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均GDP排名

誰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絕大多數人會無意中回答到美國。但不容忽視的是,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

世界人均GDP排名
世界人均GDP排名

根據世界銀行世界人均GDP排名的數據,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差距是逐年遞減的。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的GDP增加了2萬美元,而美國只增加了1.4億美元。而中國的增長值接近法國全年GDP總額。俄羅斯甚至沒有進入前十名,排在澳大利亞後面,位列14名。2017十大主要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排名如下:

  1. 美國,195558.74億美元
  2. 中國,131735.85億美元
  3. 日本,43421.6億美元
  4. 德國,35954.06億美元
  5. 英國,32322.81億美元
  6. 印度,26074.09億美元
  7. 法國,25865.68億美元
  8. 義大利,19329.38億美元
  9. 巴西,17592.67億美元
  10. 加拿大,16823.68億美元

強大有很多種,比如外交、文化的、軍事的、經濟等。因此,一個更簡單的問題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是什麼?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中國。

當你聽到這個消息時,許多人可能會抗議。畢竟,從上面的列表可以看出,美國在國內生產總值的市場匯率中仍然是最高的。

但這種比較是誤導性的,因為在不同的國家,成本是不同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應衡量一個國家生產的實物,如汽車、電話、金融服務、背部按摩等。如果在美國的移動電話的成本是400美元,而中國只有200美元,那麼中國的GDP將被低估了50%,按市場匯率。一般來說,欠發達國家的物價較低,這意味著他們的國內生產總值將被系統地低估。

2020年人均GDP達1萬美元中國離發達國家還有多遠?

近日,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一個公開論壇上表示,到2020年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100萬億人民幣的規模,人均GDP將達到一萬美元。

「2020年中國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已成為近年來中國經濟學界較為統一的觀點。而根據2014年中國各省統計局發佈的人均GDP數據,國內已有天津、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內蒙古、遼寧、福建和廣東等9個省市人均GDP超過了一萬美元。

2020年人均GDP達1萬美元 我們離發達國家還有多遠?
「2020年中國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已成為近年來中國經濟學界較為統一的觀點

而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人均GDP為7575美元,距離人均GDP一萬美元尚存在2425美元的差距。但根據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很多經濟學家預測,六年後人均GDP增加2425美元並不是一件難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認為,目前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想要經濟增速還像以往那麼高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會出現增速過低的情況,在未來幾年裡中國經濟會維持中高速增長,由於經濟規模較大,中國國民生產總值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將成為可能。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預測,中國在未來六年裡的平均GDP增速為6.3%,2020年人均GDP為1.1萬美元,我認為IMF低估了中國 的經濟發展。」陳鳳英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預計未來六年中國GDP平均增速為6.5%,而2020年國內人均GDP將超過1.2萬美元。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對此顯得更加樂觀,他認為2020年中國人均GDP最低也將達到1.3萬美元。馬曉河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一帶一路」會在「十三五」時期開始全面部署實施,將為人均GDP過萬助力。

除了「一帶一路」外,有專家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動力還來自改革。2012年,國內經濟由高增速向中高增速改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制度優勢隨之減弱,在這個情況下,中國經濟拉開了制度創新、體系創新的序幕,將為日後的經濟發展帶去源源不斷的動力。

2010年,世界銀行把高收入國家的標準定為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以上,後來又把標準提高到1.26萬美元以上,1萬美元到1.2萬美元之間則為中等收入國家。按照這個標準,如果2020年中國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即是進入「發達國家階段」。

很多人由此產生疑問,既然2020年中國人均GDP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那麼到時中國算不算是發達國家?陳鳳英表示,即使2020年國內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中國也只能算是一個發達經濟體,還不能說是發達國家。

「我們不能僅以人均GDP來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屬於發達國家,還應從文化、教育、環保、醫療、福利等指標去衡量。」陳鳳英稱,雖然2020年中國綜合國力有了較大的提升,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佔比還很低,而環境變得日益惡劣,中國和發達國家在個人文明程度上仍有較大差距。

不過,陳鳳英認為,人均GDP1萬美元是一條分界線,超越後社會福利得到提高,老百姓的整體生活水平也會有較大的改善。當記者問及中國什麼時候才能 真正步入發達國家行列時,她說:「中國政府計劃在2049年邁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不過我預計會更早,可能在2030年左右吧。」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界面網)

