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球CEO發展大會圓滿落幕 居外全力支持綠色發展

緊扣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新使命,積極打造以“綠色+”為主題的國際高端平台,9月28-29日,由全球CEO發展大會組委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上海智能制造促進中心主辦的第九屆全球CEO發展大會在上海外灘開幕。千余名高層次專家、以及眾多知名企業家齊聚上海,共同為全球的綠色發展“獻計”。居外網作為媒體支持單位也參與了本次盛會。

本次大會以“科技+賦能綠色未來”為主題,旨在展示綠色科技創新成果,推動國際國內綠色發展戰略研討和交流,促進生態環境領域產學融合,著力營造科技創新與人才集聚、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為全球科技事業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 CEO 發展大會主席龍永圖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 CEO 發展大會主席、博鰲亞洲論壇咨詢委員、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為本次大會致歡迎辭,龍永圖在開幕式致辭時指出,希望通過大會,加強與聯合國國際機構的合作,大力推動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推動交流與合作,以科技創新引領綠色高質量發展,讓綠色生態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與行動。

綠色發展需要科技創新才能實現,當今世界正處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時期,以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不斷突破,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及思維方式的變革,新產業、新動能、新技術等將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

從產業、技術、應用等多角度剖析全球新科技和綠色產業的未來發展,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家、學者、高管等親臨現場,通過主題演講、圓桌論壇、內部研討等形式,探索更多元、更開放的科技世界,碰撞全球綠色發展新命題。

本次大會由聯合開幕式及4個專題會議組成,重要嘉賓包括多國學者專家、國際組織的官員、科技領域的企業家、投資家和科學家、各省市的政策決策者、企業代表以及各大高校、各大研究機構的學者等出席大會。整個大會著力搭建起國際交流平台和全球合作機制,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繁榮發展。

安謀科技(中國)執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雄昂發表了《第五波計算浪潮下的科技生態創新》主題演講,提出第五波(five wave)革命將通過物聯網感知整個環境,讓生活中的每個場景都數字化。

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銀泰商業集團CEO陳曉東

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銀泰商業集團CEO陳曉東以《5G時代促進綠色商業數字化轉型》為題,發表了相關演講;挪威工程院院士容淳銘發表了《人工智能時代的節能網絡安全》主題演講,探討了5G和人工智能對商業、生活的各方面影響。

綠地集團執行總裁、綠地金融控股集團董事長、總裁耿靖

另外,遠大科技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丁元剛發表了《智慧能源與綠色發展》主題演講;綠地集團執行總裁、綠地金融控股集團董事長、總裁耿靖發表了《深度融合,雙向賦能——綠地的科技地產轉型實踐》主題演講。

《未來之必然》作者Minter Dial

《未來之必然》作者Minter Dial發表了《未來之必然:5G人工智能及顛覆性科技賦能綠色產業發展》主題演講;上海市虹口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萬建輝發表了《5G創新在虹口》主題演講,分別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想像與技術碰撞,企業、城市的變革創新之路。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楊軍發表了《5G重塑智能制造》主題演講;百度技術委員會主席吳華發表了《AI大生產平台加速產業智能化》主題演講。

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陳宏、上海澤陽智能科技 CEO張元剛、廣州尚品宅配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嘉聰、同城票據網的創始人兼 CEO曹石金、上海創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浩夫圍繞《5G時代的投資機遇》分別發表了相關演講。

第九屆全球CEO發展大會以目前全球科技事業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整體行業投資環境、技術與應用的革新等熱點問題為內容展開深度探討。從實質上推動了全球科技的發展和落地應用,也為在場專家、學者、企業家提供了互動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有益於大家進一步了解科技和綠色產業發展,充分挖掘投資機會,為全球科技領域的合作奠定有力的基礎。

居外網是第九屆全球CEO發展大會的支持單位

第九屆全球CEO發展大會於9月29日圓滿落幕,本屆大會是一場行業盛會,國際盛會,未來盛會。經過連續9年的成功舉辦,全球CEO發展大會對新興經濟體在全球化中的合作起到了顯著的推進作用。

大會以開放包容的理念為全球專家學者、企業界精英、創新創業者搭建了共創共享的交流合作平台。大會將繼續秉承專業化的原則,不斷幫助中國優秀企業家打破國際化合作壁壘,獲得優質全球性合作商機,使其在國際化競爭中率先占據有利位置。

 

巨頭扎堆硬核比拼,9月28日全球CEO發展大會帶你領略科技“軟實力”

《浪潮之巔》作者吳軍曾在書中寫道:“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在這十幾年間,它們代表著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來臨。”

從一百年前算起,AT&T、IBM、蘋果以及中國的BAT們都先後被幸運地推到了浪尖上。如今,隨著5G、人工智能的爆發,又一波企業站上了浪潮巔。

將參加於9月28-29日舉辦的第九屆全球CEO發展大會的嘉賓——百度首席技術官(CTO)王海峰認為,AI則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生產力,AI會給各行各業帶來變革,也會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另一位嘉賓——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郁認為,人工智能進入了價值兌現階段。

