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全球高校的未來,各國的教育專家們已經意識到本國的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已經不能完全影響大學的運營,而來自於全球化的運作模式在壹定程度上正在顛覆整個教育產業的發展軌跡。
鑒於此,“教育門戶” (StudyPortals)這家匯集了全球3000多個教育機構的在線教育選擇平臺和研究機構發布了影響全球大學發展的趨勢報告。報告采用分階層線性成長模式的分析數據,調研15個高收入國家的大學,內容涵蓋了影響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大學發展的因素,以及高等教育領導者應該考慮如何處理這些趨勢。
趨勢壹、勞動力市場的轉變和自動化的興起
紐約大學法學院法學教授Cynthia L. Estlund曾經在發表的期刊中,引用了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關於自動化的內容。觀點表示,“ 人類在工作中的73%時間都可以通過技術實現自動化”。 到2030年全球最多將有8億人的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和自動化所取代,相當於當前全球勞動力總量的1/5。
StudyPortals在報告中引用了查塔姆大學(Chatham University)校長David Finegold的觀點。據Finegold表示,大學應該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讓學生提前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根據幾十年的教育經驗,我們發現職業類的技能比如電工、水管工和廚師等中級技能是很難自動化實現的,不過,其他的學位,比如法律、會計、常規計算機編程、新聞和數據處理是很容易被取代的。”
他認為,高等教育需要培養是的學生的創業精神和韌性,要讓學生擁有更多技術的能力。
趨勢二、經濟中新興產業的被雇傭對象即聲援更多來自新興經濟體國家
盡管全球高等教育入學率逐年增長,但這種擴張大部分只發生在中等收入國家,而高收入國家更多的是停滯不前的趨勢。比如說,歐洲國家更多開展的是英語學術課程,發展中國家則投資更好的教育資源和海外留學等。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的統計數據,2012年中低收入國家高等教育入學人數超過高收入國家,但中高收入國家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具體而言,到2030年,75%的全球STEM畢業生將集中來源於金磚五國 – 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而美國則為8%,歐洲為4%,這意味著高收入國家的大學在招生時應該向這些國家的學生伸出橄欖枝。
趨勢三、雇主要求的職場技能和大學教授技能之間的脫節日益加深
根據福利和薪酬信息公司PayScale在2016年的調查,受訪的應聘公司中只有壹半認為畢業新生是擁有職場技能的。
StudyPortals 全球研究執行副總裁Rahul Choudaha表示,當務之急,是如何解決這壹問題,大學要多設置壹些課程,讓畢業新生可以為就業作好充足的準備。
NCIK大學聯盟首席執行官Ken Gill認為加強全球大學之間的合作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之壹。
Gill表示:“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將加深畢業生就業技能與雇主期望值之間的錯配,因為工作場所的快速變化將不能與高等教育部門的適應速度相匹配。 “世界級的亞洲大學的出現將進壹步破壞”舊西部“的文化,尤其是大量學生正在湧入遠東地區,比如中國。”
補充說明:美國舊西部(American Old West或Wild West)包括美國西部的歷史、地理、居民、文化等多元內涵,壹般強調19世紀後半期這段期間,精確地說,是從美國內戰至19世紀末為止。
他表示:“能力不匹配,那麽在大學應該開設和就業技能相關的學科,此外,學校與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
趨勢四、全球城市化的發展
根據世界人口趨勢報告,隨著人口不斷湧入大城市,就要調整不同的課程,來滿足城市的教育和就業需求。
他解釋說,隨著大城市不斷成長為就業和就業中心,大學和學院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變得更加重要。
英格蘭紐卡斯爾諾桑比亞大學副校長Steven Kyffin在報告中回應了這些觀點,解釋了高等教育需求以適應地區需求。
Kyffin寫道:“大城市和城市化的持續掘起,特別是在新興世界,將推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受教育的需求。 “未來的校園將成為合作夥伴聚在壹起的創意中心,因此,並非所有的大學都必須成為所有事務的專家。”
趨勢五、限制移民政策和學生流動
StudyPortals的報告中還指出,2015年至2030年期間,會有大約412,000名國際學生湧入15個高收入國家中,近四分之三的國際流動學生選擇在更發達的國家學習。 值得註意的是,大約三分之壹的學生會選擇是STEM專業,另外三分之壹是商業,行政和法律專業。
與智利,波蘭,西班牙,日本等國家相比,美國本科生招收的國際學生人數更多,但落後於英國,澳大利亞,丹麥等國家。 Choudaha說,反移民政策的興起,加上招生人數的增加,意味著院校將不得不尋找吸引國際學生的新途徑。
“如果這些移民政策不利於他們的招募,特別是當他們需要學生,這對於雇主和當地經濟發揮作用而言是必需的,那麽他們如何才能保持全球參與?” 他說。
趨勢六、高等教育供應機構缺乏,但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卻在增長
據教科文組織統計,到2030年,估計有將近1.2億學生進入大學,其中230萬人是國際學生。報告發現,從2000年到2014年,全球高等教育入學人數從1億增長到2.07億,其中30%就讀私立大學。
有趣的是,Choudaha指出,中低收入國家對於高等教育機構的需求正在增加,而高收入國家的高等教育入學率往往停滯不前。 他說,隨著高收入國家的機構對入學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這些國家試圖挖掘世界各地的發展機遇,提供項目機會是至關重要的。
美國教育委員會國際化和全球參與的副總裁Bradley Farnsworth解釋說,收入的增加,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教育機會,意味著大學教育在創新教育上的有了新的機會。
趨勢七、非常規路徑入學的學生數量的增加
報告估計,從2015年到2030年,在這些被調研的15個高收入國家中,24歲以上的學生總數將增加430萬。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外部和戰略事務副總裁Trevor Holmes表示這將促使大學教育學者們要考慮更有創意的方式來服務非常規路徑入學的學生。
他表示:“大學將不得不以更具創造性的方式分享資源和利用開放式在線課程等新興技術吸引學生。” “這將需要在課程和程序開發方面有更大的創造力。”
趨勢八、政府對教育的預算縮減
研究顯示,各個國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比2008年少了約90億美元。根據2017年的數據,大約有33個國家的收入低於原來的預測,從而導致高收入預算的削減。
由於資源持續缺乏,這將勢必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丹佛大都會州立大學校長Stephen Jordan最近預測,“在2025年左右,高等教育將會因為沒有投入的資金面臨更大的問題。
哈佛大學教授,名譽主席兼英國普利茅斯大學(Plymouth University)副主席Wendy Purcell表示,為證明高等教育的價值及學生的學有所值,大學要開設更多的課程,“我們需要把終生教育看作是重新平衡全球經濟的壹個重要趨勢,我們需要讓高等教育培養思維,活力和創造力 – 我們正在將內容轉化為經驗。”
作者:Shalina Chatlani ,Education Dive 主編
編譯:Lisa Zhu
責編: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