錢穎一:這六大趨勢將影響中國經濟未來走勢

近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圍繞影響中國和全球經濟的六大趨勢和企業家精神等話題,發表了全新的精彩演講。 錢穎一談到,當我們展望未來十年的時候,洞察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六大趨勢,思考企業家精神的作用和企業家的責任,比單純預測更有價值。以下根據錢穎一演講實錄整理:

作為經濟學學者和商學院院長,我與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企業家們在一起,深感榮耀和自豪。也是巧合,我自2006年開始擔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今年也是十年。

錢穎一:這六大趨勢將影響中國經濟未來走勢
我們以今年中國GDP是美國GDP的 60%為基點,來考慮兩國每年平均的經濟增長率之差+通貨膨脹率之差+匯率升值之差的總和

這十年間的變化,估計十年前沒有預測到。在2005年,中國人均GDP不到1800美元;十年後的2015年,中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 元。2005年,中國經濟總量是2.3萬億美元,不到當年美國GDP的20%。十年後的2015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接近美國GDP的 60%。十年前,沒有「雙十一」,沒有微博、微信,沒有小米。當然,十年前也沒有預測到2008年會出現全球金融危機。

十年後會怎麼樣?接下來十位企業家將談他們心目中的未來十年。企業家們永遠是有夢想的,因為就像馬云所想的,萬一實現了呢?類似的,一些經濟學家也會做預測的,因為他們會想,萬一說對了呢?

我不做預測,只說說可能性。十年後的中國經濟會是怎樣呢?一種視角是拿中國經濟總量與美國經濟總量做比較。我們以今年中國GDP是美國GDP的 60%為基點,來考慮兩國每年平均的經濟增長率之差+通貨膨脹率之差+匯率升值之差的總和。如果這三項之和是3%,那麼10年後中國GDP是美國GDP的 80%;如果這三項之和是4%,那麼相應的數就是90%。如果這三項之和是5%,那麼10年後中國GDP就會與美國GDP相當。比如,中國經濟平均每年增 長6%,美國經濟平均每年增長2%,相對通漲加匯率變化為1%,這樣6%-2%+1%就是5%。這是有可能的。當然,也還有其他可能性。

這些可能性受到有關中國和全球經濟中若干重要因素的影響。我把這些因素概括為影響中國和全球經濟的六大趨勢,其中前兩個有關中國,後四個關乎全球,包括中國。 這六大趨勢中,對經濟增長和企業發展既有張力壓力、也有推動力。下面我就聚焦這六大趨勢,其主要特點和內涵。

第一,中國經濟轉型

過去十年,中國從低中等收入邁向中等收入。今後十年,中國從中等收入邁向中高等收入。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根本原因,就是告別低收入和高增長,進入中等收入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種常態。這種新常態是長期的,但未來十年很關鍵。中 國經濟必然轉型,消費會提升,服務業比重將擴大,製造業要升級。經濟轉型的關鍵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種流行觀點把結構性改革等同於結構調整。其實不然。 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是通過改革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矯正市場扭曲,促進創新;結構變化只是結構性改革後市場發展的結果。所以,結構性改革不等於結構調 整,而是深層次的改革。

第二,中國新型政商關係

改革開放後,中國政商關係顯著特徵是一種以個人關係為基礎的緊密型關係。新型政商 關係則要達到政府和企業的「親」和「清」境界。要實現這種境界,就必須把政府與企業,官員與企業家的關係建立在透明、規範的法治基礎之上。我在兩年前曾講 到法治在市場經濟制度基礎中起決定性作用。今天我想進一步說,法治也是決定新型政商關係的制度基礎。中國的法治化進程將決定中國的新型政商關係的進程。

第三,世界經濟增速放緩

首先是發達經濟體長期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2016年成為暢銷書的一本經濟學學術 著作是美國經濟學家戈登(Robert Gordon)的《美國經濟增長的崛起與衰退》。它分析了自1870年至2015年的145年間的美國經濟增長,並預測未來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率將進入 2%以下區間,而不是通常期望的3%左右。在發達經濟體中,歐洲經濟增速可能比美國低,日本可能比歐洲低。在金磚四國中,巴西和俄羅斯今年是負增長,今後 前景也不樂觀,亮點是印度和中國。IMF最近調高今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同時調低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未來幾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可能性大於加快的 可能性。