人工智能已在安防、金融、教育、客服等場景中呈現出較高的商業化滲透,智能報警、AI批改作業、智能閱卷等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AI技術在醫療健康、零售、交通、工業制造、農業、交通等場景下的應用,也將隨著和場景核心痛點的匹配度上升,以及完整產品的逐漸打磨,在未來激發出更大產業價值。

全球CEO發展大會嘉賓、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也曾介紹過華為AI應用的具體案例,通過“+AI”,提高機場靠橋率,減少乘客坐擺渡車去遠機位;結合人臉識別實現機場一站式通關,減少旅客排隊時間。

根據麥肯錫的研究模型預測:“到2030年,全球將有70%的企業至少采取一種形式的人工智能,而相當大的一部分大公司則將全線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另據工信部給出的數據表明:“到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預計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兩組數據同時印證,在未來產業智能化領域將釋放巨大的市場紅利。

放眼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全球範圍內眾多企業都瞄准了人工智能這塊高地,積極地進行戰略布局,以期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技術革命的浪潮之巔,贏取時代紅利,為人類創造更多價值。

除了王海峰、胡郁、徐文偉之外,小米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雷軍、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ARM(中國)董事長兼CEO吳雄昂、奇虎360CEO周鴻祎、綠地集團執行總裁耿靖、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銀泰集團CEO陳曉東、YC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陸奇等近百位權威級企業家嘉賓將受邀出席第九屆全球CEO發展大會,研討熱點科技未來趨勢,共建綠色發展繁榮命運共同體。居外網作為媒體支持,屆時也會為大家全面報道本次盛會!

從個人到企業,從企業到國家,從國家到世界,科學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經濟發展的質量越來越取決於其中的科技含量。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將於9月28-29日舉辦的第九屆全球CEO發展大會聚焦科技+”,科技+綠色、科技+農業、科技+城市、科技+互聯網……科技,正在賦予未來越來越多的想像與可能。“科技+”賦能綠色未來:時空不再受限,足不出戶可游覽天下;新能源應用廣泛,環境持續改善;智能產業讓生活更智能便捷……未來已來,時代變革的鐘聲已經響起!歷史的機遇往往稍縱即逝,我們正面對著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緊緊抓住。

“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第九屆全球CEO發展大會以“科技+”賦能綠色未來為主題,作為作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主辦的“國際企業家大會”,本屆全球CEO發展大會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邀請全球30余位政商界領軍人物出席,千余名重要企業家齊聚一堂,探討科技創新趨勢,帶領世界企業家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為全人類共謀福祉!

全球CEO發展大會緊跟世界發展趨勢,主動布局和積極利用國際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努力構建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帶領企業家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

 

居外網用戶報名熱線:400 041 7517立即報名參加第九屆全球CEO發展大會!期待您撥冗蒞臨,共襄盛舉!

經濟全球化發展的21世紀 高等教育該如何全球化?

談到全球高校的未來,各國的教育專家們已經意識到本國的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已經不能完全影響大學的運營,而來自於全球化的運作模式在壹定程度上正在顛覆整個教育產業的發展軌跡。

鑒於此,“教育門戶” (StudyPortals)這家匯集了全球3000多個教育機構的在線教育選擇平臺和研究機構發布了影響全球大學發展的趨勢報告。報告采用分階層線性成長模式的分析數據,調研15個高收入國家的大學,內容涵蓋了影響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大學發展的因素,以及高等教育領導者應該考慮如何處理這些趨勢。

趨勢壹、勞動力市場的轉變和自動化的興起

 

紐約大學法學院法學教授Cynthia L. Estlund曾經在發表的期刊中,引用了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關於自動化的內容。觀點表示,“ 人類在工作中的73%時間都可以通過技術實現自動化”。 到2030年全球最多將有8億人的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和自動化所取代,相當於當前全球勞動力總量的1/5。

StudyPortals在報告中引用了查塔姆大學(Chatham University)校長David Finegold的觀點。據Finegold表示,大學應該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讓學生提前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根據幾十年的教育經驗,我們發現職業類的技能比如電工、水管工和廚師等中級技能是很難自動化實現的,不過,其他的學位,比如法律、會計、常規計算機編程、新聞和數據處理是很容易被取代的。”

他認為,高等教育需要培養是的學生的創業精神和韌性,要讓學生擁有更多技術的能力。

趨勢二、經濟中新興產業的被雇傭對象即聲援更多來自新興經濟體國家

盡管全球高等教育入學率逐年增長,但這種擴張大部分只發生在中等收入國家,而高收入國家更多的是停滯不前的趨勢。比如說,歐洲國家更多開展的是英語學術課程,發展中國家則投資更好的教育資源和海外留學等。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的統計數據,2012年中低收入國家高等教育入學人數超過高收入國家,但中高收入國家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具體而言,到2030年,75%的全球STEM畢業生將集中來源於金磚五國 – 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而美國則為8%,歐洲為4%,這意味著高收入國家的大學在招生時應該向這些國家的學生伸出橄欖枝。

