少买了8份作业。2014年悉尼大学至少有37个课程的学生使用过代写服务。

藐视当地法律法规

一些留学生到美之后,还未熟悉美国交通规则便急于买车。更有部分同学在国内从未上过驾校,却有胆量直接在美国的高速上驾驶。于是,年级较小的同学经常遇到超速被追,轻微追尾等事故。

2014年2月16日约22时,在西雅图以南约30分钟车程的奥本市,绿河社区大学(Green River Community College)学生刘强(音译)驾驶汽车行驶在距离学校不远的东南320街,撞上电线杆造成1死四伤。同车5名男生中,杨振宇(音译)被抛出车外,当场死亡。刘强等4名伤者被送往港景医学中心,两人需留院救治,刘强和另一人轻伤出院。

根据警方提供的报告,刘强驾车经过的地方车速为每小时35英里(56公里),但他的车速高达每小时75-85英里(120-136公里)。刘强被当地检察官办公室以驾车致人死亡等罪名起诉,保释金200万美元。

虽然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学生在留学生群体中还是占大多数,但一部分学生身上的不良之风也在日益损害留学生整体的形象。因为当群体之外的人看到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不会指责某一个人,而是整个留学生这个庞大的人群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