第四,全球化趨勢減弱

過去十年間發生的一個重要轉折,就是全球化在經歷快速強烈發展之後,開始出現減弱甚 至逆轉的態勢。去年以美元計價的全球貿易下降,以本幣計價的全球貿易雖然增長,但增速低於經濟增長。不僅貿易保護主義在抬頭,各國政府的移民政策,投資政 策,監管政策等,都有朝著逆全球化方向發展的傾向。我們看到,正在進行的美國總統競選中,主張維護勞工利益的「左派」批評全球化,打著維護本國利益旗號的 「右派」也質疑全球化。全球化繼續向前推進,並不樂觀。

第五,科技創新推動發展但效果複雜

當今世界各國都在鼓勵創新。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但它所帶來的效果卻 不簡單。之前的科技創新主要以機器替代人的體力,這一次科技創新則是以機器替代人的腦力。上個月AlphaGo戰勝人類圍棋高手,突顯出人工智能的應用潛 力。兩年前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的布萊恩約弗森(ErikBrynjolfsson)和麥卡菲(Andrew McAfee)在《第二次機器革命》一書中預測到,這一輪科技創新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同時,可能會造成大批人失業或無業,這尤其會發生在有知識的人當 中。所以我們為科技創新鼓舞,但是對其效果的複雜性不能掉以輕心。

第六,收入分配不平等張力持續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蒂(Thomas Piketty)2014年出版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成為哈佛大學出版社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學術著作。可見人們對這本書的中心話題—收入和財富分配不平等 的關注程度。儘管過去三十年全球範圍內貧富差距在縮小,但是每一個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卻在擴大,在一些發達國家其不平等程度回到了19世紀末的水平。收入 分配不平等帶來的張力不僅是公平問題,也是效率問題,因為它影響政治走向,從而也影響經濟走向。

以上這六大趨勢和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一定會影響未來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走勢。但是,企業和企業家並不只是被動地等待和應對。回顧 近代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力量中有兩條起了決定性作用:一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二是人的創造力和企業家精神。 市場根據供求關係配置資源,以此達到資源在已有技術條件下的有效率配置。而經濟發展的動力則來源於企業家的創造性活動,就是創新產品,創新生產過程,改變 技術條件,改變資源組合和利用的方式。企業家的創新創業活動帶來企業發展活力,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企業家精神對中國經濟轉型、中國新型政商關係、全球 經濟增速,全球化進程,科技創新以及收入分配,都發生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企業家們關注如何被這六大趨勢所影響的同時,也應思考自己將如何推動世界的改變。如果說這六大趨勢將塑造世界的話,那麼企業家和企業家 精神將改變世界。當我們展望未來十年的時候,洞察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六大趨勢,思考企業家精神的作用和企業家的責任,比單純預測更有價值。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新華思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0年韓國人均GDP或逼近日本

據韓媒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5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預測,2020年,韓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將達到3.7萬美元,逼近日本(3.8174萬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0年韓國人均GDP或逼近日本
2020年,韓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將達到3.7萬美元,逼近日本(3.8174萬美元)

據報導,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人均GDP有望達3.6750萬美元,日本為3.8174萬美元,兩者差距縮小。然而,2005年韓國和日本人均GDP相差一倍左右,韓國為1.8658萬美元,日本則為3.5785萬美元;2014年,韓國為2.7970萬美元,日本3.6222萬美元。由此可見,韓日兩國的人均GDP差距逐年縮小。

報告指出,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14年韓國和日本人均GDP分別為3.5379萬美元和3.7519 萬美元,差距不大。

然而,2018年,韓國人均GDP有望達4.1966萬美元,會以微小的差距超越日本。若這一趨勢持續下去的話,2020年韓國人均GDP有望達到4.6612萬美元,高於日本。

在名義GDP方面,韓國和日本的差距同樣趨於縮小。上世紀80年代,韓國和日本名義GDP分別為652億美元和1.0870萬億美元,兩者相差近16倍。

之後,兩者差距從1990年的11.1倍縮小 到2000年的8.4倍,再縮至2005年的5.1倍,差距逐漸拉小。

2014年日本名義GDP相當於韓國的3倍,韓國為1.4104萬億美元,日本達 4.6024萬億美元。

但報告預測,2020年韓國和日本名義GDP差距有望縮小到2.4倍,韓國和日本將分別為1.8988萬億美元和4.7469萬億 美元。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中國新聞網)