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英国脱欧公投纯粹是一场利益之争。政治的确离不开利益,但如果仅从利益角度来分析政治,也许会限制我们的视野。相比欧盟各国的话语权之争和成员国的利益拉锯,以及欧债危机、难民危机和恐袭阴影带来的种种政治斗争,小编更倾向于从英国历史中寻找英国人的公投动机。
此次英国脱欧公投在英国历史上其实并非第一次,英国人早在1975年6月5日,就曾以公投方式决定英国是否留在当时的欧共体。
英国近代以来始终奉行“光荣的孤立”的政策,在二战后仍不愿深入欧洲事务,更不支持欧盟的做大做强,只赞同维持各国间基本的合作。在欧洲一体化进程走上高速路后,英国因此长期缺位。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英国都未加入。
英国上个世纪60年代陷入困境的时候,也曾申请加入当时的欧洲经济共同体。但此时法德已经和解,由法国政府领导欧洲一体化,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英国的加盟会带来威胁,因此强硬拒绝,甚至扬言只要自己没下台,就不可能让英国加入。英国到到1967年,仍然缺席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者合一的欧共体。60年代末西德掘起,法国需要与英国合作来牵制西德,事情才出现转机。英国首相希斯在1973年重启谈判,才终于成功加入欧共体。不过即使是在英国经济形势极其严峻的当时,英国国会仍仅以微弱优势通过最终决议。
而且英国加入欧共体后不久便出现了“背叛”行为。1973年10月中东战争引爆石油危机,对欧洲经济造成了剧烈的冲击。英国人认为与欧共体的“捆绑”显然加剧了风险。恰好是在这个当口,英国保守党政府在1974年的换届大选中落败,新上台的工党政府立马宣布进行全国脱欧公投,不过最终支持英国继续留在欧共体的选民达67%,脱欧未能实现。
但这并不意味著就此了结,此后的英国与欧盟仍旧一直若即若离。尤其是在货币联盟方面,奉行货币自由主义的英国至始至终都是持坚决反对态度,直到现在也都不曾加入欧元区。它也没有加入申根协定。
对于英国历史上的种种行为,有人将之归结为英国人的岛国心理作祟,认为英格兰岛远离欧洲大陆,所以一直对强大的欧洲大陆国家心存警惕。历史上但凡欧洲大陆出现新一代强国,英国必然联合其他国家进行雷霆压制,以免一家独大。至于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让英国沦为欧洲的一个省,英国更不可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