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房价7年涨188% 居民收入仅增30%

中国香港基层市民通过努力工作晋身社会上层的难度越来越大。中国香港立法会昨日发表的《中国香港的社会流动》研究简报指出,中国香港小型住宅均价在2006年至2013年期间累计上升188%,而同期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只增加30%,置业困难让基层市民无法向上流动。

中国香港房价7年涨188% 居民收入仅增30%

62%受访者5年收入没增长

中国香港立法会昨日发表的《中国香港的社会流动》研究简报,从收入、教育、职业和跨代流动四方面研究中国香港社会问题。

港大的研究发现,在2003-2008年的5年期间及在1998-2008年的10年期间,62.9%的受访者工作5年后仍停留在同一收入组别,多达47.2%的受访者工作10年后仍停留在同一收入组别。

收入增长缓慢,但楼价却日益飙升。拥有自置私人住宅物业,正是中国香港社会流动的另一指标。报告指出,中国香港小型住宅的平均售价在2006-2013年期间累计上升188%,而同期的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只增加了30%。中国香港私人住宅单位的自置居所住户比例,一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升趋势,近年呈现下降迹象,反映中国香港置业负担能力持续减弱。

学历增加收入未见增长

通过教育获得学位,是基层家庭子女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港府在上世纪90年代急速发展学位教育,并在本世纪初大幅增加副学士学位。根据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香港曾接受专上教育的人士占2011年总人口的27.3%,与1991年的11.3%比较增加超过1倍。

然而,新增的专上教育课程学额主要来自两年制自资副学位课程学额。大学本科学位持有人和副学位持有人两者的收入有明显差异。2013年,学位持有人的每月就业收入中位数为25000港元,较一般工人所赚取的13000港元为高。但副学位持有人在2013年的收入中位数仅为15000港元。

教育程度的提升并未带来较佳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多的人担任薪酬较低的辅助专业人员职位,甚至从事服务性及销售的工作,两者人数占整体工作人口的比例均不断增加。

报告指出,就业情况未必与年轻一代的期望相称,尤其是他们经历较富裕的生活环境和接受较高的教育水平后,对事业和人生的期望难免相对提高。

父亲读大学儿子73%机会念大学

中国香港大学2008年的研究发现,中国香港的父母与子女两代的教育水平呈正向关系,父亲拥有大学学位,儿子则高达73%的机会拥有学位。而父亲是专业人士,儿子有42%的几率也是专业人士。

研究简报总结指出,经济增长放缓,让中国香港市民在社会阶梯向上移动的机会有限。如何提高社会流动的能量,报告指出,政府应推动经济多元化及改善经济结构,充分利用创新科技的全球趋势;开拓创意产业;投资人力资本及创新发展,使生产力得以持续改善;扩阔经济基础,改变过去30年过分偏重地产及金融业的局面。这些策略或有助创造更多较高薪酬及较高技术阶层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收入及职业流动性。

 

改变中国香港房屋政策思维 今后以供应为主导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5日在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会议上表示,特区政府改变房屋政策思维,今后以供应为主导,以期逐步扭转目前房屋供求严重失衡的局面。

特区政府在2014年12月16日公布新的长远房屋策略,同时公布长远房屋策略截至2014年12月的最新推行进度。张炳良表示,政府将来会在每年年度终结前发表长远房屋策略推展的最新报告。

改变中国香港房屋政策思维 今后以供应为主导

张炳良指出,政府改变房屋政策思维,同时汲取过往经验教训,新长远房屋策略力求保持灵活变通,每年更新长远房屋需求推算,按此订定逐年延展的十年房屋供应目标,以及时反映实际社会经济和人口状况的转变。

根据最新的房屋需求推算,政府会以48万个单位作为2015/2016至2024/2025年度十年期的总房屋供应目标,当中公营房屋供应目标为29万个单位,包括20万个出租公屋单位及9万个资助出售单位;而私营房屋为19万个单位。

张炳良表示,政府采取”供应主导”的策略,并在未来10年新增房屋供应中偏重公营房屋,体现了在当前楼价租金高企下,政府决心重建房屋阶梯,在房屋供应方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他强调,长远房屋策略分三大主线:一,增建出租公屋,善用现有公屋资源,回应基层市民的住屋需要;二,加建资助出售单位,促进现有单位的市场流转,善用私营机构力量以辅助增加供应,让更多中低收入家庭实现自置居所的愿望;三,透过持续土地供应及实施需求管理措施以稳定楼市,并在私人住宅物业销售和租务上促进良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