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似乎未对亚洲造成太大冲击,使得亚洲各国央行与投资人感到如释重负。後续资金的流入及较为鸽派的美国货币政策,使得各国主管机关的工作容易许多。不过联博仍旧相信投资人应该持续对疲弱的区域出口,以及中国趋缓的成长与改革问题保持警觉。
英国脱欧公投对新兴市场经济体所造成的冲击比原先担心的小许多,对亚洲而言更是如此。这种如释重负的感受,加上较为温和的美国货币政策展望都刺激了市场对风险的追逐,也使得资金大举涌入新兴市场资产。
资金流入与正面的冲击效应
外资流入的成长为大部分的亚洲货币提供了良好支撑,也让各国央行的工作变得不那麽棘手。的确,在通膨偏低丶国内需求疲弱,且出口表现迟滞的背景之下,各国央行已纷纷采取降息的手段(图一)。
图一:亚洲的成长与通膨仍旧温和目前已经看到马来西亚央行意外降息一码,此外中国台湾丶印尼和南韩也采取了较为大胆的宽松措施。联博认为这些国家在未来的几季还会采取更多的降息动作。
虽然菲律宾央行对於采取进一步的货币宽松政策抱持较为保守的态度,但央行官员则暗示近期内可能会调降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泰国央行也在6月底的政策会议上维持按兵不动,但联博仍认为持续的成长疲弱和低通膨,将促使泰国央行在今年稍晚跟上区域内其他央行的脚步。
虽然市场仍旧普遍预期欧元丶英镑和日圆走弱,但是美国联准会在近期内升息的期望消退,使得美元升值的幅度有所节制。因此,尽管外部冲击造成了汇率的波动,但是亚洲货币指数(ADXY)自6月以来仍旧表现意外稳定。
在过去一个月来,韩圜是表现最佳的亚洲货币(兑美元汇率上涨1.8%),主要受到汇率较预期更为稳定的日圆所帮助。表现次佳的则是印尼盾(上涨1.4%),主要是受到投资人对该国经济基本面的信心重振所支持。有利的背景因素包括超低的通膨丶财政问题风险降低,以及有所改善的基础建设支出,另外还有稳定的政策执行纪录—透过降息和赋税豁免法案以刺激外国资金流入与财政营收。
中国外汇政策更趋透明
境内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表现显着落後(下跌1.2%),但这主要是因为美元整体走强的情况下,政策允许人民币即期汇率小幅走低,以维持较为稳定的货币篮子之故。事实上,联博认为人民银行自今年年初以来管理境内即期汇率的方式,让中国的货币管理对市场交易者而言更趋透明。
这说明了中国的货币市场在近期外部冲击之下为何波动性较低,也未出现恐慌情绪的原因。联博认为人民币应该会在涨跌2%的区间之内整理,而非呈现市场许多人士仍相信的结构性贬值趋势。
不过虽然联博整体而言并不看坏亚洲货币,但投资团队也并不同意市场上一些过於乐观的看法,认为亚洲的出口复苏将为亚洲货币指数提供支撑。联博对亚洲出口仍抱持审慎的态度。
iPhone带动的出口复苏并不完整
就某种程度而言,亚洲出口已经开始有所增温,但是复苏的部分主要仅限於科技相关的领域。非科技/电子产品的出口表现仍旧低迷。
近期的出口上扬主要出现於中国台湾和南韩,以及增幅程度不高的新加坡。这些成长可能和Apple的新iPhone 7预期上市有关。的确,之前几代的iPhone上市时,都出现了类似的暂时性科技出口复苏模式。但是,这次的复苏程度和步调似乎与过往相比较为有限(图二)。
图二:iPhone对出口的提振能力逐渐下滑整体而言,联博持续认为低迷的出口展望是持续低成长与低通膨背後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两者都指向更多的政策性宽松措施—在大部分的国家当中则涵盖了货币和财政政策。此情境显示未来一年的公债殖利率将可望走低。
中国的风险尚未反映
值得谨慎小心的一点在於市场目前显得有一点过於自满,因此很可能受到潜在的负面因素所影响,例如中国的成长与结构性改革成果。这类令人失望的数据将会破坏目前市场上追逐风险的氛围。
中国6月经济数据带来的重大警讯之一,就是房地产投资和新屋开工数都呈现更为明显的衰退迹象,而且衰退速度令人担忧(图三)。这点强化了联博长期以来的看法,亦即一旦房市投资出现衰退,中国经济就只剩下政府基础建设支出独力支撑,因为私部门的需求表现依旧疲弱。
图三:中国的房市投资呈现衰退中国央行和财政部为银行体系所挹注的大笔流动性,未能在实质经济当中激发私部门投资力道。相反地,其将持续鼓励国内基金投机性地将资金从一个资产类别转移到另一个资产类别(例如从房市转移至债市,从债市转移至大宗商品,然後再转回房市)。在此同时,这也代表着公部门会进行更多的借贷以提供基础建设所需的资金。
在改革方面,主要的焦点会放在国营企业的整顿上,因为其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再平衡与未来的违约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最近隶属於辽宁省政府的钢铁厂“东北特钢”债务违约,以及投资人呼吁抵制辽宁省新发行债券的後续新闻都对中国的国营企业和供给面的改革带来了真正的考验。它们是否能够克服政治上的挑战而减少过剩的产能,并且允许知名国营企业违约以带动债市文化的真正改变呢?
中央政府的纾困可能会带来重大的道德风险影响,而对改革有利的直接违约则可能使得市场在短期内对潜在扩散效应和系统性风险的疑虑大幅升高。对於北京当局而言,处理这个问题最方便的做法或许是尽可能地拖延,希望这个问题在未来能够低调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过,对投资人而言,这可能是最糟的结果。
(据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