 

趨勢三、雇主要求的職場技能和大學教授技能之間的脫節日益加深

根據福利和薪酬信息公司PayScale在2016年的調查,受訪的應聘公司中只有壹半認為畢業新生是擁有職場技能的。

StudyPortals 全球研究執行副總裁Rahul Choudaha表示,當務之急,是如何解決這壹問題,大學要多設置壹些課程,讓畢業新生可以為就業作好充足的準備。

NCIK大學聯盟首席執行官Ken Gill認為加強全球大學之間的合作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之壹。

Gill表示:“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將加深畢業生就業技能與雇主期望值之間的錯配,因為工作場所的快速變化將不能與高等教育部門的適應速度相匹配。 “世界級的亞洲大學的出現將進壹步破壞”舊西部“的文化,尤其是大量學生正在湧入遠東地區,比如中國。”

補充說明:美國舊西部(American Old West或Wild West)包括美國西部的歷史、地理、居民、文化等多元內涵,壹般強調19世紀後半期這段期間,精確地說,是從美國內戰至19世紀末為止。 

他表示:“能力不匹配,那麽在大學應該開設和就業技能相關的學科,此外,學校與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

趨勢四、全球城市化的發展

 

根據世界人口趨勢報告,隨著人口不斷湧入大城市,就要調整不同的課程,來滿足城市的教育和就業需求。

他解釋說,隨著大城市不斷成長為就業和就業中心,大學和學院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變得更加重要。

英格蘭紐卡斯爾諾桑比亞大學副校長Steven Kyffin在報告中回應了這些觀點,解釋了高等教育需求以適應地區需求。

Kyffin寫道:“大城市和城市化的持續掘起,特別是在新興世界,將推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受教育的需求。 “未來的校園將成為合作夥伴聚在壹起的創意中心,因此,並非所有的大學都必須成為所有事務的專家。”

 

趨勢五、限制移民政策和學生流動

StudyPortals的報告中還指出,2015年至2030年期間,會有大約412,000名國際學生湧入15個高收入國家中,近四分之三的國際流動學生選擇在更發達的國家學習。 值得註意的是,大約三分之壹的學生會選擇是STEM專業,另外三分之壹是商業,行政和法律專業。

與智利,波蘭,西班牙,日本等國家相比,美國本科生招收的國際學生人數更多,但落後於英國,澳大利亞,丹麥等國家。 Choudaha說,反移民政策的興起,加上招生人數的增加,意味著院校將不得不尋找吸引國際學生的新途徑。

 

“如果這些移民政策不利於他們的招募,特別是當他們需要學生,這對於雇主和當地經濟發揮作用而言是必需的,那麽他們如何才能保持全球參與?” 他說。

 

趨勢六、高等教育供應機構缺乏,但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卻在增長

據教科文組織統計,到2030年,估計有將近1.2億學生進入大學,其中230萬人是國際學生。報告發現,從2000年到2014年,全球高等教育入學人數從1億增長到2.07億,其中30%就讀私立大學。

 

有趣的是,Choudaha指出,中低收入國家對於高等教育機構的需求正在增加,而高收入國家的高等教育入學率往往停滯不前。 他說,隨著高收入國家的機構對入學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這些國家試圖挖掘世界各地的發展機遇,提供項目機會是至關重要的。

美國教育委員會國際化和全球參與的副總裁Bradley Farnsworth解釋說,收入的增加,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教育機會,意味著大學教育在創新教育上的有了新的機會。

 

趨勢七、非常規路徑入學的學生數量的增加

 

報告估計,從2015年到2030年,在這些被調研的15個高收入國家中,24歲以上的學生總數將增加430萬。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外部和戰略事務副總裁Trevor Holmes表示這將促使大學教育學者們要考慮更有創意的方式來服務非常規路徑入學的學生。

 

他表示:“大學將不得不以更具創造性的方式分享資源和利用開放式在線課程等新興技術吸引學生。”  “這將需要在課程和程序開發方面有更大的創造力。”

趨勢八、政府對教育的預算縮減

研究顯示,各個國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比2008年少了約90億美元。根據2017年的數據,大約有33個國家的收入低於原來的預測,從而導致高收入預算的削減。

由於資源持續缺乏,這將勢必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丹佛大都會州立大學校長Stephen Jordan最近預測,“在2025年左右,高等教育將會因為沒有投入的資金面臨更大的問題。

哈佛大學教授,名譽主席兼英國普利茅斯大學(Plymouth University)副主席Wendy Purcell表示,為證明高等教育的價值及學生的學有所值,大學要開設更多的課程,“我們需要把終生教育看作是重新平衡全球經濟的壹個重要趨勢,我們需要讓高等教育培養思維,活力和創造力 – 我們正在將內容轉化為經驗。”

作者:Shalina Chatlani  ,Education Dive 主編

來源:Education Dive

編譯:Lisa Zhu

責編: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