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機構投資人進軍亞太房市,往往以東京、中國香港、新加坡為首選,偏好當地經濟穩定又有健全法制,尤其部分投資人的投資期長,以數十年為單位,更希望集中投資在最穩定的地方。不過,近幾年經濟發展最快的,當數東南亞。
東南亞十國人口超過6億,過去幾年國民生產總額更冠絕亞太,加上房地產價格遠比中國香港、新加坡及台北低,增加了當地房產的吸引力。
不過,投資新興經濟體的房地產,必須面臨三方面的限制:基礎建設、外彙管制,及擁有權限制。
其中,基礎建設是房地產發展的基本要素,例如在度假區建設機場或加蓋航廈,將直接增加旅客數目,刺激在地發展。
沿著基礎建設投資,是這個行業慣用的策略。理論上,在基礎建設落實前,先行收購資產的升值潛力最高,但若計劃未如期進行,提前收購的資產,上升潛力將大幅降低。這個策略在已發展國家相當受用,像是澳洲等先進國家,基礎建設需要平衡各方利益,規劃階段動輒以年計算。
新興經濟體一般都需要大量建設,因此這類機會理論上應該更多。但各國的執行力有顯著分別,就算同一國家,地方政府之間也可能有快慢之分。
所以機構投資人在選擇新興經濟體時,往往注重政府效能,關注基礎建設是否順利完成。
泰國設有外藉人士持有每項資產的上限新興經濟體的第二個限制是外彙管制,投資人既需要投入資金,營運所得收入也需要彙回本國,最後的出售所得更需要輸往國外。對投資人有利的制度,當然是沒有管制的外彙體系,但新興經濟體面對金融危機時,可能突然執行管制,增加投資風險。
此外,這類規模較小的經濟體,面對金融危機,幣值也會明顯浮動,導致資產價格波動擴大。
部分國家明白上述劣勢,選擇采行外彙管制,便於控管彙率風險,因此多數投資人偏好執行外彙管制的國家,未執行者多半排除在名單之外。
另外,許多國家會限制土地擁有,例如澳洲限制外藉人士購買的資產種類,泰國則設有外藉人士持有每項資產的上限。
若要合法收購當地資產,投資人的選擇將有所限制,這使得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和地產股,成為外資最青睞的標的。
這當中,隨城巿發展,原來的農地經常變成地權分散、無法發展的無人地帶。若提供合法擁有這類地權的機會,不但有利城巿擴展,也有機會成為另類投資。
(據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